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期古史分期新说述评《史通》研究五十年四十年来萧启庆教授的蒙元史研究近年英语世界明史研究新趋向评何平《清代赋税政策研究》评《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读《王朝鼎革与英雄悲歌》第二期近年来王安石新学研究综述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敦煌写本《历代法宝记》研究述评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学术综述《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创刊《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简介《闽越国都城考古研究》读后《魏晋南北朝史论》出版第三期1 999年明史研究概况1 980年以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问题研究综述建国以来司马迁哲学思想研究综…  相似文献   

2.
古史分期新说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古史分期的讨论,如果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算起已有70年了。林甘泉、田人隆、李祖德合著的《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一书对前50年学术界讨论这一问题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评述。50年中参加讨论的学者数以百计,发表的论著不下800篇(部),他们各抒己见,形成了西周、战国、魏晋“三论”和春秋、秦、西汉、东汉、东晋“五说”。尽管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通过对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国古代史研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978年10月在长春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是对“三论五说”的一次大检阅,以后几年里虽然仍有几十篇讨论…  相似文献   

3.
古史分期问题的考古学观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近几年来,关于我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终于冲破禁锢而重新展开了。这种讨论,自然关联到对整个人类古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再讨论,一定会影响到我国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回顾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的第一次大讨论,它带给中国古史研究的深刻影响是最  相似文献   

4.
第1期造像记与北朝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新发掘出的徽州文书’98国际徽学研讨会综述利用国际互联网络检索简帛金石资料全海宗教授的中韩关系史研究于细微处见功夫一部研究我国古代制度史的力作《殷商历法研究》一书出版第2期1996-1997年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概况二十年来李斯研究述评“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西夏建都兴庆府96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1994-1995年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五代、宋、元)知人论世 探源溯流《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翻译出版第3期1998年清史研究述评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80年代以来秦汉吏治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5.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和撰写中国古史始于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重视考古材料,将实物史料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传说记载相结合,从而致力于建立科学、可信、系统的中国"古史",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历史撰述中"古史"建构的主要特点。应对学术之需,关注时代主题,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古史建构的旨趣所在。在共同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等人与郭沫若在古史分期等问题上有较大分歧,他们各自的古史撰述亦有特色,由此反映古史建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正黎虎先生,祖籍广东兴宁,1936年8月出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并留校任教,现为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虎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自著及主编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黎虎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主要为如下三个方面:一、开创并构建了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研究的学术体系。这一由外交决策制度、外交管理制度、外交使节制度、外交方式方法、外交手段与工具、外交礼仪制度与法纪等方面构成的中国古典外交制度学术体系,被学界盛誉为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代表作有《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汉代外交体制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二、开创并构建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问题研究的新路径和学术体系。黎虎先生的吴简"吏民"学术新体系将吴简与文献资料结合,推翻了长期统治魏晋南北朝史的"吏户"论;全面、系统论证了"吏民"的内涵、性质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所阐释的"真吏"论、"给吏"论等对于从新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官制史,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代表作有《先秦汉唐史论》(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三、提出并构建了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研究的全新学术体系。提出"权力的掌控与人力的掌控"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演变的两个关键,据此而将中国古代历史划分为"无君群聚"社会、"王权众庶"社会、"皇权吏民"社会依次相承的三个时代。代表作有《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文史哲》2020年第1期)。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运用唯物史观指导中国古代史研究,批判古史研究中的“黄金时代”说,侧重对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探讨,倡导用新的观点、新的研究视角、新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史,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新纪元。李大钊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30年来,中国史学界一定程度上存在淡化甚至回避"五种社会形态"等理论研究的倾向,诸如奴隶社会的相关理论认识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推进(陈民镇《奴隶社会之辩——重审中国奴隶社会阶段论争》,《历史研究》2017年第1期),然而"逃避社会形态理论的辩论终究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王彦辉、薛洪波《古史体系的建构与重塑——古史分期与社会形态理论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7页)。因此,在当前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持续深入的学术背景下,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古史分期讨论——李根蟠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史分期的讨论沉寂了十余年后,正再度成为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1999年11月《历史研究》编辑部与南开大学历史系联合召开了“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相关理论问题学术研讨会”;之后,《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为此发表一个专辑,其他刊物也发表了一些有关讨论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明时代初期社会发展道路及夏代社会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古代的社会性质问题是专家们长期探讨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影响到对于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对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探讨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许多专家的真知灼见和卓识谠论,推动了这项研究向深入发展。正所谓历史研究得久了这研究本身也成了历史,可以说古史分期研究的本身已经形成了一部很有特色的学术史和史学理论发展史。在下面的讨论中,对于前贤和专家的关于古史分期问题的理论体系,由于个人水平所限,恐理解失当,故而不进行这方面的评析,而只是以叙述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灾害史研究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虽然农业灾害史研究长期以来并未从灾荒史之中分化出来 ,但因古代社会自然灾害侵袭的对象主要是农业生产 ,大部分灾荒史研究文献一般都涉及农业灾害问题。因此 ,灾荒史研究是农业灾害史的主要源头。2 0世纪初 ,许多学者已关注中国古代的灾害问题并进行初步研究。他们发现 ,中国古代灾害发生极为频繁 ,于是对中国古代的灾害史料逐一统计 ,计算灾害发生频次。《二千年来之荒歉次数》(《农林新报》192 4年卷 6 )、竺可祯《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东方杂志》192 5年卷 3)、邓云特 (邓拓 )《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 1937年 )等等论著得出各种…  相似文献   

