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俄《加拉罕第一次对华宣言》发布,愿意放弃沙皇政府对中国的特权1919年7月25日,苏俄政府向五四运动后觉醒的中国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致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宣言》,即苏俄政府以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的名义发表的《加拉罕第一次对华宣言》: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苏维埃俄国在热那亚会议期间外交活动的历史考察,着重探讨了苏俄在列宁领导下,为打开外交新局面斯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斗争。作者认为苏俄外交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在于调整国内政策的同时,果断地调整对外政策,而且也是把无产阶级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进行外交斗争的结果。热那亚会议期间,苏德签订了《拉巴洛条约》,决定在法律上相互承认,恢复外交关系,冲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孤立、封锁苏俄的联合阵线。苏维埃俄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并为国内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自1920年4月至1922年11月存在于俄国远东地区的远东共和国,作为苏俄与日本之间的缓冲国,为苏俄的巩固与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远东共和国的历史证明,列宁根据当时苏俄的实际情况与远东地区的局势制定的外交策略是完全正确的。本文论述远东共和国的创建及其历史作用,以纪念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70周年。  相似文献   

4.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之后,德国并没有放弃侵略苏俄的政策,苏俄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仍面临着德国的重压,战争危机险象环生。为了维持俄德关系的现状,恢复经济,休养生息,苏俄奉行了妥协与抗争相结合的对德外交,布列斯特和约补充协议的签订集中表现了苏俄政府维护和平斗争的艰难性和外交工作的务实性。喘息时间的准战时性以残酷的方式昭示了苏俄国策的难点,在被动中为千头万绪的要务的展开指明了重点,从而为未来反协约国武装干涉做了主动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赵志峰 《炎黄春秋》2003,(12):33-37
黄埔建军,是孙中山先生在晚年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没有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革命不会取得成功。建军过程中,当时的苏联政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向中国派出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军政顾问。革命军的崛起与发展,在中国的苏联顾问们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以俄为师苏联顾问纷纷来华经过了长期的、“艰难顿挫”的斗争历程,孙中山汲取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和中国革命的失败教训,决心“以俄为师”,建立革命军,去挽救中国的危亡。1921年8月,他亲自写信给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热切表示要加强同苏俄的联系,学习苏俄革命的经验。1921…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爆发后,东西方各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其中日本企图借机独占苏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1918年5月16日与19日,日本诱逼中国政府先后与其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依据协定,日本军队可以进驻中国境内,可以使用中东铁路。这样,在入侵中国东北的同时,随时可染指苏俄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二年四月十日至五月十九日,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了一次国际经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苏俄、英、法、意、比、日等二十九个国家。苏俄代表团由列宁任团长,外交人民委员格·瓦·契切林任副团长。列宁虽未出席会议,但实际领导了代表团的全部工作。热那亚会议是苏俄和资本主义世界外交代表的首次接触,俄共(布)中央和列宁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列宁说:“我们一开始就声明,我们欢迎热那亚会议并准备出席这次会议;我们清楚地知道而且毫未隐瞒,我们准备以商人的身份出席会议,因为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只要它们还没有完全垮台)进行贸易是绝对必要的,我们到那里去,是为了能够最正确地最有利地讨论这种贸易的政治上的适当条件,如此而已。”(《论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内外形势》,《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第一八四页)。在热那亚会议上,俄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俄国以前各届政府的一切债务、普遍裁军和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各国建立经济合作的建议。但是,由于英法等帝国主义列强采取了敌视苏俄的立场,会议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契切林在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是在列宁直接指导下完成的,充分体现了俄共(布)中央和列宁的革命外交路线,反映了苏俄政府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个讲话对研究苏俄建国初期内外政  相似文献   

