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鸿胪井刻石的研究中,关于"册拜靺靺"之使臣姓名,引发长时间的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崔忻"与"崔?"是同一个人;"忻"与"?"是同一人的名与字;刻石中"井两口"的意思历来也有争议,我们考证"井两口"之典出自《周公解梦·两口井》,意在自警。  相似文献   

2.
<正>神奇而古老的金湖县吕良小镇,老街道东西南北四条街呈"井"字形格局,如中国象棋的棋盘,这就是所谓的棋盘街的"奇"。吕良棋盘街北街和西街较长,分别是250米和300米;南街和东街较短,分别为200米和250米。东街和西街之间有一条南北向的深沟作为界河。古镇有32口水井呈棋子式分布在"棋盘"上。在"井"字形街道的4个角上正好有4眼井,人  相似文献   

3.
文章考察了"井"字字形和意义的演变,指出甲骨文、金文中的"井"当其作为地名、国名、族名含义时即传统文献中的"邢"。甲骨文中的井(邢)方,金文中的井(邢)国其地望均在今邢台市一带,二者之间存在地名、地理上的传承关系。而西周封国邢国和金文中的畿内井(邢)氏是同宗关系,邢国是大宗分封于外,井(邢)氏是小宗留守裴内。  相似文献   

4.
<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中国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秦统一岭南以前,广州地区的先民还是以喝江河水或池塘水为主,水源的清洁卫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中原地区先进的筑井技术得以传入,从此,人们不但可以喝上清洁的井水,保障了身体健康,还能利用井水进行灌溉和生产,大大促进广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把筑井技术传入岭南的第一功臣非赵佗莫属。赵佗本是秦朝巨鹿郡东垣人  相似文献   

5.
熊龙 《文博》2012,(1):38-44
东汉"东井戒火"陶井常为研究秦汉社会史的学者所引述。多数学者认为其释文当作"东井灭火",并由此认为陶井图案象征了汉代灭火的场景。实际上,经过字形的比较与考察,陶井的铭文当作"东井戒火"。"戒"与"灭"字虽是一字之差,却导致了图像含义诠释的较大差异。释读为"灭火"而推论得出的汉代社会史、火灾史,应进行重新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敦煌本《庄子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思范  许建平 《文献》2005,7(1):83-92
敦煌写卷P.2495,从注文"丁壮者皆"至正文"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跳梁井干入休缺崖赴水则",首尾皆残,凡253行,行20字左右,正文单行大字,注文双行小字.第1至15行上半部残,字迹不清楚;其它则字体优美,字迹清晰.  相似文献   

7.
"五祀"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祭祀,但自汉代起"五祀"应祀"行"还是祀"井"就一直争论不休。从考古资料来看,先秦时期的"五祀"祀"行"不祀"井","五祀"祀"井"始自汉代。汉代"五祀"的变化,是腊、蜡这两种祭祀在秦汉时期的混同造成的,造成这一变化的还有社会思潮、社会环境、语音相近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黑龙江省石油工业的兴起是从发现大庆油田开始的。1959年9月26日,我国位于黑龙江省的第一口石油喷油井——松基三井开始涌出油流,时值国庆十周年大庆前夕,因此被命名为"大庆油田"。从此,开辟了黑龙江省石化工业的历史新纪元。  相似文献   

9.
一我們这次在江西开会,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地点和井岡山、兴国、瑞金等老革命根据地,爬上了羊腸小道,悬崖峭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的朱砂冲;到了茨坪和五井中的二井——大井、小井;看了兴国毛主席办青年干部訓練班的地方,毛主席在鷄心岭和兴国人民講話的地方,看了瑞金的叶坪、沙洲坝——中国共产党領导下所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的"紅都"。又听了省委刘俊秀書記的极为深刻、动人、具体、形象的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黑龙江省北部,有一个以火山和矿泉水著称于世的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14座新老期火山呈"井"字形在10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排列,喷发年代跨越很大,从史前200多万年到近代280年,形成了新老火山交替的火山公园,被人们称为"天然的火山博物馆".境内的白河被火山熔岩流隔断成底部连通的五个湖泊,五大连池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1.
印度地下水神殿 印度古吉拉特的台阶井是一座为水而建的精神丰碑,也是人们对水这种日渐匮乏的关键资源的一种毫无掩饰的警示。踏进古吉拉特的任何一座台阶井,您的第一个感觉应该是感受到气温的变化。虽然台阶井内的空气非常干燥.但感觉像是踏进游泳池般清凉。您的第二感觉应该是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智利 《华夏地理》2006,(Z1):116-122
距楚雄州禄丰县迤西大道不远处有两口古盐井:一口是盐运道上的琅井,一口是元永井.两口井开发至今,现实命运完全不同:琅井耗尽周围的生态环境后颓然衰败,而元永井周围却满目葱绿,河流清澈.琅井之名的由来,旧县志称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南昭野史>说,神狼舔地而卤出,故名狼井,后因不雅,改"狼"为"琅".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把井叫做“一口井”、“一眼井”,“口”仿佛在诉说,“眼”却神秘的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和心灵。尤其是那些双井,更似人的一双灵目,把天地的美丽秘密一点一点泄露给我们。 江苏的人文传统是依水而生、依水而兴,北有大海与良港,  相似文献   

