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大背景下,以高度集中、教条僵硬为特征的苏联文化发展模式也作为政治斗争的附庸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文化以阶级斗争作为主要内容,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学术争鸣演变为领导决定;对知识分子实行高压政策,顺昌逆亡。这一时期的苏联文化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遭受到巨大损失,严重缺乏活力,与人类文化、国际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2.
所有制,即狭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的改革,或多或少都要牵动所有制的改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所有制的改革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搞好我国的所有制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研究和借鉴苏联东欧国家几十年来所有制改革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宣告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4.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苏联党和国家以及军队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非常不能容忍别人比他更高明,即使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得不时刻小心翼翼,生怕因一时不慎惹恼了他而招致灾难。曾多次向斯大林直接进言的朱可夫(1896—1974,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1943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曾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元帅,就因此经常碰钉子。  相似文献   

5.
苏联时期的冼星海志扬1940年春,冼星海实现了他的夙愿,启程由延安去苏联工作与学习(年末抵达苏联首都)。在莫斯科星海会见了苏联作曲家格里艾尔、卡巴列夫斯基、穆拉杰里、别雷依……他出席音乐会,在苏联作曲家协会参加新作品的讨论,研究俄罗斯及其它国家古典大...  相似文献   

6.
国家利益与斯大林时代苏联的对外政策侯文富斯大林时代时间跨度较大,苏联对外政策给复杂的国际关系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其演变更易,不仅关系到苏联自身战略利益的实现,而且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国际格局变迁、新旧矛盾的交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反观历史,斯大林时代苏联对...  相似文献   

7.
赵士国 《世界历史》2007,2(1):91-97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华政策几经嬗变:初期对华军事援助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中期对华关系由热而冷,是因为苏联遭德军突然袭击,必须全力自保;后期苏军出兵我国东北,另有图谋。然而苏军对日作战,避免了中国人民为取得最后胜利可能出现的更大牺牲。  相似文献   

8.
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在所有制关系上,一些地方先后在庐山会议之后、"文化大革命"初期和普及大寨县运动中出现过三次过渡。这三次过渡对广大农村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囿于当时对社会主义所有制认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是与政治运动相伴而发生的,与历次政治运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何平 《世界历史》2007,(4):112-122
本文认为,在缅甸历史上,以土地私有权为基础的、以租佃关系为特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的,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当时缅甸农村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导致领导缅甸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民族主义者们,在独立以后不久即在缅甸推行土地改革和后来选择"缅甸式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有元一代,今贵州之地土司密集,除了思州、播州、亦溪不薛、八番顺元、新添葛变等宣慰司、安抚司外,蛮夷长官司多达三百多处。又有乌撒、普定、曾安等土府。大体上讲,土司地区基本上是封建领主所有制,土司“世袭其职,世有其土,世长其民”土地严禁买卖,人民不得自由迁徙。到了明初,这种情况仍未变,除大量保留封建领主制外,还有若干地区停留在奴隶制或原始公社所有制阶段。自明以降,随着整个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领主制不断向地主所有制转化,奴隶制与原始公有制也日益解体。造成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  相似文献   

11.
对斯大林民族形成时期理论的再思考张达明斯大林在1913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提出了一条著名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他在同书中还说:...  相似文献   

12.
再谈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那种认为俄罗斯对斯大林、对苏联历史的评价“向来”是保持公允、客观的态度,和不存在对斯大林“重新评价”的观点,指出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的评价有过几次重大变化:赫鲁晓夫曾经掀起的“非斯大林化”运动;戈尔巴乔夫则不仅全盘否定斯大林、甚至全盘否定苏联70年历史;以及由于苏联解体、民族分裂……所造成俄罗斯社会的巨大变化,再次引起的上层建筑、思想领域的变化。近年来涌现的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思潮,就是这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性反应。本文特别指出:当前俄罗斯社会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的思潮,其实质并不意味着对苏联旧体制弊端的认可,而是对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不满;意味着今天俄罗斯社会能以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态度评价历史,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利于国家的复兴。本文强调指出:不要把一个民族复兴的愿望与少数人的“大俄罗斯主义”思潮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3.
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华政策,其基本方面是积极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战,但这种支持和援助却始终是以服从苏联本国利益为其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只是在抗战时期的不同阶段,其侧重面有所不同。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全力支持中国抗战,并及时提供大量的援助。然而,苏联政府和斯大林在对华政策的民族利己主义倾向已有所表现,这就是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希求以国民党的力量拖住企图东进的日军;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联政府和斯大林的民族利己主义倾象日趋严重,为了避免全线出击,腹背受敌,苏联与日本签订了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埃文基族与我国鄂温克族为跨境民族,其埃文基语研究成果对我国跨境语言研究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苏联时期相继出版了大量的埃文基语研究专著、教学材料、词典、论文,涵盖语音、语法、词汇等诸方面,学术成果丰硕,是国际鄂温克语研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正在1917年俄罗斯发生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汉学界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中国研究的经验。罗索欣(И.К.Россохин),列昂季耶夫(А.Л.Леонтьев),俾丘林(原名为Н.Я.Бичурин,教名为Иакинф,即雅金甫神父),卡法罗夫(原名为П.И.Кафаров,教名为Палладий,即帕拉季修士大司祭),扎哈罗夫(И.И.Захаров),瓦西里耶夫(В.П.Васильев),格奥尔吉耶夫斯基(С.М.Георгиевский)和其他17—18世纪俄罗斯优秀汉学家的作品经常被用来介绍他们所处时代的中国,即清朝时期。这样,他们的著作为俄罗斯的清史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沙皇俄国变为苏维埃俄国的转型期,就社会变革的规模而言,可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转轨时期相提并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苏联农民的日常生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宗教生活相对稳定,但在悄无声息地发生一些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政变发生后,苏联在北方寻找盟友,冯玉祥因此收到苏方的重视。二者的合作,从开始到最后,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体现。冯玉祥出于军阀特质,注重军事实力,希望通过苏联援助巩固自身实力,当找到更能满足自己欲望的盟友时,这种合作关系必然破裂。苏联是为了在中国寻求最大的抗奉抗日力量,只重视合作者的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时期国民军与苏联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张丹 《文史天地》2023,(1):91-94
<正>苏联于1928年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步入社会主义工业化时代。随着农村劳动力源源涌入城市,住房问题赫然凸显。当时,工人阶级的主要住房类型是合住房、宿舍和工棚,其中工棚是二战前苏联大规模建造的房屋,大多数居民在此安身。所谓工棚,就是在靠近企业的工人聚居地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屋,多为木质,一般没有任何设施。本文利用已公布的苏联历史解密档案和俄罗斯学界研究成果,还原工业化时期苏联工人的工棚生活。  相似文献   

20.
监察机构是国家机器自我调节的重要一环,监督机构是否健全和监察体系完整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政管理活动的进行。曹魏时期的监察制度在秦汉监察制度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御史台、尚书左丞、司隶校尉和校事一起构成了曹魏时期的中央监察体系。本文试根据有关文献对曹魏时期的中央监察体制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