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500多年前建城至今,苏州城原址历千年而大致格局不变,这在中外城市史上都是罕见的。苏州古城墙现存城门三座分别是盘门、胥门、金门、以及恢复重建的阊门城门及部分城墙。历经2500余年的风风雨雨,苏州古城屡遭战火破坏,但都在不久后即修复重建,其形制规模宏伟壮丽,特别是每门辟水陆两城门,为国内仅有。苏州的城墙与古今中外其他的古城墙遗址相比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射洪县太和镇古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墙,作为古代城市的重要防御建筑物,是我国古城的重要特征之一。雄伟高大的城门楼,更构成了古城的特殊艺术景观。然而,随着近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部分城镇的古城墙已被拆毁。幸免被拆而部分保留的城墙已经不多了,完整无缺地保留下来的古城更是屈指可数。四川射洪县太和镇古城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城墙,并有两座城门未拆,这对文物、古建筑和城市史等研究人员来说,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相似文献   

3.
正苏州因地处太湖之滨,四周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致使水运成为苏州商贸运输最主要方式。早在唐宋时期,苏州古城水陆城门外商贸就已相当繁荣。伴随着古城水陆城门外贸易的发展,苏州出现独具特色的"商业行话"和"数码隐语",为当时商业昌盛创造了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苏州"商业隐语"的工具作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如今主要发挥史料价值、记忆价值、语言价值以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著名文化古城苏州目公元前五百十四年吴王阖闾首次建城,迄今已两千五百年,今年苏州将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为配合纪念活动,由苏州市钱币研究会委托苏州船用设备合营公司(原苏州龙门金银饰品厂),限额制造纪念章一万枚。该纪念章为紫铜质,直径为五十五毫米。正面图案是始建于春秋,重修于元代的“水陆相半,沿迥屈曲”的水城门——盘门,  相似文献   

5.
王刚 《旅游纵览》2016,(4):54-61
三门开 我们在这座拥有4200多年历史的古城边,万溶江的对岸就是这座举世无双的城门.它是古城的南门,有3座城楼,开3道城门,中间一座是主楼,两边各一耳楼,布局成"品"字形,主楼与耳楼高矮错落的搭配可以说是尽善尽美,这就是几百年来闻名于世的乾州"三门开".湘西旅游文化策划人和摄影师龚先生介绍, "三门开"独具匠心的设计,是居民生活、商贸交通、军事防御的需要与特定地形完美结合的建筑典范,加上它布局得当,造型壮观,用材讲究,工艺精湛,建筑坚固,的的确确是我国古城建筑中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6.
在湖南大湘西的沅水和(潕)水交汇处,有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黔阳古城,城内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门,上面用青石板刻着三个斗大的楷书“中正门”.熟悉古代历史的人不禁感到诧异,为什么一座建城2000多年的古城门取了这样一个颇具民国色彩的名字呢?原来,这座有着与众不同名字的城门是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抗战时期在黔阳开办军统培训班时改名并亲笔书写的.  相似文献   

7.
苏州盘门     
苏州水陆古盘门,现在依然是出入城西南的水陆交通要道。水城门因过往船只频繁,两岸遭行船撞击,基础多处破坏塌陷,第一道水城门拱券龙门石发生下沉现象。1981年3月政府拨款加固维修,我们对城门现状作了测绘工作,现就其布局特点和建筑结构概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河池市德胜镇内,有一座残垣断壁的古城遗迹。古城面积约有3个足球场大,四周有1米多高的残垣围住。每一面有一座城门,仅有东门保存完好。东门高约5米、宽约3米。据说,这是河池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门。  相似文献   

9.
<正>山海关,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古城。山海关是明长城的入海口,自古就是我国的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城池约4公里,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米多,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相  相似文献   

10.
玛纳斯西营古城的兴废刘万福准噶尔盆地腹地南缘的冲积湖积平原上,有一座建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的古城,现残存城墙高2.5米,城墙夯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550米,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新疆图志》称其为“锡营”。光绪初年平定阿古柏的参赞大臣锡纶由北路...  相似文献   

11.
中和门武昌城东南有一座城门,现在称为起义门。辛亥革命之前,这里称为中和门,是武昌古城的十座城门之一。是1911年的辛亥首义,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才改称  相似文献   

