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拱璧(1886—1976)河南西华县人,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期间在河南组织武装起义。1917年赴日本东京留学,任河南留日学生会会长、中国留学生会总干事。留日期间,曾回国参加“抵货运动”(与日经济绝交)及五四运动。1920年归国后,响应当时进步青年“到基层  相似文献   

2.
秦亚男  王君峰 《沧桑》2013,(3):33-35
辛亥革命前后,随着国内民主革命的高涨,近代意义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逐步开展起来。从宣传"不缠足""、兴女学",到鼓吹妇女出国留洋、投身革命,再到民国元年妇女参政运动,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逐渐步入高潮。民国元年的妇女参政运动从领导者到组织者再到参与者,都是作为解放主体的妇女,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步入高潮。留日女学生在此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留日女学生充当了此次运动的发起者、领导者与组织者;其次,留日女学生运动期间创办了大量的宣传女子参政思想的报纸,为参政运动奠定了舆论基础;再次,留日女学生借助报刊宣传男女平权等思想,促进了中国妇女的思想解放,为参政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最后,留日女学生回国担任教师,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发展,培养出大批"新女性",为参政运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论及20世纪初期留日学界的思想走向时,辛亥革命史研究者一般认为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章开沅、林增平合作主编的《辛亥革命史》以及金冲及、胡绳武合著的《辛亥革命史稿》等,均持此观点)。从留日学界的整体情况来看,这个结论应该说合乎实际。但检阅20世纪初年陈天华的言行,笔者觉得他所经历的恰恰是一条相反的走向———不是从改良走向革命,而是从革命走向改良。笔者拟对此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4.
江苏为辛亥革命主战场之一。战争爆发后,红十字会4个方面的救护力量——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旁系中国赤十字会、留日医药界红十字团和江苏本地红十字分会——奔赴战地,救死扶伤,开展人道救援,取得了卓越的历史功勋,同时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清末留日士官生是近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辛亥革命发生之际他们发挥了军事骨干的作用,从他们革命意识的形成过程、成为革命勇士的客观条件、走上革命道路的政治保证和及参加革命的具体经过进行考察较能反映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当代中国留欧学生新媒体消费的主要类型、新媒体消费内容及原因、新媒体对当代中国留欧学生文化适应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是留学生群体使用最频繁的新媒体类型;大部分留学生群体在东道国的媒体消费沿袭了出国前的习惯,对中文媒体内容消费比东道国媒体内容多,但全球性的媒体内容也构成了其媒体消费的一部分;社交媒体对留学生文化适应的初期阶段起到了积极作用,缓解了文化冲击和孤独感,但同时社交媒体的使用也阻碍了中国留欧学生进一步融入东道国社会,造成疏离东道国文化的媒体消费和文化适应策略,甚至带来一些人身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一百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固然是短暂的,但是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却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段时期。这也就是人们重视辛亥百年的纪念,思想界、学术界对此进行活跃讨论的原因。我对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身并未进行过实证性的学术研究,但是作为近代历史的研究者,作为身处近代中国社会大变动的体验者,在辛亥革命百年到来的时候,感到对辛亥革命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向进行思考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策划分裂中国是自始至终贯穿着日本对辛亥革命对策的一种倾向。辛亥革命期间,日本所进行的一系列"小动作"背后隐藏着分裂中国的大阴谋。幸运的是中国南北议和成功,维护了国家统一,粉碎了日本的险恶用心。1911年10月10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在武昌打响了第一枪。一些学者认为,日本对辛亥革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无法掩饰的是,日  相似文献   

9.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陈荣昌作为晚清云南官绅赴日第一人远赴日本考察学务,所作《乙巳东游日记》一书.详录其行程、考察内容、观感,反映了晚清中国边疆官吏非常重视派遣学生留日,并且提供了大量这一时期云南留日学界的第一手资料。在研究此期云南官吏的日本观及个人思想的嬗变历程、云南的社会变迁、云南地方政府对派遣学生留学日本的态度与看法、云南留日学生等问题具有较为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给古城武昌增添了灿烂的光彩.她留下了一批胜迹,现分类简介如下.一、首义旧(遗)址花园山聚会旧址 原址在武昌花园山天主堂附近孙森茂花园内,系学生李廉方(步清)所租的寓所.1903年,湖北尚未建立革命团体,留日归来的吴禄贞,经常与省城武昌的部分学生李廉方、耿伯钊、万声扬等在此聚会,商谈革命.他们翻印革命书刊,  相似文献   

