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郑州地处黄河中下游,位居“天地之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滥觞之地。郑州地区的文明起源和发展离不开黄河和黄河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19,(11)
<正>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如黄河之水,激荡澎湃,奇丽多姿。作为河南现代美术领军人物之一的谢瑞阶,以其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尤其是黄河为题材的山水画享誉中国现代美术界。他于50年代至60年代多次跋山涉水,行程万里,深入到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七省区的黄河两岸,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了解黄河的水情及水利建设,对黄河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领悟。他锐意创新,突破前人藩篱,在对黄河的性格刻画和画水、  相似文献   

3.
孙海芳 《丝绸之路》2012,(21):13-18
西北的歌儿,丝丝勃发。水泥丛林顷刻耸立,一些声音悠远隽永。在南京、北京、杭州、上海、兰州,在实实在在的城市里,一些来自西北的歌谣总是固执地弥漫在通俗歌曲之外。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远方的亲人啊听我唱支黄河谣  相似文献   

4.
一史前时代的黄河下游地区———太行与泰沂之间今天的黄河下游河道已摆移到泰沂山脉脚下,而史前时代的黄河下游河道远较现在偏西北,流经今河北平原入渤海,战国筑堤以前的黄河下游决溢改道屡见不鲜[1]。因此,史前时代黄河下游地区的概念是太行山脉与泰沂山脉之间的广袤平原,此乃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史前黄河下游决溢改道频繁,而且正流、干流之外,还有若干岔流、决流,故而太行与泰沂之间广阔平原的中心地带是浩瀚的黄河诸河道———正流、岔流、决流以及故道,由此形成了宽广的黄河河道迁移摆动地区,亦即太行与泰沂之间的中部冲积平原地…  相似文献   

5.
黄河与宁夏     
正一一首宁夏的童谣咏唱道:"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不但道出了宁夏的地理特征(南、北两头分别是六盘山和贺兰山),而且也概括了位于中部的宁夏平原之特色:黄河滋润,富比江南。黄河自古以来对宁夏就格外厚爱,使之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年前,黄河东边灵武水洞沟一带就有原始人群快乐地生活着,因为这里没有高山险谷,河面宽阔,黄河温婉多情,缠缠绵绵。羌、戎、匈奴等游牧民族  相似文献   

6.
正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国家第八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92.3%,是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实施调水调沙运用,抑制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对黄河治理以及促进黄河下游两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11,(7):76-77
为更好地保护具有百年历史的黄河铁桥一中山桥,2011年,甘肃省兰州市将建设黄河铁桥博物馆。同时还将陆续建设城市体验馆、老字号游览街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兰州旅游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8.
清代、民国陕西省朝邑县营田庄黄河滩地鱼鳞册及地册,是一种独特类型的鱼鳞册。选择耕种方向、采用长条地畛、动态调整田块位置、村庄家户平均分配土地、禁止买卖等制度,便于解决黄河河道移徙、泛滥带来的边界纠纷、农业生产等问题,反映了地域社会应对环境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佚名 《湖南文史》2010,(6):50-50
“吹牛皮”一词起源于我国黄河上游一带。黄河在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时,水流湍急,滩险浪恶,很难行舟。人们为了解决渡河运输的难题,想出一个办法:以皮筏代舟。  相似文献   

10.
窦贤 《丝绸之路》2006,(7):51-58
一路风雨送我到黄河边时,夜幕已经降临。此处叫大河家——黄河岸边无数个小镇中的一个。黄河出积石峡自西而来,在大河家平静地向东而去。站在连接甘肃、青海两省的大河家桥上,看到黄河上下两端都被夜幕吞没了,只有脚下的河面如一池泛着波光的大湖,平静而幽深。河北面一堵高大的山体挡住了一片天空,不知什么时候那山体会塌下来堵住黄河。  相似文献   

