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地在商代中期为祖乙所迁之邢都。待都城迁走之后,这里又成为商代的封国──邢国的都城。周灭商后,成为周初大分封中的邢国。周初分封的邢国,确应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尤其是邢台葛先庄西周贵族墓葬发掘出土的遗物,更可证明。  相似文献   

2.
先秦“邢”地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小霞 《文物春秋》2003,(5):1-5,71
先秦时的邢、邢国、邗丘、邢都在文献中的涵义是不同的。曾有学者将祖乙邢都及西周邢国与温县邢丘故城联系起来,但祖乙所迁之邢及西周邢国始封地应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而不在河南省温县邢丘。邢丘故城是一座至迟春秋中期就存在的古城,并非巫臣始建  相似文献   

3.
文章考察了"井"字字形和意义的演变,指出甲骨文、金文中的"井"当其作为地名、国名、族名含义时即传统文献中的"邢"。甲骨文中的井(邢)方,金文中的井(邢)国其地望均在今邢台市一带,二者之间存在地名、地理上的传承关系。而西周封国邢国和金文中的畿内井(邢)氏是同宗关系,邢国是大宗分封于外,井(邢)氏是小宗留守裴内。  相似文献   

4.
张渭莲  段宏振 《文物》2012,(1):64-74,1
邢国是周初重要封国之一,1991年南小汪遗址的发现和西周甲骨文的出土,揭开了邢台地区西周文化研究的序幕。本文通过对邢台西周遗有的分期和年代、平面分布、甲骨文和甲骨坑以及邢国历史等问题的探讨,认为邢台地区的西周遗存可分为早、中、晚期,不同时期的遗存各具特点;出土甲骨文的灰坑中出土的陶器属于西周早期,卜骨上契刻的文字与祭祀有关;邢同始封地在今邢台,南小汪和葛家庄分别是邢都的政治中心和邢侯墓地区;邢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邢国分封于邢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些学者提出的邢国先始封邢丘,后又迁封邢台的说法有诸多疑点,青铜器铭文、文献、考古材料均不能支持这种观点。周初的邢国只有一次分封,其分封地就在今邢台,与河南的邢丘无涉。  相似文献   

6.
杨文山 《文物春秋》2002,(1):1-10,36
西周青铜器“邢侯簋”铭文,涉及到邢国的“迁封”,老一辈金文学家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刘节《古邢国考》、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以及近人李学勤、唐云明两先生《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王冠英先生《关于西周青铜邢器的铸造工艺》、李先登先生《邢国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等,均对此器作过考释或论述。本文着重对此器有关邢国“迁封”的铭文进行集释,并结合有关铭文资料和文献记载,就邢国“迁封”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白鸿森 《史学月刊》2002,(11):116-118
商王祖乙为盘庚迁殷前之七代王,迁都于邢,即今邢台。商都迁殷后,这里成为商朝封国邢国的所在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殷商末年,邢地为纣之三公之一,其地位显赫,为殷都的肘腋之地。周人灭商,周公庶子受封于邢,邢国是北方的一个诸侯大国,邢地北可抵御戎人(即商代羌人的后裔),南可作镇抚殷遗民的军事重镇。同时又是中原化与夷蛮化交汇的重要走廊地区。  相似文献   

8.
西周青铜器“麦尊”铭,涉及到邢国的“始封”,老一辈金学家郭沫若《两周金辞大系考释》、刘节《古邢国考》与《麦氏四器考》、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33、唐兰《论周昭王时代的铜器铭刻》与《西周青铜器铭分代史征》以及近人李学勤、唐云明两先生《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李学勤先生《麦尊与邢国的初封》、王冠英先生《关于西周青铜邢器的铸造工艺》、李先登先生《邢国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等,均对此器作过考释或论述。本着重对此器有关邢国“始封”的铭进行了考释,并结合有关铭资料和献记载,就邢国“始封”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试作考述。  相似文献   

