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海外的大多数国家,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经常会看到关公神祇。 我们所说的“关公”,是指由文化历史名人关羽生成的一个亦真亦幻、亦实亦虚、亦小亦大的特别人物。关羽,在《三国志·关羽传》、《汉晋春秋》、《续后汉书》等史籍中,均记载为“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也”,这是不争的史实。由关羽这个历史真实人物,经《全相平话三国志》、《三国演义》等小说及诗、文、话本、说唱文学等共同塑造,又形成了一个至善至美的文化形象——关公。由于关羽生前的影响,民间对关羽的思念,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神异传说,使关羽步入神坛,…  相似文献   

2.
三国史籍整理研究的可喜成果——评《三国志注译》陈玉屏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历史系方北辰教授所著的《三国志注译》,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三分册,近300万字。陈寿《三国志》是治三国史最基本的史科来源,向为史家所重视。解放后史学界对陈书不断进行整...  相似文献   

3.
关羽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是一位优缺点都很明显的武将,但到唐宋以后,尤其是宋元以来,其勇武忠义的一面,在平话、小说等文艺形式中,得到极度的宣扬,与其封号频频高升相配合,社会上形成了历久不衰的关公崇拜热潮。对这一文化现象,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各有...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4,(4)
<正>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苏州府长洲县人。对毛宗岗生平研究最为详细、最有贡献的是陈翔华先生1989年发表的论文《毛宗岗的生平与(三国志演义毛评本的金圣叹序问题》。后出诸家论述,如刘世德《三国志演义》(醉耕堂本)校点《前言》(中华书局1995年)、李正学《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刘海燕《明清(三国志演义)文本与评点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有关内容,皆无出其右者。陈文中包含《毛宗岗年  相似文献   

5.
公元一九二四年,新疆鄯善县曾出土一份晋人写本陈寿《三国志·吴志》残卷,起自《吴书·虞翻传》"权于是大怒"句的"怒"字,终于《张温传》"臣自入远境"句的"境"字。计共八十行,中有残损,存一千九十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国志》本理解,本主要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尝试:一,对中华书局陈乃乾校点本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商榷;二,揭示并论证卢弼《三国志集解》、张元济《三国志校勘记》中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三,从立目、书证等方面对《汉语大词典》进行补正;四,就《三国志》今注今译本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周瑜其人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政权的一位重要人物,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将他刻画为英姿飒爽、文武双全的儒将,让读者们印象深刻.这与正史《三国志》的记载也是大体相符的,如《三国志·周瑜传》言:"瑜长壮而姿貌……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  相似文献   

8.
陈寿《三国志》作为历代所重视的史书,可谓仅次于班马之后。《〈三国志〉出版说明》认为《三国志》曾各自为书,近人缪钺则加反驳。本文从陈寿撰作《三国志》的观念,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理解陈寿自己如何处理分行与并行。结论是在陈寿生前,因其正统看法与晋官方观念矛盾,三书没有可能并行,甚至吴蜀两志也应该没有公开过。一般以为张华看了《三国志》,很欣赏陈寿,于是表令陈寿为中书郎,这是不对的。在陈寿生前确曾将《魏志》独立出来。陈寿将三书合而为一,相信只是私藏及在一二友人中流传。到陈寿死后,范公开陈寿此书,才见有《三国志》之名  相似文献   

