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华喦与"扬州八怪"华喦(1682~1756),原名德嵩,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后世多称"华新罗",福建上杭人。自幼酷爱绘画,后因家贫失学,备受世俗冷落,遂发奋自强,离家飘泊,经常往来于杭州、扬州之间,以卖画为生。在扬州他结识了金农、高翔、李鱓、郑板桥及盐商巨子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彼此交流切磋,诗画酬答,绘画修养得到多方面的拓展。他擅画人物、山水,尤精于花鸟、草虫、走兽。著有《离垢集》《解弢馆诗集》等,是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新罗派"的创立者。  相似文献   

2.
瑶池醉归图     
靳红曼 《收藏家》2014,(12):60-62
<正>《瑶池醉归图》卷,纸本,设色,纵470.1、横27厘米,此画系元朝宫廷藏品,后为清朝内府收藏。在《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藏(台北本三册1468页)和《故宫已失书画目》中均有著录。清朝末年,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曾将此画赏给其弟爱新觉罗·溥杰,后散落民间。1947年为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冯义信购得。1983他将此画捐献给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画卷包首题签《马和之瑶池醉归图》卷,画风、画法酷似南宋马和之作  相似文献   

3.
万新华 《南方文物》2015,(1):167-172
<正>1960年9月15日,在中共江苏省委支持下,钱松喦(1899~1985年)参加了傅抱石(1904~1965年)率领的江苏省中国画写生工作团离开南京,历时三个月,行程二万三千里,相继走访了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六省的十几个大中城市。他们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工矿企业,瞻仰革命纪念地,创作新作品,成为中国绘画界1950年以来一件极为轰动的大事。在行程中,钱松喦走一路画一路,不断地将个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收藏的《晴峦萧寺图》流传过程的梳理,发现《晴峦萧寺图》曾在宋代进入过内府,但之后一直隐于民间,其流传过程不详。直到清初,为梁清标收藏,但梁氏仅钤盖四枚收藏印,似未对其定名。梁死后,《晴峦萧寺图》后又经徐乾学、缪曰藻收藏,1841年为徐渭仁所得。该画归于李成名下可能始于缪曰藻,后由徐渭仁定名为《晴峦萧寺图》。该画后又经沈树镛收藏,并在其《养花馆书画录》中首次著录。该画最后一位中国收藏者林熊光于1939年在日本京都得到此画。挂轴后由居住日本的意大利籍人士米开朗基罗·佩林蒂尼所得,并在1947年售给纳尔逊博物馆。《晴峦萧寺图》画中建筑"仰画飞檐"的画法也与沈括对李成画风的记载相吻合,建筑样式前佛殿后高阁的格局、斗拱样式、塔刹的装饰等也具有比较鲜明的宋式建筑特色。但与画史记载的李成画风相比较,将之归入李成名下似乎证据不足,尽管如此,此画仍可以确定为北宋李成流派不可多得的杰作。  相似文献   

5.
《维摩演教图》是宋人师承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画。作者经过对比分析,认为此图不是金马云卿的《画维摩不二图》。而关于王振鹏《临马云卿画维摩不二图》也存在诸多疑问,它或许是曾经元内府收藏、清《秘殿珠林初编》著录的李公麟《画维摩不二图》卷的临摹本。  相似文献   

6.
东方有座为大运河环绕的古城苏州,自古人文荟萃,画家辈出。清初苏州画家"四王"之首的王,为送别闽籍好友陈骝返乡创作了《晴峦晓别图》,此卷又得到在当时卜居苏州的十位名士唱和题诗,可谓诗书画完美结合的珍品。该画早年曾被苏州"过云楼"秘藏,后莫名遗失。2014年苏州顾氏竟又偶遇此画,为支持家乡建设"过云楼博物馆",毅然花重金将其购回,并嘱笔者全面考证此画,欣然命笔,遂成斯文。本刊上期简单介绍了王的历史地位,说明了《晴峦晓别图》是他为送别陈骝而作,并介绍了画创作在"三藩之乱"的特殊时代背景。本期将继续解读这幅画。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博物馆藏明万历朝鲜李滩隐泥金画《竹》(图一),系当今国画大师董寿平先生五十年代初期所捐赠。 泥金,颜料名,以黄金屑为之。用金屑绘之画谓泥金画。此《竹》画为条幅,横58  相似文献   