8.
互不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明确提出互不干涉内政也是一种平等互利关系,并指出坚持互不干涉内政与中国支持被压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一致的。毛泽东互不干涉内政思想,对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国坚持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不是单方面的,是与奉行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的外交方针相一致的,是与支持世界人民的正义事业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蔡麒龙 《神州》2012,(27):41-41
1840年之后的中国,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逐渐形成。这种民族主义在外交上的体现就是中国民族主义外交。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所表达的外交诉求,五卅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为了关税自主、取消治外法权和废除外国租界,不断地与帝国主义列强作斗争,都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外交的范畴。笔者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外交源流、主要表现、历史影响三个方面浅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外交。  相似文献   

10.
陈文英 《史学月刊》2006,(6):121-123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于北京行辕与世长辞.孙中山临终时,留下三纸遗嘱,即: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在孙中山签署的《孙中山致苏俄遗书》中,他对苏联满怀期望:“我遗下的是国民党. 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  相似文献   

11.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资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历史。如同过去为奴隶主、封建主效劳那样,在近代,孔老二和孔孟之道一直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压迫人民的工具。谁反对资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谁就要做孔老二的叛逆;谁维护资本帝  相似文献   

12.
徐希军 《安徽史学》2004,(5):97-101
胡适对苏联外交的评判大体是求是的.他高度评价苏俄初期的对华宣言,希望中国政府承认苏联,赞赏苏联在30年代中期的和平努力,认为苏联是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充分肯定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无私援助.胡适也谴责了苏联外交所表现出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二战后,胡适以冷战思维判定苏联外交是侵略、扩张性的.  相似文献   

13.
1933年2月,日本宣布退出国联,致使中国诉诸国联的外交策略失去交涉对象,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国联外交的失败。此后,中国外交面临十字路口的抉择:联美、联俄、联英还是继续依靠国联抑或直接对日交涉?中国知识界对此做出了反应,纷纷撰文探讨中国外交的新出路。知识界关于中国外交出路的不同抉择,背后诠释的是对"弱国无外交"、"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等口号的深度省思。以历史的后见之明而见,其中的某些外交谋略成为日后中国抗战胜利外交层面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14.
抗战前后中国政府维护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海疆域中的西沙、南沙群岛曾是帝国主义觊觎的对象。本文通过对抗战前后中国政府为维护主权,反对法、日帝国主义侵占西沙、南沙群岛的描述,肯定了当时的中国政府外交斗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谦 《文史月刊》2007,(1):44-48
大革命高潮中中国人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1927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在革命阵营尚未分裂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日益高涨的群众反帝运动同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谈判相结合,迫使英帝国主义不得不将汉口、九江英租界交还中国。陈友仁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在收回租界中起了很大作用,被誉为“铁腕外交家”。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政府,曾经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较为坚决的斗争,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这场革命斗争中,国民政府实行了一条反对帝国主义的外交路线,并且形成了某种行之有效的反帝外交策略,即集中力量孤立、打击英帝国主义侵华势力,分化帝国主义反华联合战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革命之初的苏俄政权对新疆采取睦邻政策的基于两个方面的现实动因,一是内因——苏俄政权在中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势力干涉、白卫军颠覆、地方民族主义分离等现实威胁;二是外因——新疆地方政府实施的对白卫势力和苏俄政权等距离外交的"中立政策"赢得了苏俄对新疆主权的尊重。而苏俄与新疆政府成功会猎入窜新疆境内的白卫势力则创造了双方睦邻友好、平等交往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建设任务艰巨,国际上面对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敌视。为了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新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睦邻外交在新中国的整个外交布局中就显得特别重要。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主抓外交工作,并曾亲自兼任外交部长达九年,为处理新中国和周边国家外交关系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武装入侵到同苏建交—1917~1925年的日本对苏政策西北大学李凡日苏两国关系,是以日本武装入侵苏俄远东领土拉开序幕的。然而,日本帝国主义却没有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反而被迫撤出干涉军,同苏俄建立了外交关系。日本对苏政策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如此转变,曾...  相似文献   

20.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美国进行的一场全方位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周恩来以其敏锐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外交艺术,开展了对美国的外交斗争,不仅打破了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外交围堵,捍卫了抗美援朝军事斗争的胜利,而且树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