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公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目标。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公平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形成了"公平优先"、"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与公平并重、更加注重公平"等一系列思想,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谭英俊 《攀登》2015,(1):103-108
伦理问题是公共政策的内在诉求。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政治权力与社会责任、政策公平与政策效率的关系问题构成了政策伦理的核心议题。公共政策面临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政府自利性与政策公共性、功利性与道义性等现实困境,需要在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培育公共政策主体的伦理素养、完善公民参与决策的伦理模式等方面重塑公共政策伦理,以发挥公共政策的应有功效。  相似文献   

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目标是要构建保障政府高效行政、公平行政的行政管理体系。因而其实际存在双重价值取向:效率与正义。过去三十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追求效率被置于优先的地位。今天的改革应加大正义取向方面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思想在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的思想;明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纳入分配体系;提出了实现公平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 《世界》2006,(9):6-10
这次访谈以效率、公平、公正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分5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从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公平不足等现象及人们的不同看法出发,提出必须进一步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公正观问题。第二,综合分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提法的历史背景,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和局限。第三,从社会公平,即收入分配全过程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公平不足的主要表征及其影响。第四,提出促进社会公平的7点政策建议,以及“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的总体原则。最后,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完整的公正观及其内涵,强调在追求社会公平这一理想的长期进程中,要严格区分目标和过程,使人民群众逐步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6.
姚望 《攀登》2005,24(6):58-62
公平和效率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者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对效率与公平如何进行抉择必须充分考虑到历史的、政治的、思想的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公平与效率并重的模式选择中渐进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李雁 《沧桑》2010,(2):65-65,75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经济学领域是一个研究的两难问题,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本文从高等教育的属性出发论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得出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应该是统一的,要坚持两者兼顾,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到底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真正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一个兼容经济的、政治法律的以及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它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具有确定涵义的概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意义上的“效率”与“公平”,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因此,从政治经济学意…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经济学领域是一个研究的两难问题,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本文从高等教育的属性出发论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得出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应该是统一的,要坚持两者兼顾,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中国政府应当树立五大基本行政价值观念,即加强服务行政观念,建立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现代政府;增强行政法治理念,提高执法水平,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坚持公平行政观念,确保权利公平、竞争公平和分配公平,实现公平与效率、行政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此外,政府还要树立行政创新和行政公开观念。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价值取向与经济政策的价值取向混杂在一起,新制度的建制理念长期未能找到准确的定位,致使社会保障改革无法深入展开。为此,需要以价值整合为突破口,以科学发展观为首要价值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公平优先,效率兼顾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社会安全和稳定为重要价值诉求,重构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价值基础,以先进理念推进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习裕军  刘昆福 《攀登》2008,27(4):127-130
政府领导者的决策能力、政府体系的决策执行能力和政府动员社会支援能力是现代政府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公共危机管理使政府在非常态行政环境中的政府能力充分“曝光”,成为检验一个国家政府能力强弱的最好机会。中国政府正是凭籍强大的政府能力优势,成功地应对了汶川地震危机。这种强政府能力具体体现为:中国政府领导者强大的决策能力、中国政府体系高效的决策执行能力、充足的动员社会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3.
蒋健 《攀登》2015,(1):109-113
公平目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我国在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改革目标的同时,也把维护社会公平作为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政府能否合格履行这项职能,反映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就是在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时,能否以公平正义作为其价值取向。本文在分析政策制定与执行时为什么要关注政策的价值取向,以及服务型政府为什么要以公平正义作为自己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我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如何推动政府以公平正义作为政策的价值取向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公效兼容型的区域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效兼容型区域发展规划历来都是规划理论的中心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公效兼容型区域发展规划的动机与社会功能,提出了编制公效兼容型区域发展规划的具体思路是:规划目标由注重"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兼容并重;规划体制由集权制转为"契约制";规划程序由自上而下的指导规划转为自下而上或二者结合的上下推拉式规划;规划背景由"大政府、小社会"模式转为"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并筹建为规划决策服务的民间思想库。  相似文献   

15.
不同学科视野下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辉  吕艳红 《攀登》2007,26(5):154-156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关于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研究,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侧重点,哲学界从本体论角度探讨了公平与效率问题;政治学从政府视域来探讨二者关系;社会学则以社会公平为立足点;伦理学从人本维度来理解公平和效率问题;经济学从经济效率出发来探讨。学术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实现效率的方式。当前,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研究,研究范式有待突破,研究深度有待加强,研究视角有待拓宽,研究方法有待创新,研究力量有待整合。  相似文献   

16.
徐光超 《黑龙江史志》2013,(11):321-322
作为政策执行者和地方政策制定者的地方政府,在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正确理解社会公平及我国公平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才能深刻认识到地方政府在追求社会公平结果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地方政府实现社会公平管理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行业特殊性决定医药企业必须将维护公共健康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基本价值取向。但是,药品市场外部性导致医药企业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信息不对称性为其逃避社会责任提供机会;而敦促医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与政府公共健康保障职能之间相互契合,说明医药企业维护公共健康社会责任的履行,不能单纯依靠企业自律,政府必须采取多重激励性、约束性规制手段。  相似文献   

18.
实施区域倾斜政策逐步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区域政策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变动中的作用,提出应当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实施区域倾斜政策,以实现控制地区相对差距不再扩大的第一步目标和地区绝对差距逐渐缩小的第二步目标。指出这一区域倾斜政策应当是一个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区域政策,是一个向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倾斜的区域政策,是一个包括经济优惠、社会公平和生态补偿等方面手段的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9.
政府行为对市场经济介入的合理度“,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屏障以及避免通过推行意识形态对“私人领域”的侵入是现代政府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边界,从而决定其公共管理职能是为法律和产权奠定基础,维护一种宽松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础设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机制的发育和成长,促进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解析中国旅游商品的政府失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与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必然产物。在这一体制下,存在着法规缺位引起的外部经济、政府服务缺位导致的非竞争性及内部性决策造成的失效和不公平等三类政府失灵的现象。政府失灵使得中国旅游商品市场急待得到科学有效的调整与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