8.
尚太兴是满族中年画家,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现为“北京东方书画研究社”成员。他幼承家学,学习绘画,专攻山水。后受教于钱松喦、徐北汀、郭传障,艺业大进。但他不为古法、师承所囿,进而面向大自然,力求开拓新的艺术视野。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受到了好评。 本期封底刊登的《老龙头雄姿图》是作者惠赐本刊的一幅国画山水。画上题词为“清世祖入关老龙头雄姿”。老龙头位于河北省,距山海关城四公里处,砌石为垒,雄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旅顺博物馆收藏一幅署款为闵贞所作的纸本淡设色《钱陈群六十小像》人物画。据原辽宁省书画鉴定委员会委员陈忠远回忆,此画流传有绪。早年为罗振玉庋藏,后转藏于旅顺博物馆至今。此画自60年代起曾多次经专家过目,结论不一。1962年8月,张珩、谢稚柳认定此画为闵氏真迹。翌年5月,杭州人章劲宇鉴定,认为此画非闵贞所作。1994年,谢稚柳一行再次认定为真品,并将此画先后收入于《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八册)以及《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六册)(均为文物出版社出版)中。笔者经多年的接触与研究,感到此画中存在的疑点颇多,章劲宇的结论当是正确的。现作如下辨析。《钱陈群六十小像》,纸本淡设色,纵133.5、横 68厘米。画面正中为一老者立像:头戴斗笠,面庞清秀,眼睛略眯;手拿灵芝,足  相似文献   

10.
南京博物院藏有朱耷《牡丹大石图轴》(图1),纸本,水墨,124.6cm×62.3cm,款署“八大山人”,下钤“驴屋人屋”白文印。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鉴定此画为真迹, 编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七册(文物出版社版)。此画曾多次展出过,笔者反复观摩,对署款“八大山人”四字的书法疑其为伪,因此查阅了与此作创作年代相近、署款  相似文献   

11.
《新罗山人小像》是张四教对其去世后的老师华嵒的追忆之作,此画图文互应,形神兼备,从画中可以清楚地体现出师徒二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华嵒对张四教在绘画上的影响。画中华嵒的神情面貌以及附裱的手札也为后人研究其晚年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明代书画家文征明创作的《真赏斋图卷》,考证“真赏斋”主人华夏生平及其书画收藏;同时结合此画创作的背景,论述明代斋室题材画的创作和《真赏斋图卷》的艺术特色、流传经过。  相似文献   

13.
郝炎峰 《收藏家》2023,(1):25-35
乾隆帝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命名养心殿西暖阁温室为“三希堂”后,命董邦达绘制《三希堂记意图》以助其兴。本文对董邦达绘制此图的时间进行了考证,认为其于乾隆十一年元月上旬开始创作,月底画成。画作受到乾隆帝的赞赏,进一步巩固了董邦达在乾隆宫廷的绘画地位。此图借鉴了钱选《观鹅图》的构图和核心要素表达。乾隆三十年,金廷标以《三希堂记意图》为母本绘制《掣笔图》,三图成就了“母本-临仿者-母本”这个艺术史上经典的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14.
西蜀形势险固,经济富庶,向被视为天府乐土。唐末玄、僖二帝入蜀避乱,“画艺之杰者,多从游”纷至沓来。迨王建、孟昶相继据蜀立国,又奖重艺学,礼遇画士,以翰林待诏等职锐意网罗画家,遂致蜀中艺苑勃兴,蜀画之盛更属空前。宋李廌《德隅斋画品》(下简称《画品》)“蜀笔居半”、邓椿《画继》“蜀道僻远,而画手独多于四方”等语可证。“益都多名画,富视他郡”,后世多有著录。近人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云:“益州当五季时,图画极盛,叙述者尚不止黄氏一家。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诸家文字》篇中有辛显《益州画录》,惜其书已亡,未知以校此编得失如何也。”今惟以宋黄  相似文献   