12.
"阙"是我国古代王都宫门或者城门之前的装饰建筑形式,是悬挂法令之处。阙最早出现在西周,直至春秋时期,只有周王室与鲁国的城门之前才有这种形式。战国时期,"阙"成为各个诸侯国都城门之前的建筑。战国中期,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按照魏阙的样式"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冀,先秦时期指晋南;文中所说的"冀阙"就是立在魏国旧都安邑宫门之前的阙。从此我国古代的"阙"又有"冀阙""魏阙""象魏"之称。  相似文献   

13.
没有哪一座城,与大运河的关系如此紧密。古城布满水道,交织的水网与城内百姓的生活相伴相生,并在历史长河中演绎出诸多因河而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这座城叫苏州。苏州的建城体现了人与自然协作的水管理与水利用工程,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创造精神,是古代运河开凿与应用技术的突出范例。  相似文献   

14.
蒲天彪 《丝绸之路》2011,(14):23-25
青海西来寺创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6),寺内珍藏有一组(24幅)水陆道场绢本画,保存完整,色彩艳丽,所绘人物栩栩如生,神态逼真,用笔纯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水陆场绢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形式,形象多为佛、菩萨、神道、鬼怪及社会人物等,可以说是一种集我国古代佛教、道教、儒教三教题材内容之纷然杂陈的艺术创作。该寺保藏的24幅水陆画所反映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只就西来寺水陆画第21、24图进行考释,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荆州城,清代城墙,传为蜀将关羽所筑,原为土城,至南宋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始建砖城,全长10.5千米。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拆毁,明初修复,明末又毁。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依照旧基重建。城墙周长3千米,高近9米,厚约10米,东西长,南北短,依地势而起,呈多边形,护城河环抱古城。墙基用条石垒砌,墙身用青砖石灰糯米浆叠砌,城墙、城门、敌台、堞垛均保存较好。荆州城共有6座城门,东曰寅宾门.东南曰公安门,南曰南纪门,西曰安澜门,北曰拱极门(大北门),东北曰远安门(小北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  相似文献   

16.
苏州城乡游     
苏州城乡游肖雷说她古老,因为她是一座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而且基本上保留了千年不变的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城市格局;说她充满生机,是因为近年来发达的经济、领先的城市管理享誉国内。到苏州旅游,领略的是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感受的是古老的吴地文化,享受的是现代...  相似文献   

17.
阊门女人     
据苏州市2005年版《金闾区志》载:“吴国阖闾元年(前514),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筑都城,于城西偏北开辟阊门。”因此有人说.苏州古城的历史有多久,阊门的历史就有多久。关于间门的人和事,已经有了许多的著作,但见诸史籍的阊门女人则是凤毛麟角。本文辑录了几位阊门女人.与读者见见面。  相似文献   

18.
《江苏地方志》2012,(5):54-57
平江路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据清《吴门表隐》载,古名"十泉里"。宋开宝八年(975),宋政和三年(1113),元至元十三年(1276)苏州曾分别称平江军、平江府、平江路。今平江路路名当得名于此。千年古街平江路,由南干将路苑桥起至华阳桥,并苏城第四条直河即平江河,全长1606米,跨涉17座桥梁。路宽3.2米,原为弹石路面,1958年改为长方石人字形路面.2002年后改为长条石板。规划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东起护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接白塔东路。面积116.5公顷,是苏州古城中保留最古老、最完整的河街相依的双棋盘格局典型。这里集中了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3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控制保护古建筑47处,古桥13座,古牌坊3座。古井20余口。  相似文献   

19.
剑阁发现宋代砖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剑阁,从南朝大明年间(457-464年)设南安郡始,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城中古代遗物、遗址甚多,诸如唐代开元寺遗址,宋代铜、瓷器窖藏遗址、明代城墙、箭楼,清代钟鼓楼等,都是名城中的重要文物古迹。1990年,在古城东门右侧又发现了一眼宋代砖砌水井,它为研究古城的建筑又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从实测的地质结构和出土的大量实物可以断定,在宋代,这一片近两千平方米的河滩,是古城市民居住的中心地带。建造该井的用途是供市民食用水。为了弄清该井的建筑结构及年代等问题,结合基建于当年五月对该…  相似文献   

20.
江陵是国务院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五日批准公布的我国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江陵县城即荆州城。是我国南方现存最完整的一座砖城。其城墙基本上是明清时代的。城墙高约八米,厚约十米,城周长九点二五公里,东西长,南北短,呈多边形。护城河环抱古城。六座城门,料敌台,义兵洞,堞垛古貌依旧。六座城门上曾建有城楼,东曰宾阳楼,东南曰楚望楼,南曰曲江楼,西曰九阳楼、北曰朝宗接,东北曰景龙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