9.
本在中华书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的两种点校本《建康实录》的整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建康实录》宋绍兴刻本及《三国志》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点校进行校勘.纠正了其中十九处字讹误。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在韩国化史上有广泛的影响,推出新的《三国志》韩译本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的《三国志》韩译工作必须在已有的韩译本和中今译本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最近十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对以往的译本做一番研究,汲取有益的经验,进一步解决其中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是今天从事《三国志》韩译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裴松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 ,《三国志注》(以下简称“裴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 ,也是陈寿《三国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千五百余年来 ,学界从不同角度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进行了研究和批评 ,近 2 0年来 ,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然而 ,迄今为止尚无人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本文拟从史学和文献学角度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一、关于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与批评第一个对裴松之《三国志注》进行整体评价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宋文帝元嘉六年 (4 2 9年 )七月《三国…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三国志》以乾隆武英殿刻本为最重要、流传最广、最具影响的版本.殿本《三国志》为清内府刻《二十四史》之一,以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本为底本进行校刻.刊行后被一再翻刻、传写、石印、影印、排印,形成了清代《三国志》版本系统,包括《四库全书》系列在内.其余绪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所以,研究清代乃至整个《三国志》的版本体系,殿本《三国志》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13.
史注名著三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裴松之《三国志注》史注出现于汉代,有记载者,如延笃《史记音义》、应劭《汉书集解音义》、贾逵《春秋外传国语解诂》、胡广《汉书解诂》、服虔《汉书音训》等等,不幸的是,这类典籍均已亡佚,但从其史注名称推测,可知这类史注多以解释文字、考订制度为主。然而,宋裴松之所作《三国志注》则不同于以前的史注,独具一格。《隋书经籍志》著录裴注《三国志》六十五卷外,尚有《叙录》一卷,惜《叙录》失传,所以,对裴松之作注的宗旨的了解,只能通过《上〈三国志注〉表》及其具体内容认真体味了。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避览之苑囿,近史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于是,裴松之注《三国志》“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据《廿二史札记》卷六“裴松之三国志注条”载,裴松之收集三国史料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82年第6期《高句丽丸都山城》一文中,有"在小板岔岭发现了北魏毋丘俭刻石碑残段"的注释,此说年代不确。按毋丘俭三国魏闻喜人,字仲恭。《三国志·魏志》卷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纠谬一则李勃中华书局校点的《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李恢传》云:"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章武元年(公元221年),降都督邓方卒,先主问恢:'谁可代者?'恢对曰:'人之才能各有长短……臣窃不自揆,惟陛下察之。'先主笑曰:'孤之本意,亦...  相似文献   

16.
张鲁亮相于中共八届六中全会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中共八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批示印发《三国志》中的《张鲁传》,让中央委员认真学习。他还写了批示,一次是1958年12月7日,一次是同年12月10日。《三国志·张鲁传》573字,毛泽东两次批示,是它的三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党的全会上,把一个没有多大名气的古人传记,当做为  相似文献   

17.
《长江日报》黄鹤楼副刊曾刊登了傅炯业先生的一篇短,中谈到武昌卓刀泉的关公祠内存在令人难以理解的供奉现象。即关公祠内不仅供奉关公,也并排供奉财神和观音。其实,三神同供是武汉独有的商业化遗存。  相似文献   

18.
王文元 《丝绸之路》2011,(11):59-61
有人曾说《三国演义》最大的成功在于塑造了一个超凡的"武圣"关公。而在小说中,罗贯中挥动一支生花妙笔,将关云长的勇武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水淹七军》一章中完美地展现了关公勇而多谋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三国志》本理解,本主要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尝试:一,对中华书局陈乃乾校点本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商榷;二,揭示卢弼《三国志集解》中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三,对《汉语大词典》从立目书证等方面进行补正,四,就《三国志》今注今译本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南征路线,历来众说纷经。《三国志·诸葛亮传》仅用二十字记述南征始末,即‘位兴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对进军路线及所到何地均未详述。有关南征的记述,还散见于《三国志》其他人物的列传,但需对照研读,才能有所了解。《华阳国志》记述南征,增加“由水路自安上入越离”九字。有的学者以此为据,结合《汉晋春秋》、《三国演义》七擒孟获的故事,片面地将诸葛亮南征视为单纯的率军平叛。凡发生叛乱之地,亮必亲往讨之。基于此论,描绘出一幅南征路线图:成都──越离(西昌)一渡沪水(金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