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大科学家苏颂所著天文学名著《新仪象法要》一书,由海峡两岸苏颂学术研究专家合力校注问世.这是《新仪象法要》成书890余年之后,中国第一个校注刊行本.苏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科学家、博物学家,1093年,他主持创制了世界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相似文献   

2.
齐彦槐及所制天文仪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嘉道年间,新的西方天文学还未全面传入我国,已传入的部分也处于融化吸收之中。这时期有一批民间天文学家在继承和实际运用天文学上做了许多工作,尤其在天文仪器的制作和天文观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齐彦槐即为其中杰出的一员。 50年代,曾有学者据实物就齐彦槐所制“天球仪”作过简略介绍,但将“中星仪”与“天球仪”混淆。其他论及齐彦槐工作的著作也把“天球仪”作为我国的第一具恒星时钟,而事实上,“中星仪”较之更早。  相似文献   

3.
16世纪末 ,欧洲传教士将钟表制造技术传入我国 ,清宫造办处最先复制成功并小批量生产 ,成为王公贵族的珍爱藏品。这种历史现象使得我国学者长期认为 :时钟机构是欧洲人的科学发明。2 0世纪 5 0年代 ,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发现苏颂撰写的《新仪象法要》中有关天文钟及其擒纵机械的描述和构图 ,改变了欧洲历史学家的看法 ,指出中国的天文钟 ,是中世纪晚期欧洲机械钟的直系祖先。  相似文献   

4.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及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晚年,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遭遇“文革”,虽然由于有“红色科学家”之谓而免于大吃苦头,但他无法理解这灾难性的对人、对文化、对人类一切有价值东西毁灭的“革命”,他在日记中记下了对那疯狂年代的感受。循着《一位科学家“文革”中的心路》一文,我们看到了这位正直的科学家的困惑迷惘,再次体会到了“文革”的残酷。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17日,是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先生在新疆罗布泊考察时殉难30周年的日子。在新中国60华诞前,经全国人民评选,彭加木先生入选"新中国60年感动中国百名人物"。一位30年前殉难的科学家,为什么至今还在感动中国,感动我们?  相似文献   

6.
布拉格传奇     
刘华  Eddie  Joker 《世界》2008,(7)
布拉格的魅力,通过两面展现。一面,是显而易见的。雄伟的大教堂、热闹的广场、神奇的天文钟、迷人的伏尔塔瓦河……在这些地方,美,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7.
南京博物院入藏的清初重锤坠力天文钟表,是以坠力动源取代水、沙动源的一种新型天文钟表。探析坠力天文钟表的动源、擒纵调速机构、字盘显示、报时方法和制作年代,为研究明末清初的钟表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詹天佑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也是一位才华非凡的铁路工程师。他为发展中国的铁路事业,维护国家主权、弘扬民族精神,呕心沥血,力尽艰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亲自领导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路,无论所需时间、财力乃至工程质量,在当时均属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2015,(8)
<正>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能够获得这一科学界的殊荣成为了众多科学家的期望。而如果一位科学家能够两次摘取诺贝尔奖桂冠,在很多人的眼里,他将与传奇划上等号。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是继玛丽亚·居里、莱纳斯·鲍林、约翰·巴丁之后,第四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绿色北极海     
在显微镜下,它们看起来很像一团团棕绿色的东西,与一般池塘里的藻类形似,但这些团块其实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产生的孢子团,而这些孢子正彻底改变我们对北冰洋的认识。5000万年前,今日冰封的北方海洋可能很像巨大的淡水池塘,充满了微小的生物。科学家首次窥见这些蕨类孢子是在去年夏天一艘破冰船上。我简直太震惊了!泰德·摩尔说。他是参与"北冰洋钻探计划"的一位科学家,这个项目是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我们做文物保管或博物馆工作的同志,应该主动的请科学家协助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最近因工作需要,有机会和一位冶炼科学方面的教授会见,请他给我们研究的有关宋代冶铁的问题提些意见。由于我们对这方面科学知识不够,在他帮助下,改正了一些错误,也肯定了我们一些想法是正确的。当主要的问题结束后,我们就谈起冶  相似文献   

12.
《世界》2008,(7):106-109
在某个整点,我出现在了天文钟前,对那短暂的报时,我看过几次,并没觉多么有趣,我更感兴趣的是“波西米亚神偷”,那个广场露天咖啡馆里的捷克老人给我讲的一个不知真假,但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岁末,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闵乃本获得了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学奖。这是第三世界科学院授予科学家的最高奖项,闵乃本也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4.
马君武(1881—1940)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为发展中国人民的科技与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君武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其科技思想与实践,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5.
刊中人     
1976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科学家收到一件来自扎伊尔的包裹.里面是两份体液样本,取自一位刚刚去世的修女。尽管有一个小瓶已经破碎,科学家仍从中检测出了一种未知的致命病毒。为了避免最初发病的扬布库村被污名化,科学家们用附近的埃博拉河为其命名。  相似文献   

16.
邓小虹 《世纪》2023,(5):57-61
<正>我印象中的三伯伯一家我的爷爷、奶奶一共养育了六个儿女,四个男孩,两个女孩。父亲邓拓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有一位比他年长10岁的三哥叫邓叔群,我们从小叫他三伯伯。童年时代我家住在城里,三伯伯家住在中关村科学院宿舍被称为“特楼”的一座灰砖楼房里,当时那里集中居住了一批为我国现代科学各学科奠基的第一代科学家。平日两家人走动不多,  相似文献   

17.
感官变奏曲     
《华夏地理》2005,(3):46-47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人们依然把大脑当成是某种生物电脑.按照一位科学家的说法就是:这台生物电脑"分泌思想的方式,就跟肾脏分泌悄液是一个样子的."现在,我们知道,跟电脑的硬件相比较起业,人脑则更加具有可塑司长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崔禄春 《百年潮》2006,(4):33-38
1986年,为了迎接全球新技术革命和高技术竞争的挑战,加快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邓小平根据四位科学家的建议,高瞻远瞩,果断决策,亲自批准启动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由于此计划的建议的提出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因此这个由科学家和政治家联手推出的"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被称作"863计划".  相似文献   

19.
正几个月来,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不时爆出各种令人心惊肉跳的消息。许多国家停止粮食出口。有人问我,我国粮食安全不会有问题吧?我说不会!国家有几十年重中之重的三农政策,还有一批堪比钟南山的农业科学家。安徽农业大学的胡承霖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胡教授是  相似文献   

20.
影星,歌星的背后常常尾随着一大批狂热的人群,称之为“追星族”,若为女星则更风流,不但可在电视广告中大展风采,还可发上挂历,堂而皇之走进千家万户。相比之下,科学家就可怜得很,即使两院院士也鲜为人知。如果成绩卓著的女科学家一登报,往入赞常许者少,摇头者多,那一定是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强人”?! 我有幸结识了参加南极、北极科考工作的王德正和解思梅夫妇,也曾在媒体中看过他们的事迹。2000年8月,两位科学家来西北参加学术会议,抽空到我家做客,给我提供了一次采访机会。我本意是想听听女科学家的动人事迹,但两位十分谦虚,一直谈事业谈集体,很少谈到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