12.
古代制陶工艺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李文杰先生的专著《中国古代制陶工程技术史》即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制陶技术史的集成之作,在中国古代陶器研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章就李先生书中提到的陶器技术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对陶器研究体系进行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13.
张越 《史学理论研究》2020,(2):61-73,158
郭沫若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及走向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在1949年后任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和中国史学会主席,提出史学发展六个方面的转向,规划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前景。他创办并主持的《历史研究》杂志提倡历史研究应史料与理论并重。郭沫若礼待陈寅恪,邀请其出任《历史研究》杂志编委和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郭沫若重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引发了研究一系列重要历史理论问题的热潮。在郭沫若和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下,新中国史学初步形成了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4.
史学家阎宗临早年留学瑞士,攻读世界史,回国后在多所高校从事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罗马史》、《欧洲文化史论》、《希腊罗马史稿》、《欧洲史要义》等。阎宗临的世界古代史研究主要集中于西亚、中亚古史和古希腊罗马史,其对西亚中亚古史所作的专题研究,涉及以往很少有人注意到的国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他撰著的古希腊史和罗马史论著至今读来仍有特色和新意。阎宗临毕生致力于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第 1期2 0 0 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近二十年海外道教研究回顾近二十年来十六国北朝少数民族贵族汉文化修养研究述要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概述十院校编《中国古代史》教材求疵《宋代两湖平原地理研究》评介第 2期二十年来乾嘉学派形成原因与学术分野研究综述2 0 0 0、2 0 0 1年徽学研究综述张家山汉墓竹简研究述评第十届清史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清宫史研讨会综述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地方史研究《中国社会风俗史》评介《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评介第 3期2 0世纪国内外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综述蒙元…  相似文献   

16.
2017年6月,《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古代文明》联合在长春举办了"评论与反思——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国际视野"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旨,是倡导和讨论一种关照国际学术语境和水准来推进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念和途径。李治安、李振宏、彭卫先生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从不同侧面阐释了会议的主题。会后,应《古代文明》之邀,3位学者又做了补充和修改,现汇集到一起刊发,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与发展探求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研究综述彭训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领域中最早引起讨论的问题,而且至今也未达成共识。现将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一、"1931年说"早在1946年,汪叔棣在自己所著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明确...  相似文献   

18.
第一期2005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述三星堆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城市城墙史研究综述第二届“科举制度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二期1995—2005年敦煌悬泉汉简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宋代货币研究综述关于《光明之城》的讨论“巴蜀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意大利与中国学术交流新动向第三期2005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中日两国学者关于宋朝和籴、和买制度研究综述“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学国际论坛综述松浦章与中国海洋史研究第四期20世纪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初期,在传统古史分期理论框架下,"西周封建论"、"秦统一封建说"、"魏晋封建论"等学派对郭沫若"战国封建论"陆续提出新的质疑、商榷与批判,"战国封建论"学者则在对来自以上各派种种辩难予以回击反驳的同时,也对郭沫若"战国封建论"进行了补充、订正。以上论辩对新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与古史分期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拓展与深化作用。改革开放初期的"无奴说"并未彻底推翻包括郭沫若"战国封建论"在内的传统古史分期理论,但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与古史分期理论讨论的学术走向。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对郭沫若"战国封建论"的辩难,也屡屡暴露出理论上的公式主义和史料运用上的实用主义等突出问题,辩论双方多有偏激武断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术评判的客观与公正。  相似文献   

20.
在凝重的思考中求索—读刘家和先生的《古代中国与世界》吴怀祺读完刘家和先生的《古代中国与世界》(武汉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后,使人想起一句话:风格即人。他在中外古史研究中,思考历史,也思考史学。这部书处处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书的副题是:“一个古史研究者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