14.
兰克史学在晚清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克及其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通过翻译日本人编译的"万国史"、"西洋史"教科书以及"史学概论"、"史学研究法"性质论著.汉译西洋史教科书对兰克及弟子多有简略的介绍,而这些教科书大部分又从日本编译而来,故受日本史学界的影响,清末中文世界中的"兰克"形象也带有一点"科学派"色彩;浮田和民<史学原论>和坪井九马三<史学研究法>是国人最初接触兰克史学方法的主要教材,而浮田、坪井对史学方法论的概述又渊源于伯伦汉<史学方法论>,伯伦汉则秉承兰克的严谨史料批评方法.兰克史学在20世纪初虽然已经传播到中国,但没有引起世人的太多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对西周井(邢)氏所居之地和商周时期的郑地地望进行了考证,同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辨析。西周井(邢)氏中井(邢)伯一支居于陕西凤翔一带的观点证据不足,具体所在待考。井(邢)叔分为两支,一支居于西周丰京张家坡墓地附近,另一支居于西周"郑"地。甲金文中的奠(郑)地和传统文献中的郑地涵义各有不同,商周时期奠置异族人的被称为"奠"的地区很可能有多处,只有具体、固定的讲某一地点、族名时才是后世的"郑"族和"郑"地。卜辞中的郑地在陕西华县一带,铜器铭文中出现的王在郑、郑虢、郑井的"郑"是指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即陕西凤翔一带。这里还有姜姓郑族生活,郑父之丘也在这一带。传统文献中的郑国始封于陕西华县,春秋初由桓公之子郑武公迁都河南新郑。  相似文献   

16.
昭通乌蒙有一眼井,叫“葡萄井”。只要你靠在井边的栅栏上喊着:“葡萄、葡萄,起、起。”一瞬间,那一颗颗珍珠便从井底“咕嘟、咕嘟”地升起。可能你以为“葡萄井”这个美名是这样得的吧,事实不是这样。人们说,这井旁确实有过王母娘娘种的仙葡萄。相传,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之后,王母娘娘就派了一对勤劳、勇敢的年轻夫妇,来到昭通乌蒙这个地方。这  相似文献   

17.
《文博》2020,(2)
本文通过对出土于太原周边墓志的梳理可以得出:中古时期太原周边地势平坦,部分原隰分布其间。西山和东部的诸多山体连同汾河构成了中古时期人们对太原周边地理认知的基本框架,并直接影响到时人的葬地选择。墓志中所包含的里坊和乡村的相关信息,一方面丰富了对中古时期太原城郊基层组织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厘清部分村落的历史演变。《张肃俗墓志》中所见有关"长安侯"的相关记载反映出北魏设置长安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晋阳城周边胡人的控制;《龙寿墓志》所提及的"交城县井谷村"则显示唐代交城县之辖区可能曾一度扩展至今大、小井峪村附近。  相似文献   

18.
  张驰 《东南文化》2018,(6):39-44,F0002,F0003
2009年4月,楚州博物馆在淮安如意里小区抢救性发掘了一口唐代砖井(编号J1),共出土可复原器物63件,包括大量瓷器、带"汲"字铭文的铜壶以及刀、钩、矛等铁质兵器。该井结构奇特,腹径巨大,在淮安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渤海史的研究启始于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旅顺口的“鸿胪井碑”。由于文献史料的缺乏,“鸿胪井碑”与战后发现的贞惠公主墓志、贞孝公主墓志就成为研究渤海史的重要金石文献。但是,“鸿胪井碑”现深藏在日本皇宫内,人们看不到。所以关于“鸿胪井碑”是个什么样子,碑文书写在碑石的哪个地方,总是弄不清楚。笔者有幸在近年新看到了关于这个碑石的资料,以此为素材,再次探讨“鸿胪井碑”的实体,及应给与什么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20.
吕莜 《旅游纵览》2017,(8):26-30
<正>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气候舒适性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子之一,在一年之中的上半年,人们多喜欢到北半球度过"春夏"季节,而在一年之中的下半年,人们则喜欢到南半球度过"春夏"季节,这就形成了人们像候鸟一样,根据气候的舒适度而选择旅游地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