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尽善尽美     
<正>有一个小和尚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了,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做上记号。晚上,小和尚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  相似文献   

2.
夏更起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7(1):104-116+134-135
本文以文献和实物为根据,探讨了画珐琅器研究中三个互有关联的问题:一是清代北京确有民间作坊制造画珐琅器,其作品混杂在传世的画珐琅器中;二是宫廷画珐琅器的制造时限为康、雍、乾三朝;三是宫廷画珐琅器的做款规律,并由此明确官造画珐琅器和民造画珐琅器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故宫藏品、清宫档案、瓷器画样等第一手资料,针对大雅斋瓷器的概念界定、款识判读、画样与御用瓷器生产流程以及画样的解读作了全面的梳理,并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凡春梅  汪东亮 《风景名胜》2020,(2):0108-0109
綦江版画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艺术形态,将文化创意设计融入綦江版画之中,有利于綦江版画的继承与发展。文章通过对綦江版画文创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发现了綦江版画文创设计中存在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创新性产品、缺乏文创设计人才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宣传角度与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认可度探索开发创新性产品、多领域推动人才交流平台等解决措施,以期为綦江版画在历史文化创新发展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保存在敦煌壁画和纸绢画中的经变画有30多种约1200铺,是唐宋时期敦煌壁画的主体。大部分经变画都有学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研究主要是中国和日本的学,已经发表的论近百篇,显示敦煌经变画研究不断发展与深入,本拟对敦煌经变画研究作一回顾和展望,并附全部研究论目录。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以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收藏的一批明代折扇画作为切入点,梳理明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在折扇画中的展现,并探究折扇画作为文人雅兴的施艺对象以及其作为文化艺术商品的隐喻,从而进一步揭示明代的艺术现象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玻璃,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但清雍正朝开始在宫中安装门窗用的平板玻璃则属于舶来品。而乾隆、嘉庆时期风靡一时的玻璃画,因其色彩鲜明强烈,具有喜庆气息,成为当时皇家贵族所追求的时尚。本文依据档案资料,结合故宫博物院所保存的玻璃画实物,讨论了乾隆朝玻璃画的内容与特点,并指出此批玻璃画原用于重华宫厨旁前殿的装修。  相似文献   

8.
毛晓沪 《收藏家》2012,(12):49-56
六.粉彩为什么在清代宫廷档案中没有"粉彩"一词?其实很简单,清朝人并没有将粉彩瓷作为单一品种从洋彩画珐琅中提炼出来。在他们看来,它只是画珐琅中的一员,就像铜胎画珐琅器至今也没有人叫它铜胎粉彩器一样。纵观清代釉上彩瓷器的演变历史,粉彩应当是画珐琅的衍生品,属画珐琅瓷器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宋代温州社会经济繁荣,商业手工业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盛,绘画艺术得到长足发展。文献记载有画家十余位。出土文物中,陆续发现纸绢画、版画、壁画、漆画、瓷画、金银錾刻画等画种,囊括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类。本文拟整理文献记载宋代温州画家及其生平,归纳出土的绘画文物,并初步讨论宋代温州绘画艺术发展脉络与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油画《收回英租界》 “文革”中,张善平因一幅画而被打人“牛棚”,这幅画便是他的得意之作——《收回英租界》。它反映的是刘少奇当年领导武汉工人阶级收回英租界斗争的场面。此画画得很成功,曾荣获湖北省暨武汉市美展一等奖,并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照片)。 善平学油画始于上世纪60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南省桂阳县城西刘家岭发掘了一座宋代砖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陶器、瓷器、银器、铜器等,并在甬道两壁、墓室门两侧、墓室四壁及券顶发现大量壁画,墓室内棺床上绘有地画。甬道壁画为世俗题材,墓室壁画主要为宗教和神话题材,地画图案具有装饰性。壁画与地画在方位上形成两两对应的布局,内容新颖。  相似文献   

