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焦作马村汉墓和白庄汉墓出土彩绘陶仓楼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为了科学保护修复彩绘陶仓楼,通过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岩相分析,热膨胀测试等技术手段对这批彩绘陶仓楼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这批陶器为当地取土烧制的加砂陶,陶片结构较密实,器物制作以模为主,部分是模制后粘贴而成,吸水率和表气孔率较高,烧成温度和岩相分析发现陶片有釉化现象。研究成果可为后续保护修复处理彩绘彩绘陶仓楼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华遗产》2010,(3):11-11
埃及考古学家近日在亚历山大省发现了一座属于希腊国王托勒密三世(前246年—前221年在位)的妻子贝蕾妮王后的占庙宇,是用来供奉猫神贝斯特的,庙中共有600座猫神像。据埃及古文物最高级委员会主席Mohamed Abdd Maqsoud说:“猫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家居宠物,在一些私冢里经常可见猫的图绘。有些时候,猫与人以同样的方式做成木乃伊葬于庙宇中。”除了石制猫和无釉赤陶猫,在新发掘的贝斯特庙宇中还出土了1座希腊沉默之神哈波奎特斯的半身塑像。  相似文献   

3.
冯冕 《中原文物》2020,(1):124-130
孔雀蓝釉是中国陶瓷低温釉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正是由于孔雀蓝釉的配制,我国低温釉出现了以氧化钾作为熔剂的技术手段,为后来景德镇釉上彩的彩料配制奠定了技术基础。孔雀蓝釉的技术来源尚没有清楚的认识,学者大多推测中国孔雀蓝釉的生产受到了伊斯兰陶孔雀蓝釉的影响。但现有对金元时期我国孔雀蓝釉的检测表明有多种配方共存的情况,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孔雀蓝釉的生产并没有统一技术。笔者通过对孔雀蓝釉出土文物的时间与产地特征,以及对琉璃瓦生产工艺演变的考察,认为我国孔雀蓝釉是在低温铅釉琉璃的助熔剂"黄丹"的制作工艺演变过程中增加硝形成的,到元代中期以后配方探索才逐渐完成,形成了以硝为主要助熔剂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4.
朱宏秋 《收藏家》2024,(2):80-95
“绞胎”与“绞釉”类陶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两个特殊品种。本文从实为“绞胎”却被命名为“绞釉”的三件陶瓷枕入手,通过分析博物馆藏品和考古资料,认为这两类陶瓷器所呈现的“花纹”不是釉的功劳,而是通过“绞胎”“绞化妆土”的工艺手法和施一色釉共同合力的结果,是一种极易造成视觉上迷惑的装饰奇观。  相似文献   

5.
张国勇 《文物春秋》2021,(1):94-96,F0003
上世纪以来,邢台市各级文物部门通过发掘、征集等方式入藏了一批宋金时期的陶瓷枕。这些陶瓷枕造型有椭圆形、如意形、银锭形、扇形等,釉彩有素白釉、白釉黑彩、绿釉、三彩釉等,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贴塑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9—10世纪阿巴斯王朝蓝彩釉陶的胎釉成分,分别采用带波长色散(WDS)和能量色散仪(EDS)的扫描电镜(SEM)和半定量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测定了8片发掘于1931年伊拉克西部蓝彩釉陶。为比较其中蓝彩使用的钴料成分组成,同样采用无损XRF半定量分析了7件8世纪中国唐三彩完整器的蓝彩。分析表明:阿巴斯王朝的蓝彩釉陶采用传统的小亚细亚碱石灰釉,胎为石灰质黏土胎,这种特性的胎釉成分一直可以上溯至公元前14世纪,但阿巴斯时期陶釉中的碱含量低于早期釉中含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的钴显色材料有颜料、玻璃、陶瓷釉。花绀青、钴蓝属历史颜料;钴显色蓝色玻璃可能始于西汉;钴显色蓝色陶瓷釉始于战国陶胎釉珠,唐朝唐三彩陶瓷釉发展成多个品种。钴显色材料有国产钴土矿类和进口Smalt类。原料矿中带入的锰、铁、镍、砷、铋等杂质对色彩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文宽 《收藏家》2010,(12):29-34
四.元青花瓷与伊斯兰青花陶的相互影响 (一)早期伊斯兰青花陶器的发展。在10世纪阿巴斯王朝衰落以后,怀揣绝技的制陶工匠纷纷迁往埃及和叙利亚,因而它的各种精美陶器,包括早期釉上青花陶均基本上停止了生产。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5,(9)
陶家寨汉墓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郊陶家寨村西。2011年10月,在城市基本建设中发现2座砖室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墓均为斜坡墓道单室券顶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及琉璃饰品等。结合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约为王莽至东汉中期。墓中所出釉陶器为青海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批釉陶器。此次发现的单体陶厕,也是目前所见唯一一座东汉早期单体陶厕。  相似文献   