11.
白银地区是中国北方岩画的重要分布地之一,白银黄河岩画是古代中国北方地区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白银黄河岩画具有明显的北方岩画特征,均为凿刻方法制作,图像内容以动物、人面像居多,风格较写实,多反映狩猎、畜牧、游牧生活,数量较多,种类繁复,凿刻方法、年代各不相同,反映了白银地区先民们的真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在研究与保护中,要讲好黄河故事,讲好岩画故事,不断充实和丰富白银地区的黄河文化内涵,让公众多方位、广视角地了解白银,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但是,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腐败,黄河长期得不到治理,致使中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洪水泛滥。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在2540年间,黄河共计溃决了1590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三年就有两次决口,一百年就有一次大的改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对治理黄河极为重视。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离京,就亲临河南,到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实地考察黄河的治理情况。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文史博览》2010,(6):50-50
<正>"吹牛皮"一词起源于我国黄河上游一带。黄河在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时,水流湍急,滩险浪恶,很难行舟。人们为了解决渡河运输的难题,想出一个办法:以皮筏代舟。  相似文献   

14.
唐英杰  邹芙都 《历史研究》2022,(1):30-52+219-220
“卜辞地名系联法”与“文献对照法”是研究田猎地理的重要方法,定点地的选择对于构建田猎地分布体系至关重要。先秦时期黄河流路相对稳定,可作为研究商代地名的参考坐标。据卜辞内证可知,柚、■靠近商王都“大邑商”,柚、粪、黎、鲧、襄、协、就、向在黄河左近。以它们为定点,卜辞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敦、疐、梌、宫、盂、丧等地可系联在一起,构拟出一个以黄河为中心的田猎地分布网络。该网络基本位于晚商王畿地区,即今河南省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及周边区域,可称之为“畿内田猎区”。  相似文献   

15.
山西临县的古镇碛口,沉睡了半个世纪后,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炒作唤醒了。它是黄河古码头,晋商西大门。晋商的发展与黄河水运有着密切关系,“迁有无而化居者,商也”。山西濒临黄河,晋商得益黄河水运,碛口码头作为晋商西大门,成为连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我们今天研究晋商文化,应为黄河漕运与碛口码头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  相似文献   

16.
王文元 《丝绸之路》2010,(21):49-52
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从巴颤喀拉山顺势而下,一路上穿山越谷奔腾咆哮而来。黄河穿州过府,在景泰五佛盆地边缘暂息片刻后。又不顾一切地在莽莽群山中撕开了口子。由西北转向东北的宁夏平原而去。这个被黄河撕开的口子就是黑山峡。  相似文献   

17.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在古代诗人的心目中,黄河的伟大与非凡是可与至高的上天相提并论的。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历代名士、诗家咏叹的对象,流传至今的“黄河古诗”不计其数。尽管由于古代交通条件和诗人活动范围所限,黄河古诗多是描写黄河中下游的情景,很少涉及中上游的状况,但总的看来,这些古诗在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更堪称珍贵的史料,它们以特有的艺术语言向今人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古代黄河画卷。 在黄河古诗中,描写最多的是黄河那壮阔宏大等明显的气势特征,这些天然的景象极大地冲击着诗人的…  相似文献   

18.
在黄河变迁史上,1855年黄河铜瓦厢北徙无疑是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其给铜瓦厢以下,尤其是山东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笔者分别从土壤与民生、齐东地方社会、荒地开发与利津地方社会、民风民俗嬗变、交通、市镇与商贸五个方面,重点探讨了黄河铜瓦厢北徙后对山东西部区域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由于山东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存在内部差异,在黄河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类型人文景观的变迁在该区域内部亦表现各异,但总体看来,晚清山东西部地区与"水"和"土"相关的各人文景象又都或多或少地有着黄河的印迹,加深对黄河铜瓦厢北徙对山东西部地理环境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黄河变迁史的研究,更有利于推进对山东西部区域历史地理进程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忻州旧石器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北依长城与朔州市和大同市相隔,南临太原市,西以黄河与陕西省为界,东依五台山同河北省接壤。忻州多山,山间构造断陷盆地发育,这里不仅黄河经过,而且是桑干河、汾河和滹沱河的发源之地。  相似文献   

20.
清代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变迁王元林滚滚黄河多在下游泛滥决徙,历来各朝多重视下游河道的变迁及治理,对导致河患根源的中上游漠然视之。中游禹门口至潼关的黄河小北干流,因流经汾渭平原,河流易弯曲摆动。特别是明清之际,人口增多,荒坡地开垦,人为破坏黄河中下游干流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