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吉教区德国天主教本笃会与伪满政权始终处于妥协与冲突的互动关系中,妥协是主要的,冲突则是次要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教会学校国有化、神社参拜等问题上.天主教会寻求伪满政权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伪满政权对天主教会利用价值的重视,是政教关系协调的重要基础;伪满政权的高压政策是引发政教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宗法社会的讨论是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晚清学人研究这个问题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及政治语境;因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所驱使,近代学术与政治密不可分。康、梁的政教论既借鉴严复等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学理,也糅合国学传统中的公羊三世说。就晚清参与讨论者而言,诸如梁启超、夏曾佑、严复等,大多兼有政治家、学者双重身份,他们议学兼论政,探讨西方社会的历史或中国古代历史等以探究学理,其话语中趣旨往往指向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3.
周公摄政与周初政教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公摄政导致了周初二王并存的局面,而二王并存的实质是国家政权和教权的分离。周公是周代初期的巫史领袖,并于武王后期开始执掌教权,由于不能和政权明确分开,引起王族的猜疑。周公为此迁居东都洛邑,并致力于制礼作乐,目的是使政教分权更加明晰化,造成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制度和思想化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元王朝是一个极重要的历史阶段,而西藏政教首领在元朝统一中国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西藏政教首领不仅主动响应阔端的召请归附蒙古汗政权,而且在结纳蒙古统治者过程中,使藏传佛教成为多元一体的元王朝的精神支柱;他们本身又在中央任职,成为中央政权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施政的得力助手;协助中央治藏,在西藏建立中央领属下的新行政体制;以八思巴为首的政教领袖不仅协助忽必烈统一中国,还在缓和民族矛盾、创制新文字中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蒋宏 《文史月刊》2012,(Z3):50-51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一书将加尔文描绘成君临日内瓦的独裁者,借助其掌握的政治权力,才取得了比路德更为深刻彻底的宗教改革。大多数人对此深信不疑。而笔者虽不认为此说完全错误,但通过对其在日内瓦一系列宗教改革行动的考察,却发现加尔文并非主张政教合一的,而是有着政教分离思想在内的。在日内瓦教会改革过程中,加尔文在圣餐、开除教籍等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其实正是"政教分离"思想的先声。本文主要对其这一思想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蒙古统治罗斯后期,面对莫斯科公国的日益强大和金帐汗国的渐趋衰微,东正教会与蒙古统治者的联盟土崩瓦解,教会转而支持莫斯科公国,教俗联合吞并各公国,储备建立统一国家的实力,并最终推翻蒙古统治。政教联合促进了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有助于莫斯科公国和教会国际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8.
很长时间以来,学术界针对元、明、清时期西藏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争议颇多。总体而言,中国历史学界照搬了中世纪欧洲"政教合一"之说。但这一说法没有从西藏地方历史的实际情况出发,真实反映元、明、清时期西藏地方政教关系的实质。尽管宗教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仍未达到"合一"的程度。就其政教关系而言,"政教联合"一说更能反映西藏地方政教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张晋君 《沧桑》2010,(4):46-47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权利主体,当我们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会不可避免地与来自其他人行使的权利相碰撞,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权利冲突问题。对权利冲突进行深刻的理论研究,对于如何正确解决权利冲突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共和体制下的国民政府为消除西藏在国家行政上的"特殊之形式",谋求对其政教合一制度进行改造,实施政教分离,改变长期以来西藏政教合一、宗教至上的社会状况,实现西藏与内地的政治一体化,从而巩固边疆。但由于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对中央若即若离,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民政府在处理西藏政治与宗教关系的政策层面上进行了诸多调整,反映了其在推行政教分离和维护政教合一制问题上难以取舍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1.
"九七"香港和"九九"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和模式鄂丰硕成果,相伴而生的是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本文从历史和现实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中国区际法律冲突产生的必然性,总结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并借此从总体上提出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自中世纪晚期以来,法国的政教关系长期处在政教协约体制的语境中,即便在1789年的大革命以后,教会重建的法律和政治保障仍然是拿破仑与教宗庇护七世签订的1801年协约。法国同时又具有所谓的高卢主义传统,强调地方教会的权利和国家对教会的控制。在法国,由1801年协约签订到1905年协约被废除、政教分离法颁布,高卢主义传统有一个逐渐衰落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政教分离逐渐取代了政教协约体制。这一时期的美国天主教徒早已接受了美国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他们对法国宗教政治的看法有趣而深刻,有助于我们认识法国特色的政教关系。高卢主义的式微是西方国家政教关系现代化的一个代表性事件,其结果是政教关系之法国模式与美国模式的趋同。  相似文献   

13.
王超 《神州》2012,(26):156-156
在媒体与法院的关系上,更多的应当是合作、宽容而非对抗,当然也会有潜在的冲突,这时如何平衡与协调,确乎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情况。但是,既然在保障人权的目标下统一起来了,考虑人权的终极关怀,是一条求得冲突解决的出路。作为两者关系的制度构思,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相似文献   

14.
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是幼儿与同伴之间频繁发生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实质上,冲突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冲突的解决策略是冲突问题的核心,它主宰着整个冲突过程。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倾向于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吕彦霖 《神州》2012,(32):227-227
科学技术需要加强发展的趋势,实现物质的欲望认可,需要加强认知,实现社会生活的趋势,需要加强思想道德,改善重大的影响,需要改善发展的力度,要加强道德观念的整合,进一步改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科技伦理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科技伦理道德的研究,指导科技伦理道德持续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抑孙袒陈1922年5月7日,胡适等创办《努力周报》,这是他放言政治,纵论时事的园地。他的“好人政府”和“贤人政治”的主张,便是由《努力周报》传播出去的。五四运动时,直系军阀吴佩孚反对安福系,支持学生运动。直奉战争中,吴佩孚又把张作霖赶出关外,其虚假的政治作秀,很得知识分  相似文献   

17.
从1896年至1937年,中国留日学生总数大约达到11万人,而在各类学校毕业的却只有1.1万人。同时,在留日历史上,留日学生曾多次决议集体回国。为什么世界上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日本,不能培养中国留日学生对日本国家的亲善感情呢?可以认为在这个时期,民族纠纷、政治冲突是中国留日学生和日本发生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龚留柱 《史学月刊》2006,(11):115-118
一秦汉的皇帝为什么要北征匈奴?是由于血缘和种姓不同而产生的民族冲突吗?《史记》和《汉书》的《匈奴传》都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把匈奴和华夏归于同一祖先的说法,明显出于后人的附会,但它同时也说明,中国古代从来都不是以血统或种族来区分华夏和蛮夷的。如夏商  相似文献   

19.
库英霞 《神州》2014,(2):233-233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疾病的高发率严重的威胁到了社会民众的健康安全。健康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得到了人们空前的重视。而药品专利权与健康权的剧烈摩擦,使得二者之间冲突不断。要实现专利权与健康权之间的协调,就必须贯彻法益优先保护和利益衡平原则,对违背竞争法精神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施以严格的规制。  相似文献   

20.
周颖 《黑龙江史志》2013,(9):302-302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在宪法规定中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在现实运用中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因此,协调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关键。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由大众热议的娱乐新闻引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和协调"这一论题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