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国内反革命分子妄图里应外合,卷土重来,颠覆人民民主专政.为了给反革命分子以应有的打击,10月,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发出了关于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指示.至此,长子县和全国一样,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1952年,为了巩固刚成立的新中国政权,全国各地都掀起了镇压反革命的政治运动,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被处以极刑。  相似文献   

3.
黄钟 《炎黄春秋》2014,(12):34-42
1950年10月,中共发动第一次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10月至1953年底),主要针对"不拿枪的敌人"。~(注1)这是中共建政的奠基性政治事件。刘少奇在1951年5月11日说过,"镇压反革命这样大的成绩的直接的结果是造成了各种工作的顺利条件"。~(注2)镇反与党的领导据《罗瑞卿传》记载:1950年8、9月间,李克农转告罗瑞卿,  相似文献   

4.
1951年,全省开展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省委决定我们在忻县地区的工作队转赴临汾地区,帮助那里地委工作.过了春节,我去了临汾.除参加地委会,还就近直接联系临汾县.这是应省委刊物《前进》主编的约请于同年5月而写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从1951年到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逮捕了200多万犯罪嫌疑人,其中被判死刑的有70多万,判管制、戴反革命帽子交群众监督改造的30多万,判  相似文献   

6.
常利兵 《安徽史学》2011,(2):95-100
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是继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运动之后发起的又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其运动目标是党政机关与人民团体中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本文中的张顺有事件即是发生在"三反"运动期间的典型个案,这集中体现在它所揭露出的官僚主义问题上。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剖析,文章探讨了一位普通农民是如何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与国家的治理策略关联在一起的,同时,它也彰显了执政者的统治技术在失衡与调适中不断前行的实践轨迹。  相似文献   

7.
<正>回首这一案件,王仲笃等人真是蚍蜉撼树,可笑可怜!1951年春天,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为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这年8  相似文献   

8.
“劫”法场惊动周恩来 1952年,为了巩固刚成立的新中国政权,全国各地都掀起了镇压反革命的政治运动,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被处以极刑。  相似文献   

9.
1951年春,全国展开第一次大规模镇压反革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毛泽东对杀人持特别慎重态度,他考虑到:要提出杀人就要首先控制数字、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奎松 《史学月刊》2006,44(1):45-6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土地改革正在渐次开展起来,经济恢复工作一切百废待兴,尽管各地反抗事件频发,毛泽东却反对“四面出击”,没有响应党内实施大规模镇压的要求。不过数月之后,因朝鲜战败,中国被迫出兵抗美之际,毛泽东又抓住对外战争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大举发动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力图乘举国对外之际,一举清除社会上的反革命分子。这场以巩固城市政权为中心任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轰轰烈烈,极大地震慑了社会各种敌对势力,提高了新政权的威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 949— 1 999年半个世纪的中国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作了全景式的勾勒 ,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研究、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和构造“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尝试 ,整理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的发展线索 ,给出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的理论框架 ,并作了纲要式的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2.
旅游研究中的三种社会心理学视角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建  王剑 《旅游科学》2012,26(2):1-9,28
旅游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需要从其他学科引入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推动自身的成熟与发展。旅游感知、态度和行为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过去数十年间,社会心理学的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相对剥夺理论是一种二战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失衡和疏导机制研究方面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本文通过对旅游研究中的既有社会心理学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对剥夺的内涵和旅游发展中的相对剥夺现象,进而比较了相对剥夺理论与既有社会心理学理论视角的独特性和互补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相对剥夺理论在旅游地相对剥夺感的表现形式、成因、疏导机制和定量测量等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13.
西方拉美学界对于民众主义这一概念的含义的界定发生过较大的变化。早期现代化理论学者和依附论学者强调民众主义概念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历史阶段性特征,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界将民众主义界定为一种特定的经济政策。80年代以后,这种界定方式受到实证与理论上的双重挑战,于是,有的学者将民众主义界定为一种政治策略。这一修正使得这一概念可以用来解释80年代以后拉美政治发展的新现实,因而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理论发展脉络与研究内容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凌宇 《攀登》2010,29(3):75-80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企业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企业理论也同样处于不断发展与演化过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企业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回顾和梳理,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方面整理出典型的企业理论,并作出简要的述评,以期厘清企业理论的发展脉络和逻辑演进路径,并对企业理论的研究内容作出评析。  相似文献   

