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平汉 《史学月刊》2007,3(7):55-62
1958年工业"大跃进",导致职工队伍急剧增加;庐山会议后的继续"跃进",致使职工队伍再度膨胀。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作出了大幅度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决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国1 800多万名职工被精简回乡或下乡。  相似文献   

2.
1958年的"大跃进"和1959年庐山会议后的继续"跃进",导致了企业职工和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江苏省在中共中央、华东局的领导下大幅度精减职工和城镇人口,从1961年1月到1963年7月底,全省有143万城镇人口、77万全民所有制职工被精减回乡或下乡,既支援了农业,又减轻了国家负担,成为江苏省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1961年城镇人口精简工作开展以后,一些地方对部分高等学校毕业干部作了退职处理。不久,中央要求对他们予以调查、清理和收回。由于初始阶段一些政策执行主体行动较慢,上级调整了激励机制,清理收回工作的执行力度、速度有所提升,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部分政策对象对清理收回工作的不配合,以及工作后期政策制定主体、执行主体等因素的作用,政策原初目标与最终成效并非完全吻合。从政策过程角度视之,政策成效虽受制于政策制定主体的相对自主性,但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情感、利益等倾向性因素也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政策执行,并促推政策制定的再回应。与此同时,政策对象并非完全的被动接收方,他们既给予政策执行主体以反馈,也波及政策成效。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的简单回顾在建国以来的40多年中,青海省先后于1955年、1961年、1970年和1982年对党政机构进行过4次大规模的精简、调整与改革,都程度不同地精简了机构,紧缩了编制,节约了经费开支,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限于历史条件,即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直存在着盲目追求高速度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也是这样,经历了调整、高涨、再调整的过程。陈云在这十年中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首先要把“实事”搞清楚,从长期看国民经济能做到按比例发展就是最快的速度,该调整的时候就要退够,等等。实践证明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所提出的这些基本原则是完全正确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包一头"政策是对资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对工商业者各项统战政策的通称,是对民族工商业和平改造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调整统战关系,稳定工商界情绪,党宣布"五不变",并提出了"包一头"政策,对缓和同工商业者的紧张关系起了重大作用。在精简中,针对工商界的特殊情况制定一系列照顾政策,采取"不精简,不下放"方针,收到良好效果,发挥了工商业者积极性,为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建国到现在 ,已经过去了的机构改革有六次 ,加上现在正在进行的一共七次。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从 1 998年开始 ,舆论称之为“第七次革命”。总起来看 ,以前的六次行政机构改革尽管力度各不相同 ,裁员、缩编和机构撤并情况不大一样 ,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那些改革不是旨在通过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来达到调整行政机构整体功能和职能的过程 ,而仅仅停留在对机构和人员数量的简单减少上 ,人们称之为“机械式”改革。因为没有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和职能 ,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和“越精简越膨胀”的逆向恶性循环现象  相似文献   

