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文化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化区是一组相类似的、内部有相互联系的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区域,这些文化通常具有许多共同因素、特别是语言与宗教.现代世界通常被划分为六个主要文化区:西方(欧洲洲)、伊斯兰、印度、东亚、东南亚和非洲.每个文化区可进一步划分、并以它的核心地区来命名.西方文化西方(欧洲)文化区可划分为四个亚区:西北欧亚区,地中海亚区,中欧亚区和苏  相似文献   

2.
陕西文化区划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晓虹 《人文地理》2000,15(3):17-21,72
本文以总结陕西文化区域差异为目的,从形式文化区的角度将陕西全省划分为三个文化区和八个文化亚区。在全面分析了陕西文化区形成的历史、人文过程后,笔者认为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方式、政区、交通条件和移民等是陕西文化区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目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 000多处,按其分布的地域和工艺文化特征.可划分为6个大的区域.即辽河流域的燕辽工艺文化区、黄河上游的甘青工艺文化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工艺文化区、黄河下游的山东工艺文化区、长江中游的长江中游工艺文化区和长江下游的江浙工艺文化区.  相似文献   

4.
何鸿 《南方文物》2001,18(2):32-41
两点说明:一、关于河姆渡文化系河姆渡文化系指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关于这三支文化之间的关系,学术界观点不一致。我之所以将这三支文化形态归结为一个系统,主要出于以下原因:(一)时空上的相同:这三支文化同在长江下游流域,同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且绝大部分在浙江省境内。(二)文化形态上的相同或相似:这三支文化同属于稻作农业文化区,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特征,如有代表性的玉器、鼎器、纺织、漆器、陶器、纹饰等,而且,这三支文化共同开拓了“中国稻米之路”。(三)文化层的叠压关系:这三支文化有时空上的叠压关…  相似文献   

5.
林慧 《神州》2013,(27):204-205
酒店,是一个地方的会客厅,是地方文化对外展示的大舞台。本文所要阐述的黎苗风情度假酒店设计文化正在成为共享的世界文化,它所表达的形式,受日益复杂的顾客群体需求而变化。黎苗文化已经成为海南本土度假酒店创造经营环境的灵魂,也直接影响着本土黎苗酒店营业的推广。黎苗风情度假酒店是以黎苗传统元素为代表的具有少数民族气息的艺术度假酒店,其酒店中所使用的黎苗元素虽取自于平凡而朴实的黎苗百姓日常生活,却不乏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朴素的哲学思想。现今的黎苗格调在一些酒店里被大量的运用,但是没有经过思考和合理的设计的黎苗元素的运用,只是流于表面的模仿,往往显得杂乱无章,粗制滥造,没有生气。如何使黎苗风情元素融入现代休闲生活,正是黎苗风情酒店装修需要考虑的,也是本文所要阐述的。  相似文献   

6.
南方地区的元墓根据形制可以划分为八个类别,根据不同类型墓葬的分布情况可划分为五个文化区,即长江上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闽赣地区、云南地区、广东地区。各文化区主要继承了宋代以来的文化传统而各具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一致性的趋势,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各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轨迹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文化空间差异及其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理视角观察体育文化,对我国体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从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地势和地形条件、水域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人体体格、文化背景与民族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差异上探讨了体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采用层次聚类分析中的Q型聚类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将我国体育文化区划成3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最后对各体育文化区分别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山东大部,包括江苏北部江淮地区,是一个以泰沂山系为中心,包括周围小块平原和胶东丘陵的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有人称此地为海岱历史文化区,或可称为东夷文化区。史前和青铜时代初期,这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北辛文化(B.C.5300—4300年)——大汶口文化(B.C.4300—2500年)——山东龙山文化(B.C.2500—1900年)——岳石文化(B.C.1900-1500年),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尽管这些文化会或多或少受周围相邻的同时期文化的影响。只是随着中原地区商王朝的强盛,随着对东方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山东部分地区才开始纳入中原文化系统中去。夏商时期,山东地区存在着岳石文化,在荷泽安邱堌堆,泗水尹家城遗址都发现了叠压在岳石文化地层之上的,属于二里岗上层文化的早商文化地  相似文献   

