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晓莲  冯永香 《攀登》2022,(5):115-120
近年来,青海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宣传报道的主阵地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宽资金渠道、持续改革创新,打造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青海样板。推动青海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还要从深化体制改革、注重生产优质内容、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加强建设,进而辐射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有柏  马凤莲 《攀登》2008,27(6):73-76
加快青藏铁路经济带建设,是推进青海藏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加快青藏铁路经济带建设入手,着重分析了阻碍青海藏区现代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构建青藏铁路经济带,推动青海藏区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勇 《攀登》2012,(5):67-73
当前,青海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快速推进时期,区域发展不协调已成为制约青海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对增强青海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4,(6):47-54
青海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三基"建设成为青海探索治青理政规律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青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确保长治久安,建设法治青海以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实践创新;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王兰英  丁悦 《攀登》2011,30(4):80-83
积极推进农牧区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围绕总体目标任务,应用态势分析方法,对新形势下青海省农牧区改革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青海农牧区改革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蔡敏 《攀登》2003,22(6):65-70
本从社会学角度研究青藏铁路对青藏高原地区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影响,试图通过对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即西宁-格尔木段)投入运营以来对青海社会结构转型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的评价,说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决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使青海走上了社会现代化之路。同时本通过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即格尔木-扭萨)建设的社会效益预测,说明这一工程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一,其意义也决不仅限于经济方面或是单纯的“政治线”,它必将成为推进该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7.
关于加快“文化青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青山 《攀登》2008,27(1):5-8
该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深刻学习领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文化青海”这样一个全新的目标。文章论述了建设“文化青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推动“文化青海”建设的优势和条件,阐释了建设“文化青海”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内容,提出了建设“文化青海”所要做的八个方面的工作。这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青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建武 《攀登》2008,27(3):72-74
党的十七大对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新的战略部署。十七大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出发,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为此,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快青海民族文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促进青海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举措。认真研究 青海省城镇化的发展基础、发展思路,有利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使城镇化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全国各民族人民满怀豪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现代化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金秋季节,我们20多万土族人民欣喜地迎来了青海土族研究会成立暨《中国土族》杂志创刊十周年的  相似文献   

11.
青海传统村落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传承着青藏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全国传统村落中别具一格。分析青海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困境,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传承、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为可以弘扬青海传统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先行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12.
李桂霞 《攀登》2023,(4):116-123
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抓手,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青海省瞄准生态“高地”、产业“四地”建设,厚植产业发展优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道路越走越宽阔。但总体来看,青海省绿色发展仍存在绿色经济总量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产业动能激发不充分及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短板弱项。推动绿色发展现代化新青海建设,需坚持以协调联动为支撑、特色优势为抓手、节能增效为路径、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升资源节约循环水平以及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铆劲发力。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现代化观的形成、内涵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梅娟 《攀登》2001,20(5):14-17
邓小平的现代化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其主要特点是:目标的可行性,内容的深刻性,抓住时代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正确认识国情,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总结历史经验,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笔者以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青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门洪华 《攀登》2010,(5):13-24
县级党校事关基层政权稳固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青海藏区县级党校是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更是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政治屏障,加强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教师队伍、培训轮训、科研工作、办学条件、经费收支等方面分析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指出青海藏区县级党校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加强。在此基础上,从强化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功能、发挥咨询作用、扩大培训内容与规模等方面,就如何加强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艳红 《攀登》2007,26(5):76-78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就青海基础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发展基础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6,(3)
城镇化是青海藏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力。本文从青海藏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入手,结合实际分析了推进藏区城镇化应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指导、遵循规律、文化传承的原则。提出了建设和壮大藏区区域性中心城镇、培育和发展新兴城镇、打造重点城镇的藏区城镇化发展的设想。并从搞好科学规划、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建立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提出了推进青海藏区城镇化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7.
那小红 《攀登》2008,27(4):12-16
本文通过对青海城镇化建设历史变迁的实证分析,认为青海城镇化发展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呈逐步提高态势,但仍然存在着规模相对小、层次较低等问题。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制度创新。然而从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使用与流转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等七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红岩 《攀登》2005,24(4):75-76
青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推动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存在的落后过时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发展并创新民族文化,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青海精神是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在青海大地的具体展现,是激励青海各族人民夺取"双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青海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支撑。探究新青海精神的生成逻辑、鲜明特征及时代价值,既是着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确保青海同全国人民一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构筑新时代青海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断激发建设新青海精神动力的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20.
喇娟 《攀登》2012,(6):99-102
笔者围绕海晏县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战略目标这一主题,从海晏县城乡产业、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发展环境、社会管理、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