8.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陷入困境.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但由于人们思想认识不统一,调整措施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整个经济状况仍很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来统一思想,克服困难.……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说形势一天天向上了,要继续“跃进” 在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跃进”中.国民经济陷入了非常的困境。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但由于人们思想认识不统一,调整措施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整个经济状况仍很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七千人大会”,来统一思想,克服困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60年代上半期 ,安徽工业展开了历时 5年的调整。这次调整 ,对安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 )工业调整的过程1 960年 8月 ,安徽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有关文件、通知对全省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清理、分类 ,以控制和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省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将全省基建项目划分为一、二、三类 ,集中财力、物力 ,确保一类工程 ,严格控制二、三类工程 ,并停建缓建非生产性工程。当年 ,全省基建项目比上年减少近 2 3。 9月 ,省委明确规定所有企事业单位年内不再增加编制和人员 ,精简会议 ,节约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区域城镇人口系统地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分析内容、影响因素及作用形式和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过程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区域城镇人口系统地域空间结构包括地域结构和空间场结构两大方面;影响其状态特征及其演变的根本因素是系统的自然环境资源的空间分布;其发展,是依各城镇核心圈、基础圈自然资源及所吸引集聚于城镇内部的社会经济资源的丰厚程度,而推动各结构圈层不断向外扩张,择优位的竞争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不断调整工业布局是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战略任务。这不仅因为生产力布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因为苏联工业布局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发达的西部工业区资源贫乏;而东部和北部地区资源虽辛富,但是经济却极其落后。而且,这种状况由来已久,并长期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早在沙皇俄国时期,工业就主要集中在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以彼得堡(列宁格勒)为中心的西北区和乌克兰。苏联建国后,为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在调整生产力布局方面作了艰苦的努力。这项工作是通过各个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来实现的。尽管在调整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布局原则,然而,这些原则主要还是在各个时期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而且又是结合各个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加以贯彻执行的。因此,透过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便可看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进行的经济调整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特殊而有效的措施,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度过了困难时期。在调整后期,中国试图在经济管理体制上找出一条新路,改变统得过多过死的局面。为了照顾特殊地区的发展,1965年先后设置了安达特区和攀枝花特区,成为这个时期计划工作中的亮点。一、开发大庆油田与设立安达特区  相似文献   

14.
苏维民 《百年潮》2008,(10):10-15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要求精减城市人口2000万,为此,成立中央精简小组,杨尚昆为组长。90年代,杨尚昆撰写《回忆录》,多次谈到要系统地谈谈精减城市人口问题,但是,他当时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写好《回忆录》第一册(即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杨尚昆回忆录》),精减城市人口问题一直排不上日程。为了帮助他回忆,我根据他平时的谈话,并收集了一些资料,整理出一份素材请他审阅。他看得很认真,在材料上画了许多标记,对我说:“你整的这份材料有用,它勾起我很多回忆。  相似文献   

15.
对国民经济的艰苦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 ,原是想打破常规 ,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尽快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 ,但事与愿违 ,由于基础建设投资过大 ,职工人数增长过多 ,又加上连续 3年较严重的自然灾害 ,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困难越来越大。从 1 96 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我作为当时国家经委副主任 ,参与了这次国民经济调整 ,此文介绍了当时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在毛主席倡导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后 ,周总理指定我带领调查组去弓长岭矿山和鞍山钢铁公司进行调查 ,回来后向中央报送了调查报告 ,中央一方面从宏观上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整 ,同时也在微观上对企业进行整顿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和贯彻执行《工业七十条》 ,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马述林  王开来 《百年潮》2023,(11):54-63
<正>1980年我从基层单位调入重庆市计划委员会,从事国民经济管理工作。当时正值全国三线建设结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三线建设存在的问题陆续暴露出来。1983年底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成立,揭开了全国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序幕。重庆是三线调整改造重点地区,20世纪90年代我是市计委分管国民经济规划和工业的副主任,分管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工作。因此,对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和调整改造情况有些了解,下面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研究综述刘友于国内史学界对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的研究,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开始的。研究成果大致如下:第一,发表了一批论文。如张弓、膝文藻的《关于六...  相似文献   

18.
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进入"最关紧要"阶段,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经反复酝酿、协商,决定恢复设立中央财经小组,并确定了小组成员和组长人选。在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支持配合下,中央财经小组全面参与国民经济调整,主持制定了《关于讨论一九六二年调整计划的报告》,开启了大规模调整工作的序幕,写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篇章。在完成这个阶段性任务之后,中央财经小组逐渐淡出决策层。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区际粮食流通的三次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50多年间,粮食流通经历了计划调拨到市场调节的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粮食流向流量发生了由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到北出南进乃至南北同出三次历史性变化。通过对这一过程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三次重大的历史变化既是中国区域经济在市场化主导下非均衡发展的结果,同时,它又将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调整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农业中学最先诞生于江苏省.在"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下,江苏省农业中学的学校数量及在校人数迅速膨胀,成为全国教育"大跃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在整个"大跃进"时期,江苏省的农业中学始终保持了一个庞大的规模,直到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其盲目发展的势头才得以遏制并开始逐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