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谁 是雷锋的榜样呢?雷锋在日记中写 道:“学习刘思乐,甘当革命‘螺丝钉’”。刘思乐,何许人也?他为啥有“螺丝钉”称号呢? 1999年7月29日,在河南省孟州市,笔者采访了当年在沈阳军区和雷锋齐名的“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刘思乐。 老刘今年60岁,中等个儿,短平头,他虽两鬓染霜,但面溢红光,精神颇好。西安电影制片厂去年拍摄10集电视剧《我们的雷锋》时,特邀他参加第8集的拍摄。 谈及雷锋,他煞是激动,当年他与雷锋在沈阳同台演讲48天,朝夕相伴,结下兄弟般的友谊。他捧出一张珍贵…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0周年。雷锋同志的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慧眼识雷锋的“伯乐”却鲜为人知。在大连红军村,王良太老将军向笔者讲述了他发现和培养雷锋的经过。1960年,沈阳军区开展了“两忆三查”教育(即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思想,查斗志,查社会主义觉悟)。这年10月末,当时担任沈阳军区工程兵主任的王良太将军来到工程兵七团蹲点,团政委韩万金送给他一份“不忘阶级苦,甘当革命螺丝钉”的材料,介绍了该团汽车运输四连新战士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上面还引用了不少雷锋的日记,如“对…  相似文献   

3.
发现雷锋     
雷锋,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内此,一个有长足生命力的时代榜样在中国大地树立。雷锋和雷锋精神跨越不同时代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践行雷锋未竞之路!如今,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已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但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标志、一种中国精神,将永不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将向读者讲述时代楷模雷锋被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档案室里,珍藏着一祯题词照片,上面写着:“亲爱的刘成德战友:您是优秀的共青团员,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为了共同完成党的事业,我给你留上句话: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这是雷锋在1962年2月写给刘成德的一段话。雷锋这段珍贵的题词,引发了一场感人至深的、近半个世纪大爱行动。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无稽之谈称之为“胡说”。那么,“胡说”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6.
《湖南文史》2014,(1):32-33
“镀金”的本意是指附金于金属表面,后多引喻某人为了虚名而到某地进行所谓的深造或锻炼。那么,谁最早用“镀金”一词讽刺他人呢?这个被讽刺的对象又是谁呢?  相似文献   

7.
“五七”干校是“文革”时“改造”干部的场所。那么,“五七”干校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8.
“五七”干校是“文革”时“改造”干部的场所。那么,“五七”干校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9.
于宝军 《神州》2013,(24):188-188
每次考试中,同学们都会有不少题目做错,在这些题做错的背后,往往是因为知识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整理“错题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措施。本文介绍如何整理“错题集”,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 《文史天地》2012,(12):94-94
“元芳,你怎么看呢?”这句话一夜之间就在各种媒体上火爆起来了,即网络上所谓的“元芳体”。那么“元芳”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11.
李成 《神州》2012,(22):116-116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条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启动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萧源锦 《文史春秋》2009,(11):44-48
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考第一名,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考中状元即称“大魁天下”,光耀无比。那么,状元是怎样录取的呢?是不是文才第一就能当状元呢?  相似文献   

13.
《文史月刊》2012,(8):25-25
刷牙是现代人每天的“生活必备功课”之一,那么古人是怎样刷牙的呢?  相似文献   

14.
姜水  邢文才 《神州》2013,(21):227-227
众所周知,新闻是“易碎品”,由此我一直认为,新闻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搞好“新闻资源”的综合利用呢?  相似文献   

15.
戚红茹 《神州》2012,(12):86-86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在浩如烟海的优秀篇章中,为什么偏偏选中“这些”例子让学生学呢?显然,这些文本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方面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什么是文本解读呢?  相似文献   

16.
李建都 《神州》2012,(4):120-120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呢?以下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对这个问题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国的旧历新年“春节”,与西方节的“情人节”恰巧是同一天。对于春节,大家是非常熟悉了。那么西方的“情人节”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衣食父母,但它平凡而朴实,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读了这则材料,不禁使我想到了许许多多有着泥土精神的人。雷锋——人民的好战士,他多年如一日地默默地为他人服务,自己却不求什么。他把自己的钱存起来帮助别人,自己的袜子破了,补了又补,却不肯买双新的。这就是雷锋,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相似文献   

19.
李琦 《百年潮》2013,(12):37-44
关于瞿秋白《多余的话》的写作动因,人们比较注重研究其“远因”,也就是瞿秋白过去的经历,如国内外种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性格特点、党内遭遇等。对该文写作目的的研究则大多指向未来,如“暴露内心”或者“总结党内斗争经验教训”等。那么《多余的话》的写作有没有“近因”,即“当下”的因素在起作用呢?他的“最后的最坦白的话”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呢?他到底想要说清楚一些什么事情?他为什么必须在临死前说清楚这些事情呢?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学雷锋活动开展50周年。 近来,学习雷锋热潮再次席卷神州大地,“学雷锋”也成为网络热词迅速蹿红。与以往学雷锋不同的是,这次提出了“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使雷锋精神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的新要求,那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情况一去不复返,学雷锋活动会就此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