9.
邢文化是一支重要的地域文化,但是由于资料的匮乏和研究深度的不够,西周邢国史和西周邢文化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从邢地墓葬入手,总结邢文化的特点,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正>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成,故封建亲戚,似藩屏周。……邢,……周公之胤也。”所谓“周公之胤”即指周公的子嗣,说明邢国是西周初年较早封建的诸侯国之一。关于邢国的始封地望,自汉代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莫衷一是。今仅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错误之处,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南临沙河市,东、西、北约与邢台县接壤。市区内地势东高西低,一般坡度为3—5‰,西部和西北部为太行山余脉丘陵地。七里河、小黄河、牛尾河流经本市城区和郊区。据《竹节纪年》载:“商祖乙九鲫,记于职,迁都于部。”《史记·本纪》也说:“祖乙迁都于邢。”西周时,周成王为报周公辅佐之思,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统辖邢地,是为邢侯国。战国两汉时期,邢地为禁国都、襄国县。作为历史名城,邢台市区地下文物极其丰富,早在五十年代,河北省文物工作者曾在市区及郊区的曹演在、南大部、南大江、董村等地发掘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对西周井(邢)氏所居之地和商周时期的郑地地望进行了考证,同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辨析。西周井(邢)氏中井(邢)伯一支居于陕西凤翔一带的观点证据不足,具体所在待考。井(邢)叔分为两支,一支居于西周丰京张家坡墓地附近,另一支居于西周"郑"地。甲金文中的奠(郑)地和传统文献中的郑地涵义各有不同,商周时期奠置异族人的被称为"奠"的地区很可能有多处,只有具体、固定的讲某一地点、族名时才是后世的"郑"族和"郑"地。卜辞中的郑地在陕西华县一带,铜器铭文中出现的王在郑、郑虢、郑井的"郑"是指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即陕西凤翔一带。这里还有姜姓郑族生活,郑父之丘也在这一带。传统文献中的郑国始封于陕西华县,春秋初由桓公之子郑武公迁都河南新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萌芽期与形成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说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是指中国先秦夏商周时期的古青铜器。一从古代文献提供的线索来看,东周时一些学者为了阐明古代文物制度或宣扬自己的伦理政治主张已经注意到了实物资料。《国语鲁语》中记载了孔子对“矢”的研究;《论语八佾》中谈到孔子对鲁桓公之庙中所放...  相似文献   

14.
商代邢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邢台与温县两地有关邢都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对比研究后,认为商代邢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目前所发现的商代都城的五条标准比较而言,邢都探索只能从河北邢台与河南温县同时加大研究力度,方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共同主办的“’98河北邢台中国商周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8月16日~19日在河北省邢台市举行。来自中国海峡两岸以及日本、美国的106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向大会提交论文60余篇,50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内容涉及先商文化、商代的考古与历史、西周邢国的历史与文化、夏商周考古学的专题研究等诸多方面。会议期间,学者们实地考察了邢台葛庄先商文化遗址和两周时期邢国贵族墓地的发掘现场,认真观摩了出土文物,并就上述考古发现和相关学术课  相似文献   

16.
<正> 青铜器巳簋,又称邢姜太宰巳簋,铭文内容涉及到邢国与齐国的通婚,是研究邢齐关系的重要材料。李殿福先生《巳簋初释》[1]、张柏忠先生《霍林河矿区附近发现的西周铜器》[2]、李学勤先生《麦尊与邢国的初封》[3]、孙敬明先生《西周金文与邢史举隅》[4]、李先登先生《邢国青铜器的初步分析》[5]等,均对此器作过考释或论述。本文广集诸家之说,参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的史前、夏、商史研究较为繁荣 ,多次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 ,见诸报章的论文数量可观 ,不乏佳作。学者们成果斐然 ,本文限于篇幅 ,只能做一索引式的简单介绍 ,目力不及与疏漏处 ,乞请赐教为盼。本年出版的专著有 (以出版时间为序 ) :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上海书店 )、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 )、方辉《明义士和他的藏品》(山东大学出版社 )、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自强主编《中国经济史·先秦经济史卷》(经济日报出版社 )、董琦《虞夏时期的中原》(科学出版社 )。论文集有 :中国…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8月8—9日,由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心举办的"第六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兹简述于下。一、新资料介绍。孙亚冰《山博、津博所藏甲骨的初步整理》介绍了山东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两馆所藏甲骨整理方法、最新进展及整理成果的预期呈现效果。辛怡华《宝鸡石鼓山近年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介绍》详细梳理了石鼓山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材料,并着重介绍了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严志斌《巴蜀符号探索》介绍了其研究  相似文献   

19.
西周一些重要封国的封地曾经发生过变化,这种变化对西周封国格局和国家的政治进程产生深刻影响。虽然之前已经有学者提醒注意,但一直未能举出文献中对于徙封直接记载的条目,也不清楚文献中是否有关于徙封的直接表述。分析可知,宜侯夨簋、邢侯簋、《诗经·閟宫》、《诗经·崧高》四篇周代文献中"迁侯于宜"、"■邢侯服"、"俾侯于东"、"于邑于谢"就分别是对虞、邢、鲁、申四国徙封的明确记述。这些文献还揭示了西周封国徙封的一些细节和特征。找到了文献例证,未来可以在更稳妥的基础上探索西周封国徙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喻意志 《文献》2004,(3):138-150
关于刘次庄《乐府集》,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增田清秀在《乐府の历史的研究》中就已进行了讨论,并有该书的辑佚稿.最近《文献》2003年第1期所刊《刘次庄《乐府集》考辨》(杨晓霭撰)一文,对该书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