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墓葬类型结构和遗物特征,尤其是铭砖和刻铭铜铃的出土,充分证明"太王陵"是好太王的陵墓,由此也推定出"将军坟"是长寿王的陵墓。集安麻线新出高句丽碑碑文中的"国罡上太王",是好太王的谥号,因此该碑建于好太王之后。碑文所记"以此河流四时祭祀",将山川崇拜和祖先祭祀相结合,祭祀的祖先是建碑之前以邹牟王为首的诸位祖先王。  相似文献   

2.
何飞燕  王林林 《文博》2008,(6):44-49
商周时期为我国祖先神崇拜最为发达时期,对祖先神的祭祀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甲骨文、金文资料并传世典籍综合分析,商、周祖先神崇拜,有着各自的特点:商代祖先神崇拜的特点是商王掌握着对祖先神的祭祀权,其祭祀是遍祀商王先祖;周代的祖先神崇拜是分层分级的.二者不同的根源在于宗法制的完善、健全与否.  相似文献   

3.
叶露露 《黑龙江史志》2013,(11):314-315
文章根据厦门市一农村祖先祭祀的实地调查,总结出当代闽南农村祖先祭祀的主要存在形式,并探讨和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在该文中,主要采用实地调查、访谈、问卷三种方式,力图对当代闽南农村的祖先祭祀现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祭祀祖先的范围,即仪典中祭祀哪些祖先,不但是祖先崇拜的基本问题,并且还折射出生者与祖先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家族、血缘的认知等等。春秋时期是社会变动较为剧烈的时期,在这一变化的时代,祭祀对象发生若干变化,祖先崇拜也展现出新的特点。总体而言,春秋时人重视近祖,也注重远祖,在选择所祭对象时,春秋时人以满足现实需求为目的,祭祀祖先有其灵活的一面而并无统一的标准。可堪注意的是,春秋时人擅于追溯远祖,春秋金文中出现了对祝融、成汤等远祖的追记,而不再如西周时人一般只将祖先追踪至文王武王时代。此外,春秋时人对于英雄祖先十分崇拜,并将这一风尚提升至礼的高度予以阐述。春秋时人追忆远祖,对儒家"慎终追远"的观念有深刻的影响;春秋时人崇拜英雄祖先,对于这一时期人们创造出共同的英雄祖先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蒙古族的祭祀始于远古时代,继传至今。分为对自然物的祭祀、神偶的祭祀和祖先的祭祀。一、对自然物的祭祀祭天祭天是黑龙江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习俗。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后,祭天的习俗保留下来,从帝王到百姓无不祭天。古代祭天,实行“悬杆祭”,即  相似文献   

6.
祭祀祖先实际上是一种宗教仪式,祠堂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然而,在宋代之前,祠堂与家族祭祀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在宋代士大夫的推动引导之下,祠堂逐渐成为家族祭祀的场所,承担起家族祭祀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祭祀,是人类社会自古流传下来的信仰崇拜仪式活动。说到底,在古代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国家的礼仪制度中,只有两大祭祀的文化传统:一个是感念大自然的恩赐而举行的祭祀;另一个是敬仰古圣先贤和宗族祖先而举行的祭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禹被祀于社和夏社进行了考察,认为禹被祀于社是因为其治水有功,是土地祭祀与祖先祭祀结合的产物;夏代社祀已经开始成为国家的象征,已经基本具备了后代社祀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凯 《史学集刊》2017,(1):112-119
辽朝吉礼是在契丹传统文化与中原文化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中国古代礼制史中重要一环。辽朝吉礼可分作祭祀自然与祭祀祖先,其中祭祀自然之礼多由契丹传统习俗转变而来,而祭祀祖先之礼则多学自中原礼制。契丹传统习俗在礼仪化过程中大量汲取中原文化因素,如宗庙、御容、服饰、音乐等。辽朝吉礼的产生既与辽朝现实政治需要有关,即由于辽朝幅员广大,地理条件多样,游牧、农耕民族杂居期间而采取因俗而治的包容政策;也与辽朝吸收融合中原文化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杨坤 《中原文物》2020,(2):137-144
判定西周金文人物是否为宗子可以依据人物称谓、行事,以及在族墓地中墓葬等级高低等线索。西周时期宗子主导宗族祭祀,"宗子主祭"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宗族祖庙设在宗子之家,宗子可祭祀自始祖而下的多代祖先;宗子是祭祀活动的主导者,族人有助祭的义务;宗子通过为族人作器,或是赠予族人祭器、祭品等方式指导、督促族人祭祀;族人祭祀活动会出现仿效宗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殷墟出土的历组二类卜辞的主要内容是商王的祭祀活动,本文在引证和分析了大量有关卜辞的基础上,认为商代对自然神的祭祀是为了拜年祈雨,对祖先神的祭祀则主要是岁、伐、御、拜四种祀典,并对祭祀的内容、对象、择日及祭品等进行了研究考订  相似文献   