12.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刘春华为画这幅画曾亲自到安源搜集素材,并仔细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和诗词。这幅画在1967年10月展出后,非常轰动,许多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仰望着这幅画久久不愿离去。它迅速被制作成各种印刷品发行,印量达9亿多张,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有关邓拓买走一幅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的事,闹得纷纷扬扬。传闻之中,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苏东坡这幅画的真假问题,文物商店对这幅画拿不定主意,征求专家意见时,大多持否定意见,而邓拓独具慧眼,断定画是真迹,并出巨资买走这幅画;二是邓拓不该买这幅画,认为这是国宝,应由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因此引起非议。这件事虽是相隔40年的旧事,谈清楚了也还很有意思。邓拓的儿子邓壮以及其他一些作者,对此虽都写有专文,但总感到有些事还可以谈谈。  相似文献   

14.
符望阁的室内装修颇具特色,在一层设计有各种落地罩、隔扇门窗等,将偌大的空间巧妙地间隔成很多房间。这些隔扇上裱贴有大量隔扇画(所有隔罩分前后两面,或字与画上下分置,或一字一画前后相背)。本文对符望阁内所有原存隔扇画心的作者进行了梳理,同时列举隔扇心修复案例,对画心的装裱结构、形制等加以分析,并试图提出修复后的复原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物商店书画藏品中有一幅现代画家何芳华的作品《饮牛图》轴,此图为纸本,淡设色画,纵38厘米,横68厘米。画的主题表现是:暮春时节,一头水牛在颖河边渴饮,并不时抬头向前方喘望的情形,牛的脚下河滩平坦广阔,水草稀疏。牛背后画一株槐树补托。该画笔墨简洁粗放,喻意深远,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镜前的少女     
陈柯芯 《人物》2018,(4):14-15
一名工作人员从毕加索的画前匆匆走过。这幅画名为《镜前的少女(Girl Before A Mirror)》,毕加索将女人身体的各个部位,脸、乳房、臀部,以及镜中的反射物都予以几何化,并规范成各种圆形,线条和色彩都呈现出极强的自然性。这幅画是毕加索以立体派描绘女人形象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7.
张英 《收藏家》2010,(6):8-10
1921年初秋,林纾和张之汉分别画了《匹马从戎图》送给好友谈国桓。两幅画均为横幅绢本,尺幅相近,后由谈国桓合装为一卷,并亲自题写卷首签条曰:“林畏庐、张石琴画北征图合卷,甲戌(1934年)四月重捡藏画补题,玉庵居士志。”  相似文献   

18.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文徵明扇画33件,几乎涵盖了文氏擅长的各个题材。这些扇画大部分是解放之后通过购入等形式入藏故宫博物院的,其中包含了真伪两部分作品。在本文中,作者按照绘画题材和题跋款署对这些扇画进行了真赝比较与图像分析,并结合传统书画释文鉴定方法,分辨真伪,希望藉此掌握文徵明扇画的鉴定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兰维 《收藏家》2022,(5):35-42
3月15日,广东省博物馆策划主办的“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正式开展,一批题材特殊、风格多样的绘画作品—水陆画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岭南地区第一次举办水陆画专题展,画作主要来自北方地区。何为水陆画,水陆画有哪些形式,水陆画有何艺术特色,水陆画有哪些题材,水陆画内涵为何,北方各地区的水陆画有何特点,水陆画收藏情况如何,水陆画如何修复等等问题是展览试图传达给观众的。展览共展出来自北京、山西、甘肃、广东等地的水陆画70件,辅以相关道释画、书籍、矿物颜料、修复工具等,展品总数达到100余件。  相似文献   

20.
<正>画牛这一题材,在中国画中并不是一个受人追捧的科目。自从唐代的韩滉创作了《五牛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至今,在其后的近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几乎很少再出现专以牛为题材的重要画家。一直到明清时期,画坛也并未出现一些画牛的大家、名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