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河北农村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入手,分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内在统一。由此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社会建设展开论述,并形成全面的农村社会生态和谐,分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阻力;论述如何从城乡统筹的视角进行生态环境的社会建设,形成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并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点,实现普遍的农村社会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2.
近代市镇研究的回顾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放 《近代史研究》2008,(2):131-146
市镇是县级以下的农村商业聚落.从市场体系的角度看,农村市镇包括市和镇两大类,前者包括农村定期市和常设市,后者包括镇一级的各类专业市场.其中,农村定期市和常设市是农村初级市场(或日农村基层市场),镇级专业市场属于农村高级市场(或日农村经济中心地).  相似文献   

3.
农村安全饮水不仅关乎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关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才能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近年来,互助土族自治县水利局党组始终坚持把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等大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多方筹措资金,全力加快农村...  相似文献   

4.
宫敏丽 《攀登》2006,25(2):73-76
文章通过对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分析,表明青海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合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处于无组织的自发状态,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同时,分析了青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提出消除制度障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功能,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聚集,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搞好农民工技能鉴定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地区的古遗址,无论是面临的破坏因素,还是保护利用存在的现实问题,均具有其独特性。近年来,农村快速发展的同时,散落在农村的众多遗址却正在快速地倒塌、消失,农村地区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亟待加强。新时期农村地区遗址的保护要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农村的现状和需求,针对不同遗址的文化和区位优势,创新保护利用方式方法,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6.
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为了改造和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在农村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给农民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有了良好的农村文化发展,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由于家长、农村社会观念及农村学校教育的问题,在北方平原地区农村辍学现象严重。农村辍学青少年外出务工或无所事事,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基于彭家庄村辍学现象的调查分析,得出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8.
张宏岩 《攀登》2002,21(5):85-8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既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青海省农村劳动者素质极其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青海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薛天琼 《风景名胜》2020,(2):0188-0188
;在农村的生产活动体系中,河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农村的农作物的灌溉以及洪水防护和排涝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村的河道作为连接农村各村落的桥梁,有效保障了农村的发展建设以及粮食的质量和安全。在当今这个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时代,国家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绿色建设,生态治理理念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但是我国在针对农村河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对河道系统的生态治理的发展过程中还有着瑕疵,在对农村河道的整治过程中,应该对目前我国农村河道整治的现存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处理我国农村的河道问题,维护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体系的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农业合作化与农村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建立后以农业合作化对个体小农经济的改造,与农村工业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农村工业化包括农村工业企业的发展和农业工业化,关于农业合作化对农村工业化的作用,可以从发展农村的工业企业和促进农业工业化两个方面来考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合作化应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农村工业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政府在投资农村社会资本中的角色定位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钫 《攀登》2011,30(1):45-48
本文主要探讨政府在投资农村社会资本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作用路径。在投资农村社会资本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和扶持农村民间组织、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力度等途径向农村投资社会资本,增加农村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2.
青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省份,农牧业人口达到335万,因此,青海农村的小康建设,在青海整体的小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青海农村的小康建设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小城镇建设问题,深化农村改革问题,政府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影响全局和根本性的同题,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青海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加强农村公民道德建设,既是保障农村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要求,又是提升农村公民文化素质的主要渠道.在完成脱贫攻坚,稳步迈向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公民道德建设与新时代要求不匹配和不相适应的情况,亟待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予以重视、研究和解决.农村公民道德建...  相似文献   

14.
借鉴潜能模型,综合考虑小城镇到县级经济中心的可达性和到周边农村聚落的可达性,构建小城镇综合可达性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荆州市93个小城镇的综合可达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小城镇的综合可达性与农村聚落空间格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城镇综合可达性值与邻近分配区内农村聚落总面积、农村聚落平均面积、农村聚落占景观面积比例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邻近分配区内农村聚落数量、农村聚落密度相关性不显著;可达性好的小城镇最容易吸引较大规模的农村聚落在其周边集聚,但小城镇的可达性水平也并不是影响农村聚落分布的唯一因素。可达性等级较差和差的小城镇,因周边耕地和水源条件优越,也吸引了中等规模和中等数量的农村聚落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楠 《沧桑》2008,(3):113-114
党的十七大为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农村富强、农民富裕,必须减少农民,当前减少农民途径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许多困难,根据十七大精神,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坚持统筹城乡就业,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把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村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影响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村小康的因素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不合理负担太重;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不足;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农业减收;深层次的体制矛盾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制定倾斜政策,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以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赵宇洋 《神州》2012,(28):244-244
当前的农村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恶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利益均衡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本文分析了我目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了有效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均衡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建中 《神州》2014,(15):31-31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参与文化活动的舞台,也为文化部门服务群众搭建了活动载体。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状和各地农村文化礼堂实际需求,掌握最直接的信息源,并结合文化部门业务资源优势,实现区域联动,助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起步、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是指与农村区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适应当地群众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法律意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娱活动的统称,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农村文化的发展反映着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农村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新时代农民的全面发展。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与杜润生同志从南下时相识、相知到结成友谊,已有50多年的时间了。他一生从事我国的农村工作,为我国的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和发展农村城镇化做出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