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西北战地服务团团史资料即将出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亲切关怀和亲自指导下,西北战地服务团1937年8月中于延安成立。该团是卢沟桥事变后在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成立的专业文工团体。毛泽东同志曾几次找西战团负责人、著名女作家丁玲谈话,就成立该团的意义和办团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1962年1月中旬至2月初,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会后,毛泽东特意把总参谋长罗瑞卿找去谈话,要求军队高级干部应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在三五年内,读几十本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并要罗瑞卿找人研究一下,提出一个阅读书目,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相似文献   

3.
李圭 《百年潮》2010,(2):57-63
1962年1月中旬至2月初,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会后,毛泽东特意把总参谋长罗瑞卿找去谈话,要求军队高级干部应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在三五年内,读几十本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并要罗瑞卿找人研究一下,提出一个阅读书目,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日读到毛泽东1964年2月13日与中央其他领导人谈话的一则档案资料[1],这次谈话主要涉及的是教育问题,毛泽东谈话的部分内容以《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2]为题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以下简称《文稿》)中发表。谈话的语言平实、生动,内容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既包括学制改革,也包括学生减负,同时还关涉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等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2020,(4)
正为了开好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前毛泽东多次找文艺界人士谈话,了解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1942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写信给艾青,"有事商量,如你有暇,敬祈惠临一叙"。艾青来到毛泽东的住所,毛泽东说:"现在延安文艺界有很多问题,很多文章大家看了有意见,有的文章像是从日本飞机上撒下来的;有  相似文献   

6.
龚育之 《百年潮》2002,(7):21-29
(一)毛泽东一九六四年八月十八日的谈话 我同彭真同志第一次面对面地接触和谈话,是一九六四年八月,在北戴河.  相似文献   

7.
我的特使生涯 1948年5月中旬,斯大林找我谈话。他给 我看毛泽东刚刚发给他的一份电报,电报请求 苏共中央给中国派一个专家小组,帮助解决经 济问题,恢复已解放城市的铁路运输。根据政 治局的决定,我被指定为专家小组负责人,于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六年六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共北平地下党介绍下来到西安,在邓发的安排下到达陕北,见到了毛泽东,并在陕北苏区采访三个月.<毛泽东自传>、<红星照耀中国>就是斯诺根据与毛泽东谈话和在苏区采访编写的.  相似文献   

9.
父亲周世钊和毛泽东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他们情意拳拳,过从甚密,书信来往不断,诗词切磋频频,相知相交63年.毛泽东称周世钊是"真能爱我,又能于我有益的人",并称赞他是"贤者与能者";周世钊则称毛泽东是"素抱宏愿"的"吾兄",又称他是"尊敬的主席".毛泽东与周世钊谈话时,纵论国事,无所避嫌.现根据周世钊记述,将毛泽东和周世钊的交往及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几次谈话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中共党史上一个毁誉参半的领袖人物。从1919年到1967年,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毛泽东先后在文章、书信、谈话和讲演中论及陈独秀近120次。从这些言说看,1927年是毛泽东对陈独秀从赞颂到批判的转折点。1927年以后,毛泽东对陈独秀的评说大多是和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评说或简单,或深刻,有时甚至前后矛盾。公正地评价陈独秀的是非功过,需要全面地占有资料,考察相关的历史,辩证地对待毛泽东的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1.
1957年6月13日晚,毛泽东同志找我和胡乔木到他的住所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谈话。毛主席一开始就告诉我,中央已经决定调我去人民日报社,同时还兼新华社的工作。谈到如何办报纸时,毛主席讲了一段很长的话。他从领导的任务一是决策、一是用人讲起,评说汉代几个皇帝的优劣。他称赞刘邦会用人。他说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台北市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出版了李志绥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回忆录里,其中有四页写的是,清华学生打死打伤工宣队员后,毛泽东主席召见聂元梓、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和王大宾谈话五个半小时。还特别写到我向毛泽东主席请教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于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这是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文艺大军的隆重会师。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中央领导人莅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使大会成为我国现代文艺运动史的重要一页。 我从参加大会的阿英同志日记中看到,周恩来同志为大会做了大量工作。大会筹备期间,他曾多次找文艺界一些同志谈话,其中有两次几乎通宵达旦。5月 13日日记:“今晚约谈话。八时,去中南海。潘汉年、夏衍、许涤新、周扬、沙可夫、胡愈之、萨空了、茅盾、何其芳,亦先后至。10时恩来同志来。首先谈文代会问题,次新闻纸问题,又次上海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止敬 《文史天地》2003,(10):36-37
谈话的方式、方法很多。毛泽东同人谈话,善从对方切身有关的事情上,引出话题,使人们受到教益。他的日常谈话,极具个性和魅力。研究他的谈话技巧,会发现“衍名”是他最喜欢、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2004,(2)
毛泽东在听取第二个五年计划汇报时对若干问题的谈话纪要(1956年4月18日至24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2003年12月26日) (滕文生)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中给我们留下哪些遗产?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离开延安飞往重庆,开启重庆谈判。在此后的43天里,有大小10多场宴会。周恩来每次都是紧贴毛泽东而坐,形影不离地陪着毛泽东,谈话时退后半个身子让毛泽东为先,一旦有人向毛泽东敬酒,便抢进半个身子挡在先前:“毛主席酒量有限,我代了,我来代劳……”甚至还常常代毛泽东敬酒。我方工作人员曾问周恩来怎么一杯也不让主席喝?周恩来诜“我怕酒里有人做手脚,放毒。”  相似文献   

17.
阎长贵 《炎黄春秋》2008,(10):33-34
“窑洞对”是怎么回事,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它通常所指的是,毛泽东和黄炎培在1945年7月的一次谈话。本文为便于说明问题,特再把它重复叙述一下。  相似文献   

18.
胡澄同志寄了最新的一期《北京党史》给我,上面登了龚育之同志写的《听毛泽东谈哲学》,是一篇问答式的文章,所谈的主要内容是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开会的地方接见一个写作班子谈话的情况。这个班子是  相似文献   

19.
杨明 《文史博览》2014,(9):46-47
1978年盛夏的一天,突然从北京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在上海南汇县委机关接待室里找我谈话。来者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同志,谈话的结果,时任南汇县委办公室主任的我,被“召”进高高红墙围着的中南海。开始,在中办秘书局,后转人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  相似文献   

20.
龚育之 《神州》2008,(3):82-91
毛泽东1964年8月18日的谈话我同彭真同志第一次面对面地接触,是1964年8月,在北戴河。那时,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农村(叫"四清")已经广泛展开,在城市工厂(叫"五反")已经试点,"文艺整风"在毛泽东同志两次批示之后已经在文联和文化部开始,"学术批判"也已经有几个题目在报刊上搞得很猛烈。按毛泽东同志的要求,以彭真为首的管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