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长安佛教与丝绸之路上的石窟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这些石窟以长安以西的丝绸之路沿线最为密集,它们的产生与发展,同长安佛教的传播与弘扬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历来众说纷纭,而以东汉明帝感梦求法说最为著名。但据考古资料以及《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的描述分析,佛教在西域的传播,应在二世纪中期的贵霜迦腻色迦时代。“及至桓灵  相似文献   

3.
<正>在莲池水东楼南侧,立有两座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字——西夏文刻写的经幢,这两座经幢是1962年9月原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保定北郊韩庄发掘出土的,是我省明代的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河北邺城遗址赵彭城北朝佛寺遗迹被专家认定为当时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佛寺遗址之一,但佛寺究竟是何身世一直是个谜。2017年6月16日,邺城考古队专家向外界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原来它是近1 500年前北齐武成帝高湛建造的邺城首寺——大总持寺遗址。2002年,邺城考古队对位于河北临漳县赵彭城村西南的一处巨大土丘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发现,这里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地层关系和出  相似文献   

5.
北朝长城是指从北魏开始,历北齐、北周,至隋朝时期修筑的长城。这些长城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境内,是中国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朝长城的修筑,涉及中国历史上这段纷乱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博》1997,(3)
陕西的三国两晋南北朝遗存已发现400余处,远少于其前后的秦汉和隋唐时期.遗存分布也很不平衡,陕南地区最多,约占总数的48%,关中和陕北分别占43%和9%.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时期分裂和战乱造成的生产力停滞、人口锐减,反映人类活动的各类遗存相应数量减少、规模缩小;另一方面,可能与其时的文化处于秦汉与隋唐的过渡阶段,正式发掘的典型遗址和墓葬相对较少,考古学文化的内涵及序列尚不完全明晰而较难确认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鹿泉市永壁西街村周柱海老人家中,至今还珍藏着两件革命物。一件是“革命勇士”匾,一件是“功劳捷报”。  相似文献   

8.
<正>戒指,中国古代又称为约指、指环(鐶)、驱环,为手上装饰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各种材质的戒指,如仰韶文化的石指环,良渚文化的玉指环,马家窑文化、青莲冈文化的骨指环,大汶口文化的陶指环,齐家文化的铜指环等等。战国时期出现金银材质的戒指,汉代金银戒指开始增多,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均有发现[1]。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581年),政权频繁更迭,社会  相似文献   

9.
10.
两晋南北朝土族门阀的特征乌廷玉士族门阀是身分性地主,古籍中称"右姓、著姓、冠族、茂族、势族、华族、甲族、望族、名门、盛门、旧门、权门、高门、华宗"等。近年史学界称士族地主或土族门阀。这个阶层从东汉末年直到隋唐,前后活动数百年之久,其势力鼎盛期是在两晋...  相似文献   

11.
两晋南北朝等级婚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媾讲求门第等级 ,历来大抵如此 ,并有它相对的合理性。但在两晋南北朝时代 ,这种风气愈演愈烈 ,变成了不具条文的金科玉律。两晋南北朝等级婚姻十分讲究门当户对 ,以保持世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殊地位 ,这种婚姻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正>在西柏坡纪念馆的陈列馆内,展出着两张晋察冀边区政府发给谭洪书同志的“献金立功收据”,默默地讲述着解放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从自己口中节粮支援前线的感人故事。两件收据均为纸质,长14厘米,宽10厘米,白纸已发黄,边缘有些破损,油印的字迹也显模  相似文献   

13.
面对许多从旧社会过来没有文化的手工业工人、店员、学徒、小商贩、家庭妇女及部分失学的青少年想学习文化的要求,于是第三区人民区公所在区公所内设置了社教科,负责全区的扫除文盲工作。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最近发现两批石刻造像,共八件。一批在西郊须水公社红石坡发现;另一批在郑州市磨盘街发现。红石坡造像四件,计有“赵安香造像”、“正光二年扈(?)造像”、“孝昌三年扈文顋造像”、“思维造像”。这些造像是西岗大队在红石坡平整土地中发现的。该处瓦砾甚多,传为寺庙基址。当地领导和群众对这批造像十分重视,安全运至市博物馆保存。现介绍如下:1.赵安香造像:造像呈舟形,底座缺。  相似文献   

15.
石夫 《文物》1961,(12)
历来出土的佛教造象很多,但是有关道教的造象却较少。现将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两件北朝道教石造象(文化部文物局于1959年拨交),介绍如下: 隆绪元年王阿善造象(页5下图) 隆绪是萧宝夤的年号,萧宝夤是齐明帝萧鸾第六子,字智亮,封鄱阳王。在神龟中,曾出任雍州刺史。后因受朝廷疑阻,遂反。僣号称隆绪,仅二年。按隆绪元年即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三年(公元527年)。由于隆绪只有二年,所以这一时期的石造象,非常少见。这件造象高27.8厘米,宽27.5厘米,青灰色砂石,石质略显粗糙,但尚坚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遗址出土的砚台的系统梳理与分类,以考古出土实物为依据,尝试归纳总结此时期砚台发展的时代特点及演变规律,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砚台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并且在中国古砚发展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何剑士的《斩魔》画碟仲夏某日,笔者与友人到广州文物店拜访李月梅女士,恭候之隙,巡看橱柜之瓷器,突然一画碟映入眼帘,令吾眼前一亮,碟上画一侠女,一手提剑、一手提一人头,上有题诗曰:天风吹月坠危楼,万派河山接数秋。为问画灰缘底事,商量国贼要颅头。无署款,只画一印,曰“剑呼”。此碟直径为24.4CM,高2.5CM,底径17CM。标牌无为作品命名,按画面及题诗内容,姑且称之为《斩魔》。一见此碟,余顿时狂喜,冲口而曰:幸哉,此乃何剑士所作之画碟。友人疑曰:剑呼与剑士,音不近也,“呼”与“父”倒是音相近,是否高剑父的可能性更大?李月梅嘱余详…  相似文献   

18.
草圣张芝在陇上的两处遗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汉末年敦煌人张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素有草圣之称.敦煌的"墨池"和武威的"澄华井"残碑出土地是张芝留下的两处遗迹,本文结合敦煌文书和书法史料,对这两处遗迹进行了详细考察.  相似文献   

19.
北朝佛教石刻是研究甘肃地区北朝佛教思想、佛教雕刻艺术非常珍贵的材料。本文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两件造像塔、碑作了介绍,并就题材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20.
南京博物院藏两件北朝造像碑浅析郝金娥南京博物院藏有不少南北朝的石雕造像,它们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现对其中两件北朝造像碑做一介绍与分析。北魏正光四年(533年)造像碑(图一),高196、上宽47、下宽57、厚15.5厘米,石质砂岩,灰白色,系193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