10.
刘航宁 《收藏家》2007,(7):23-34
要鉴定洛阳唐三彩,首先要了解洛阳的历史,了解洛阳唐三彩的发展沿革。洛阳的历史源渊流长,最早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而早在夏代,就已有原始瓷在夏都城中使用。汉代洛阳开始有低温釉陶器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存在着一批似瓷又似陶且釉中带彩的器物。到了隋,单色釉的生产已比较稳定,唐早期逐步流行两色釉的釉陶器。洛阳唐三彩的发展主要是从高宗时期开始的,这一时期的唐三彩无论胎、釉和造型都非常成熟。  相似文献   

11.
2010年3月26日开始,郴州市文物管理处考古人员对梨树山丁家坳组安置房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M1出土陶盘口小壶2件、四系陶小罐2件、釉下点彩罐1件、陶盏2件、铜镜1枚、铜发钗1件、铜钱若干枚。铜钱、铜镜、铜发钗锈蚀严重,稍不注意就损毁。铜钱经科学处理得以较完整保存。  相似文献   

12.
2003年2~6月,我队在洛阳市西工区西小屯村北王城花园住宅小区工地发掘了一批战国墓葬。发掘过程中,在距地表约2米处清理出三彩陶枕、铜镜各1件。现介绍如下。三彩陶枕为粉红色细泥质陶胎,如意头形枕面,略向前倾。出土时枕面残,正中为一朵黄褐色折枝牡丹花,周饰绿叶。枕面长22.4、宽14.2厘米。枕壁均施绿釉。正面直壁,素面,绿釉上附着一层铅锈。枕壁背面下部内收,饰双  相似文献   

13.
常州发现西汉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5月,常州市国棉一厂在基建工程中发一批釉陶器。市博物馆同志闻迅赶到时,墓葬已遭破坏,葬具无法复原,仪征集到6件完整的釉陶器和一堆残碎陶片,经拼对复原,又得11件陶器。总计17件,其中16件为釉陶器,1件为夹炭泥陶。有些器物的器形,纹饰很有特色,为常州地区首次发现,釉陶皆局部施釉,釉色黄绿。介绍如下: 鼎2件。子母口,覆盘形盖,顶部三  相似文献   

14.
宋代湖田窑影青瓷从初创到名扬天下,经历了一场华丽的嬗变。宋代湖田窑产品种类丰富,涵盖普通瓷器、粗陶瓷器、制瓷工具、窑具等四大类,应有尽有,品种之全是宋代诸窑所烧造之冠。影青瓷属于石灰釉,用瓷石和釉灰配成。湖田窑影青瓷把陶瓷的材料、造型和装饰有机结合,创造出实用美观的陶瓷佳品。  相似文献   

15.
路鑫 《旅游》1997,(11)
砂壶浸就茶香远,紫衣拾得花海啸——记燕莎紫砂壶专柜○路鑫“玉壶冰心洁六壁,紫砂真情塑乾坤。”站在燕莎五层陶瓷部紫砂壶专柜前,望着那琳琅满目的紫砂制品,我感慨万千。紫砂制品是用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细陶器。色泽以赤褐、淡黄、紫黑为主...  相似文献   

16.
唐艳 《贵阳文史》2010,(1):70-71
<正>历史上,鲜红釉瓷器曾倍受人们以及历代帝王的珍爱,其中清代的乾隆皇帝对鲜红釉瓷更是喜爱有加,每每摩挲把玩,倍加赞赏,他的诗:"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泥澄铁镟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就是在吟咏明代宣德时期的宝石红釉碗。流传下来的鲜红釉瓷器在各地博物馆均有存藏,而笔者在文中要提到的是贵州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薛东星 《文博》1989,(2):91-91,84
1985年10月,铜川市黄堡乡下马村村民雒金良建房取土时,从墓内挖出一件完整的赭釉高足陶盖罐。又1986年7月,黄堡派出所在某案的审理中,获青釉盘口双象耳瓷瓶一件,据当事人介绍,这件瓷瓶是五十年代初黄堡耀州窑遗址出土的。以上两器现藏耀州窑博物馆。 1、赭釉高足陶盖罐通高23.5、口径12.6、底径22、足高6厘米。盖窿顶,圆锥钮,宽平沿,子口。罐敛口,丰肩,扁圆鼓腹,最大腹径近中部,圜底,喇叭状假高圈  相似文献   

18.
元卵白釉印花云龙八宝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统一了全国,但为期不长,仅有九十一年的时间(公元1279—1368年),在文化艺术方面,有很多是因袭宋代的旧制。制瓷工业,则以景德镇为中心,烧造的釉下青花、釉里红与卵白釉、纯红釉等,都是当时的新成就。但是这些卓越的产品,在明、清两代五百余年中,都未得到重视,而一般陶  相似文献   

19.
<正>民国《钦县志》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1920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为高四尺余之巨制,旁附藏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732年)字样……可知我钦陶器历史由来已久。”记述了隋唐时代钦州宁氏“五世七刺史”有关战绩功勋的这块陶碑,刻字精美圆润,陶质坚硬厚重,保留着史前的“无釉素烧”技艺特征,从尺寸和雕刻工艺、  相似文献   

20.
经过50余年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德清境内发现了大量的自商周经东汉、六朝直至唐宋的古代陶瓷窑址,主要可分为原始瓷器和"德清窑"青或黑釉瓷器早晚两大类,是构成中国陶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