11.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日。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前进道  相似文献   

12.
张志勇 《史学月刊》2002,2(12):31-36
清末禁烟新政虽然卓有成效,但却无法挽救清王朝的覆亡命运,反而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天翻地覆,自然也影响到了正在进行的禁烟运动。辛亥革命初期.由于政局动荡,禁烟运动受到了阻碍;而革命政权一旦稳固,中央及各地革命政府便立即将禁烟提上日程,雷厉风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了禁烟运动的发展。袁世凯窃国后,因辛亥革命的成果尚留余波,故禁烟运动仍能继续发展。而辛亥革命的成果一旦被破坏殆尽,陷入军阀混战,则禁烟运动便沦没于无形之中。革命固然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阵痛,但却能使整个社会得以新生,而否定革命成果,则必然为社会近代化进程带来莫大危害。民主革命与社会近代化建设之辩证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迅速复辟了帝制,其原因主要有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没有被完全阐释与执行、帝国主义国家对袁世凯的复辟之举给予了支持等,再加上袁世凯本人的称帝愿望,最终出现了袁世凯登基称帝的闹剧.  相似文献   

14.
10月9日至10月13日,在湖南省会长沙的岳麓山下、湖南师大校院内,召开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全国青年学术讨论会。著名教授林增平、胡绳武、肖治致等和来自全国的90多余青年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等诸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任贵祥 《史学月刊》2012,(3):5-14,24
华侨大力支援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华侨与祖国关系的第一次爱国高潮。这是侨史界包括台湾侨史研究者有关华侨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的重要共识点之一。2011年10月,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达到空前的高潮,特撰此文将华侨支援辛亥革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方位的梳理、评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百年间华侨与辛亥革命关系研究的三个阶段——早期主要为参加革命当事者的有关著述;20世纪50~80年代台湾出版了多种华侨与中国革命关系包括华侨支援辛亥革命的著作和相关资料;改革开放以后大陆学界有关华侨与辛亥革命关系的研究后来居上。2.华侨支援辛亥革命的基本内容及不同观点介绍。3.对华侨支援辛亥革命研究的刍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16.
10月15日—10月19日,来自国内外一百多名专家学者,聚集武昌,参加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10月15日,在丹桂飘香的桂子山下,华中师范大学逸夫楼举行开幕式,戴绪恭教授代表华中师大校委会致辞;会上,著名专家刘大年同志作了《辛亥革命研究与历史前进观点》的报告。在历时5天的会议上,代表们围绕“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代表们提出的新观点和新材料,把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推上一个更广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对辛亥革命这场正式开启并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变革事件,给予怎样的历史定位与评价至今都依然充满了各种争议。尽管辛亥革民距今已有百年,但辛亥革命离我们却不是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无论是对事件本身还是事件所蕴含的各种议题,都有太多需要做更进一步、更多视角的分析、挖掘的材料与蕴意。尤其是对“革命”本身的上下探究,也都是讨论辛亥革命时必然涉及的思想话题。  相似文献   

18.
清末的留日热潮使一批有传统功名的士大夫亦卷入其中。1904—1908年日本法政大学专为中国学生开办的“法政速成科”,即曾吸纳了相当一部分留日的清朝士大夫。五年之间,该大学开办了五期速成班。先后进入该校的中国留学生合计达1885人,毕业1215人,仅次于宏文学院、经纬学堂,是当时吸纳中国留日学生最多的学校之一。而且,因进入该校速成科的学生,不少是具有较高地位的士大夫,因而他们毕业回国后,对清末民初的政治与社会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光彩夺目的一页,军队在其中所扮演的精彩角色,是清代以来所未曾有的。对于军队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评价也明显过低。本文认为,军队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革命的主力军不是别的什么群体,而是军人,包括新军、民军、巡防队、警察和学生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术界对于辛亥革命性质的探讨;而革命发生后军权势力的扩张又严重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利于探清辛亥革命的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何标 《炎黄春秋》2001,(9):33-35
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先生曾四次到台湾,还拟以台湾作为发动内地革命起义的跳板。辛亥革命的风暴,在日据下的台湾岛内,掀起了武装起义的波澜,有些台胞直接参加了辛亥革命;广大台胞则对孙中山无限敬仰,并把台湾的前途,寄望于中国革命的成功。值此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回顾这些史实,使我们倍感台海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