15.
王和 《史学月刊》2003,(4):5-13
目前的先秦史研究中,在具体的实证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但陈旧的理论模式却还在顽固地束缚着我们对于那个时代的宏观把握与总体认识。相对于史学领域内一些理论更新显著的断代研究,先秦史研究这种理论上的滞后显得十分突出。倘若能够从某些新的理论去认识商周时期的历史,我们不仅可以对重大的历史事件提出新的看法,而且对许多具体的历史材料也可以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程义 《考古》2008,(12)
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诸多的相似性,在当时就被称为东西两京。但二者的布局差异之大,令人费解。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仍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流行的几种观点予以评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In the context of the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debates about rational choice (RC) sparked by Green and Shapiro and the subsequent rejoinders, Hindmoor made the theoretical claim that there is now an opportunity for RC to be enhanced and for past debates to be set aside by incorporating differ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into RC.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xample of one context in which this can be done: the study of illegal private protection (IPP) produced by organised criminals and corrupt officials. It extends a rational theory of criminal protection to enable the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corrupt protection and augments this approach with theories of social capital (SC).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forms and effects of SC are considered. This approach highlights a middle ground between advocates and critics of RC, demonstrating a capacity to explain patterns in the production of IPP between organisations and across countries.

针对格林、沙皮罗与弗里德曼的否定者所发起的有关理性选择的认识论及方法论论战,辛德摩尔提出一个理论主张:现在正可以通过吸纳不同的视角而弘扬理性选择,以往的辩论可置之一旁。本文讨论了一个可行的案例:有组织犯罪分子造成的非法私人保护。作者应用理性理论于犯罪保护,对腐败保护做了分析,并用社会资本理论扩展了这一方法。作者对社会资本理论的正负短长做了分析。这样的研究强调了介于理性选择理论赞同方与反对方的中间地带,展示对于组织间及跨国非法私人保护的产生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offers a reinterpretation of what critical theorist Moishe Postone calls 'the fundamental core of capitalism'. In so doing, it seeks to lay a set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a renewed Marxian political economy in geography, at a time when Marxism has been eclipsed as a leading critical paradigm within the discipline. The argument works on two fronts simultaneously. On the one hand, the ongoing hegemony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neo-conservatism is occluding the violent realities of a capitalist world economy behind the anodyne logics of free-market theory. These realities suggest the continued relevance of, and need for, a strong Marxian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But on the other hand, Marxism has been reprimanded by its erstwhile allies on the Left of geography for being too 'modern' and too capital- and class-centred. In light of this double challenge, the paper seeks to develop a 'both/and' Marxism for geography that can chart a third way between the antinomies of modern and after-modern modes of theorizing capitalism and class. A project of 'envisioning capitalism' is suggested on this basis, which combines the 'power' of modern theory with the epistemological reflexivity of after-modern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capitalism and class are rethought at an ontological level and shown still to be essential features of the fin-de-millennium world, but far less closed and hegemonic than is suggested by modern modes of Marxism. Finally, a return to a class politics of redistribution is suggested, but in a way that draws in more recent Left geographical concerns with identity, difference and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   

19.
In light of the growing so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in agency theory, this paper sets out to examine and critically evaluate recent approaches to agency within archaeology. To this end, the paper briefly outlines the foundational theories of Pierre Bourdieu and Anthony Giddens before turning to discuss the central themes and issues that emerge from some of the more influential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agency within archaeology. Drawing from these differing approaches, this paper seeks to establish conceptual clarity in archaeological thinking about agency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intentions, consequences, meanings, and motives when seeking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ed subjectivities of historical actors.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考古主要利用考古资料,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观念。史前时期多数考古学文化没有正式法律,道德观念又从属于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考古的核心即为政治意识考古研究。实践中,可以通过宇宙观考古和原始宗教考古分析所得到的一些重要现象和线索,来透视社会政治意识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