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凫村遗址是宝墩村文化的典型遗址。本文以鱼凫村遗址原层位关系为依据.结合该遗址器物形态和组合关系的演变,把鱼凫村遗址出土的遗存分为三期。从土墙建筑特征、文化因素、兵器、地理环境等四个方面出发,对鱼凫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土墙的功能进行分析,推测土墙的主要功能可能是防洪。  相似文献   

2.
在古蜀文明中,三代古蜀王蚕丛、柏灌、鱼凫创造了早期古蜀文明的辉煌。作为古代宗教崇拜的图腾崇拜更真切的反映出了鱼凫文化的独特文化特质。鱼凫文化也成为了古蜀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后世的古蜀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星堆考古发现,学们已作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有人认为器物坑是鱼凫时代的遗存,本对此说提出质疑,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引用献与考古资料,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古蜀传说历史存在着大段的空白,三星堆古城就坐落在古蜀历史的空白区。  相似文献   

4.
四川温江县鱼凫村遗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以鱼凫村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分期研究,初步建立了成都平原从龙山时代至西周早期的文化发展序列,指出早期蜀文化是由川西地区(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有关古蜀的历史,历来云遮雾绕。例如《山海经》记述的“鱼妇”、“颛顼”,就见仁见智,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本结合考古材料,对此作了考证,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推测认为鱼凫族原是氐人,为炎帝族支,与颛项族处于同一时代。鱼凫族的徽记,主体形象应当是鱼,以捕鱼为主业。开明族应是鱼凫氏的嫡氏子孙,逃亡荆地,后返蜀治水,取代杜宇族而禅让复国。  相似文献   

6.
一、三星堆祭祀坑向鱼凫靠拢 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器物出土时,我有幸参加了年底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会上放映了两坑器物出土的录象。当黄金杖的特写镜头显示出杖上镌刻的带冠人头象和一对鸟、一对鱼时,鱼鸟掠过的印象,使我一闪念想到了鱼凫氏。这种感觉并非我一个人所有,大家会后小议,都有这种意想,只不过出自慎重,谁也没有提出坑内器物属于鱼凫氏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李白《蜀道难》有“蚕从与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说古蜀国的国王蚕丛与鱼凫时代久远,与北方的秦地没有交往关系。那么,与南方有无交往关系呢?李白没有说。《蜀王本纪》说“蜀之先蚕名蚕丛、柏灌、鱼凫、  相似文献   

8.
再论温江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对以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分布于成都平原的一支考古学遗存,进行辨析与研究,认为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所处文明发展阶段,应该从宝墩文化中单列出来,并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基本原则,建议将这类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地区、距今4000~3700年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命名为"童凫村文化".相信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9.
《南方人物周刊》2013,(23):92-95
成都,城名取自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是中国罕有的2400年不改名,不迁址的都城。在成都城的中心,有一座传承600年的古酒坊,它和它所深藏的酿酒技艺,不但佐证了蒸馏白酒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也令今人得以体验到古代酒肆温雅的遗风。  相似文献   

10.
唐启翠 《华夏考古》2012,(1):47-53,62
为了探索正在急剧消失的成都平原"林盘"聚落形态与史前聚落的关系,本文借由聚落考古与环境考古,比较集中地综览了平原上史前各聚落城址之间的历时性共性,对史前城址聚落群与成都平原的地貌、水系、文化习尚、宗教信仰等关系的研究,以及各聚落城址的内部特征予以研究述评,以求探究成都平原上这种"林盘"聚落形态与史前聚落城址及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厦门人文聚落的发展和厦门城的出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维斌 《南方文物》2004,(4):39-41,44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背靠漳州、泉州,面对金门,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遥遥相对。厦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岛和九龙江沿海部分组成,总面积1648.92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岩丘陵,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处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  相似文献   

12.
徐州城叠城的特点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本世纪以来的考古资料,通过对徐 州城市历史变迁过程的论述及区域灾害史料的分析,总结了 徐州城叠城的历史原由,认为徐州城叠城具有严整重合的显 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羊马城是唐宋时期流行的城池外围防御设施,产生于战国,发展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普及于两宋,元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字城则是为了加强江河侧畔城池的防御设施,其基本特征是在主城与江河之间修建的一道或两道城墙,主要见于宋元之际前后的南方,明代还有使用,以后就基本绝迹。  相似文献   

14.
晋河会城、缠缩城、清塞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较少论及的晋代河会城、缠缩城、清塞城 地望进行了考证,从文献与实地考察二方面入手,认为河会城在 今兰州市河口镇达川乡驻地南300米处,缠缩城在今未登县中堡 镇大营湾村罗城滩社东南,清塞城位于今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 镇安门村,至今均有古城遗址存在。  相似文献   

15.
扬州城事     
静初 《风景名胜》2013,(12):174-175
在20岁左右,我不停地在江南水乡转悠,一趟又一趟,却从来没有想过去扬州。这是一座名城,却从未作过都城,再贵也不过是文人骚客眼中的“温柔乡”,把搬不来杭州西湖,在扬州弄一处”瘦西湖”。读史知今,在城市急促为自己榜贴标签的时代,扬州仍若即若离,有些失落,有些不争。十年后当我在若干次江南行中,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唐山市滦南县的城古城由元朝将领盏为屯粮修建,城以人名。作者利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并做了实地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城古城所建年代应该更早。  相似文献   

17.
李白在《蜀道难》中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极言古蜀国踪迹难寻,历史难以考察:且因自然阻隔,天生山水险要闭塞。与外界、与中原地区难以交往.互通信息,故显得神秘。李白是四川江油人,一代诗仙,天资聪颖,学问之厚,可谓时人无可企及。他发出这种慨叹,可见古蜀国的确迷茫。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年的考古勘探发掘,初步证实在今开封市区及其周围,上下叠压有从战国到清代的6座古代城池。本文从自然环境、经济、军事和社会诸因素上探讨开封"城摞城"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考证汴河(鸿沟)、黄河这两大河流对开封古都的诞生、发展、鼎蛊乃至走向衰落历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巩文 《中原文物》2003,(4):28-38
本文依据目前的考古调查、发掘等资料,以史前人类近水而居、沿河建村为原则,将仰韶文化晚期的重要分布地——天水至郑州间的聚落遗址划分为12个聚落群,并将聚落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与小型聚落。认为凡中型以上的聚落都可能是本聚落群的中心聚落,也可能是若干个聚落群所组成的更高一级的中心聚落。在仰韶文化晚期,联邦已开始形成,这个时期可能正处于中国古代文明因素的孕育阶段。  相似文献   

20.
李鑫 《考古与文物》2012,(5):48-54,71,2
本文综合相关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认为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城中存在着多种功能的市场,其中主体官营市场在形态上具有规模化与封闭性特征,在位置上除了"面朝后市"与"工贾近市"外,还受到了当时城市发展的格局与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上述特征,本文重新揭示考辨了四座诸侯国都城中的主体官营市场位置,即晋都新田的台神古城、赵都邯郸的小北城、燕下都故城的西城与中山灵寿城的西城。东周时期市场位置与形态的多元化适应了当时城市发展的需要,为秦汉城市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