15.
日本奈良传香寺藏南宋刊《法华经》卷首印画,表现了《法华经》共十五品中30个有榜题的画面[1]。以卷首画的形式来表现诸多经变场面且画的内容比较特殊,是以往印经画中不多见的。这种经变画可资比较的有相关的两宋印经卷首画、插画和敦煌石窟壁画、石刻。但此本与其他不同,两宋其他印经卷首画或插画通常表现的是众人围绕佛说法的独幅画面,敦煌隋代以来至归义军时期流行的法华经变画、麦积山石刻法华变各有不同的重点图像。本文通过与同期或北宋时期以及敦煌壁画的对比,解读了南宋时期这种《法华经》印画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的宣教重点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南诏中兴二年画卷》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中兴二年画卷》是一幅传世的佛教画。它通过宣扬佛教故事来神化南诏统治者,其题材无可取之处。然而关于南诏这个历时近三百年的地方性政权,文献记载和文化遗物很少,此画能够流传下来还是值得珍  相似文献   

17.
在2007年春季举办的上海东方国际四十四届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了一件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绘画作品。这是一幅扇画,内有纳兰隶书题识:“甲寅新秋仿云林溪亭秋色小景”,钤“成德”印。此扇面曾为已故文学家、翻译家施蜇存先生收藏。“甲寅”为康熙十三年(1674),成德仅二十岁,此画当为他的早年习作。“云林”即元代著名画家倪瓒之号,倪瓒为无锡人,擅画水墨山水,他继承发展了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开创的山水画格法,以冷逸荒寒的画面和萧疏清远的意境,在古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并影响着后世。明末清初,江南士人以有无收藏云林画为清浊、以能否摩仿云林画为雅俗。受汉人风习影响,纳兰成德对云林画极为欣赏,他曾收藏过倪瓒的《溪亭山色图》和《溪山亭子图》(参见拙作《纳兰性德书画收藏录》),尤其是《溪山亭子图》,原为都尉耿昭忠(信公)收藏,纳兰成德曾多次向他借观,并在与张见阳书札中谈及此画,邀其鉴赏,最后竟购入“通志堂”。纳兰成德喜好云林画,不仅是因为深染汉人风习,还由于他的江南情结。成德结交的朋友多为江南名士,其中又以无锡人为最,所谓“平生师友尽在此邦”。他生平仅去过一次无锡,而且是他在去世的前一年随康熙南巡到过无锡。此前,他对无锡的了解,仅仅...  相似文献   

18.
油画《收回英租界》 “文革”中,张善平因一幅画而被打人“牛棚”,这幅画便是他的得意之作——《收回英租界》。它反映的是刘少奇当年领导武汉工人阶级收回英租界斗争的场面。此画画得很成功,曾荣获湖北省暨武汉市美展一等奖,并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照片)。 善平学油画始于上世纪60  相似文献   

19.
李萍 《收藏家》2002,(1):10-13
清代著名画家华喦(1682-1756年),字秋岳,一字空尘,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东园生、布衣生等。福建临汀人,侨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的花鸟画最为杰出,在人物、山水、草虫、动物等方面也极具造诣,堪称全能画家。华喦在艺术上力求古法,但并非一味死守,强调“但能用我法,孰与古人量”(《离垢集》)。他在继承明清写意花鸟的基础上,受恽寿平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用笔松秀古拙,柔中带刚;用墨华滋明透,变化多端,加之章法新奇空灵,敷色清嫩鲜活,使其画境显得闲逸超脱,清气扑面。他的这种画风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20,(7)
正金农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创作的多套册页中,均有一帧仿马和之的《秋林曳杖图》(金农题称《秋林共话图》),三帧册页画面不尽相同,但金农的题款几乎一样。马和之的《秋林曳杖图》今已佚,但是金农、周京等人围绕此画所产生的交游活动却被记录下来,也反映了文人对于书画鉴赏活动的喜好。金农对于马和之这幅画的反复模仿创作,其意图绝不仅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