12.
辽朝吉礼是在契丹传统文化与中原文化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中国古代礼制史中重要一环。辽朝吉礼可分作祭祀自然与祭祀祖先,其中祭祀自然之礼多由契丹传统习俗转变而来,而祭祀祖先之礼则多学自中原礼制。契丹传统习俗在礼仪化过程中大量汲取中原文化因素,如宗庙、御容、服饰、音乐等。辽朝吉礼的产生既与辽朝现实政治需要有关,即由于辽朝幅员广大,地理条件多样,游牧、农耕民族杂居期间而采取因俗而治的包容政策;也与辽朝吸收融合中原文化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蒋蕾  荆宏 《满族研究》2006,(1):91-98
本文对黑龙江省宁安市满族关姓家庭萨满祭祀活动的全过程作了真实的记录。通过实地调查、现场采访,了解到萨满祭祀活动的程序、规则和诸多禁忌以及满族家祭活动得以延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阐述了满族萨满祭祀对祖先的英雄崇拜,并揭示这一活动对族人产生凝聚力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晋侯墓出土楚公逆钟铭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楚公逆钟铭文的祭祀对象“四方首”指四方社、稷之神。钟铭记载了对楚国社稷、祖先的一次大祭祀,其中使用了战争掠夺的人牲作为祭祀品。文末对铭文中读为“谐”与“肆”的两个字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极为普遍的宗教现象,是常规性的祭祀活动。在祭祀祖先的过程中,一般会以"尸"为"像",即以活人来扮演祖先并接受祭拜。因此,"扮演"是"尸祭"的核心特点。本文通过对《仪礼》中《少牢馈食礼》和《有司徹》中祭祖仪式的分析,揭示了"尸祭"仪式的"演出"过程,俨然就是一场"祭祀仪式剧",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萧放 《中华遗产》2006,(1):40-57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祭祀活动伴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流转,形成了不同内涵的岁时节日。每到岁末年初,人们通过祭祀,感念大自然的恩赐,表达对天地祖先的敬意。在穿越时空的人神对话中,充满希望的新年大门徐徐打开。  相似文献   

17.
客家人是一崇拜祖宗,尊敬祖先之民系,在亲人亡故之后不仅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让亡者入土为安;而且往往要寻觅吉地,将亡者或祖先之骨骸安葬妥当,一方面表现对祖先之崇拜精神,另一方面亦有向祖先祈求庇佑之义。早年客家人在中原遇难南迁逃难时,常常不辞艰难,要背负祖先骨坛逃难,不忍祖先遗骸沦落异族之手。无论客家人迁居何处,在安居之地,客家人也会用心营建祖先坟墓,缅怀祖宗功德。客家人注重先人坟墓之营建,坟墓是客家人祖先骨骸收葬之地,有各种不同之式样,客家人之坟墓祭祀文化,蕴藏着深厚之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18.
土家·摆手     
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将祖先祭祀日称为「过年」(俗称赶年)。摆手是土家族在年节举行祭祀的特有活动,现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摆手」有大小之分。「大摆手」,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规模大,时间长,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融为一起。「小摆手」规模小,时间短,一般是一至三天。  相似文献   

19.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其实质是墓主人的灵魂从地下世界赴墓地祠堂去接受祭祀。此类题材在画像中的频繁出现,证明祭祀祖先活动的图象是汉画像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神佑梯田     
<正>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