9.
处于多种考古学文化区边缘地带的遗存,因受多个文化相互影响的几率较大,往往具有多种文化因素共存于同一遗址的特点,位于吉林省双辽市的后太平遗址也不例外。该遗址处于科尔沁沙地东缘,辽河东部源头——东辽河的下游地区,2007年经发掘,清理了以青铜时代晚期遗存为主的居住址和墓地①。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多种已为学术界熟知的考古学文化区毗邻,而此处以往又从未做过大规模的考古调查或发掘,对该区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属性的认知尚处于空白,因而.后太平遗址的发掘受到了学术界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典型遗址层位关系、器物形态比较、碳14测定数据等材料,将东北11个文化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自早至晚区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时期,确定了各种文化所处的时空位置。分别从遗址分布、房址、墓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原始艺术品、经济类型等7个方面,概括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通过文化比较,讨论了东北文化区与中原地区、山东半岛地区、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俄罗斯远东南部地区、朝鲜半岛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湘西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定量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西29个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或传统村镇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特征,构建了物质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相似性的指标体系,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制定了指标数据量化策略,应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文化景观进行相似性聚类,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分区。结果显示,北部为土家族聚落景观区,中部和西南部为苗族聚落景观区,多民族混合型聚落景观区在研究区中西部、中部和东南部呈条带状分布;土家族文化景观区的标志特征为吊脚楼;苗族文化景观区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建筑以干栏建筑为主,其非物质文化景观以鼓舞和柳巾舞为典型特征;混合景观区主要表现为汉族传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化多样性时空格局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民族视角,利用五普、六普数据,运用文化多样化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文化多样性时空格局,研究发现:1文化多样性水平具有空间差异性,呈现出中东部较低西部边疆地区较高,乡村高城市低的空间格局。2文化多样性具有缓慢变迁性。五普到六普,文化要素多样性、文化空间多样性略有降低;文化多样性类型略有调整;中东部向边疆渐高的核心外围式格局和乡高城低格局未变。3文化多样性变化具有多元性。有13个省份文化多样性下降,18个省份上升;城乡文化多样性变化也各具特色。4文化要素多样性水平较低,文化空间多样性水平较高,文化多样性表现具有悖论性。5文化多样性演化机制具有复杂性。地理环境、民族构成、人文历史、人口流动等均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前沿走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江金波  司徒尚纪 《人文地理》2002,17(5):49-54,59
基于研究历史及主要学科成绩的回顾,文章考察了我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现状中学科性质定位、研究内容拓展以及研究手段、方法的变革等问题。认为我国文化地理学今后应该在科学的文化哲学的指导下加强学科理论的研究,充分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加强渗透研究的同时突出地理科学的特色与优势;为了学科的良性循环和对地理学的发展做出自身贡献,还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强化学科在文化宣传与舆论导向的理性化、科学化,特别是在区域开发、旅游与城市规划、国家(地区)管理、民族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应用功效。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的热点,已经成为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了解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促进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黎鹏 《人文地理》1997,12(3):54-57
本文论述了壮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探讨了壮族人口与文化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桂榕  吕宛青 《旅游科学》2013,27(3):37-49
以旅游空间生产为主要特点的模拟的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和人造景观是后现代旅游的一种典型代表。本文以云南“彝人古镇”为例,从空间生产角度对民族文化旅游所体现的后现代性特征及其社会效应进行探讨,认为“符号表征”与“主客同位景观”分别是民族文化旅游空间客体生产与主体生产的标志性特征。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成就了存在主义原真性旅游体验,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青海古代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及文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青海古代文化遗址有着分布的集中性、石器时代的完整性以及多元结构的民族文化特点;论证了以上特点是由地理环境及历史的各民族文化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价值体系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勇  何彪 《人文地理》2012,27(5):143-147
文化生态旅游在概念上已初步形成广泛的共识,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其与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有着许多相互关联,本文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了辨析。文化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陕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生态特色,本文对陕北地区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陕北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价值体系,其包括资源价值、投资价值、产业价值、品牌价值和生态价值,最后,本文为陕北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价值提升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广东东江流域文化地理研究与区域经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叶岱夫 《人文地理》1998,13(4):53-56
本文研究和探讨了广东东江流域地域文化类型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文化地理特点。指出流域内发育着个性鲜明的三大文化景观,同时,这三大地域文化类型加上与之相邻的潮汕平原文化又聚合且集中体现在中游文化区--惠府文化之中,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共生现象;最后进一步就文化共生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Rarely consid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dinary citizens as opposed to institutional actors, national maps have been primarily deconstructed as abstract tools of power that express nationalist agendas. This paper offers an alternative examination of the map as a performative tool of national pluralism. In tune with the most recent conceptualizations of everyday forms of nationhood, I explore multiple creative auto-cartographies of Italy as experiential imag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coexistence of several senses of nationhood and cultural diversity. To this end, I combine an inductive visual content analysis of nearly three hundred remappings of Italy, uploaded online by readers of a popular national newspaper, La Repubblica, with a visual semiotic reading of six samples. Here, the playful idea of remapping the nation becomes a catalyst to produce or resist a sense of belonging to the nation, while eliciting a wider spectrum of feelings with regard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ceived meaningful other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ordinary people map the nation have to be taken seriously, as they show evidence that these readers absorb and decode, but also resist or challenge, different mainstream discourses regarding the idea of nationality, coexistence, and cultural d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