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自然生态条件差异与人类个体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地处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加之具有“历史不平等”的特点,经济落后,贫困尤为严重,一向有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称。当前,在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辩证地估量民族地区的贫困形势,科学地探讨扶贫攻坚的战略抉择问题,对有效地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分析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1995年3月联合国世…  相似文献   

2.
韩宇 《区域治理》2022,(11):209-212
贫困问题一直存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而农村贫困也一直是国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通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在农村贫困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扶贫形势的改变,以政府为主导的贫困治理机制需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扶贫手段,与社会组织的结合可...  相似文献   

3.
怒江大峡谷旅游扶贫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益敏  蒋睿 《人文地理》2010,25(6):131-134
旅游扶贫是解决旅游资源丰富型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怒江峡谷区是个区域性的特困少数民族地区,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的地理环境决定传统的农业难以改变其贫困面貌。而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独特的峡谷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使怒江旅游扶贫成为可能。文章分析了怒江峡谷旅游扶贫的优势、劣势资源和机遇,提出怒江旅游发展应以乡村生态旅游为目标,开发特色旅游扶贫产品,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国内外都高度重视。我国贫困人群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而广大农村地区拥有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这实现了旅游产品与农村区域空间高度重合。本文通过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联动关系研究,找到乡村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的内在联系,促进二者融合发展,实现"扶真贫"和"真扶贫"的目标,由"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为精准扶贫提供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扶贫──记宽城民委扶贫工作事迹赵焕森宽城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贫困的奴鲁尔虎山区,气候条件比较复杂,十年九灾,群众生活水平低下,是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扶持的257个贫困县之一。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温饱...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民政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等扶贫渠道,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支持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些年来,开发农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倍受许多贫困地区欢迎。“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丰富一方生活”的农村旅游硕果,显示了其他扶贫手段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旅游扶贫毕竟是一件新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存在高低深浅程度的不同。从各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现象分析,当前,有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旅游扶贫的内在运行规律更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中特色民族村庄市场的迅猛发展,普通民众对特色村庄出游频次和出游需求持续增长,已发展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市场。旅游扶贫是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在旅游扶贫中,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高、成本低,特别是社会成本低。因此,在旅游扶贫视角下,如何利用建设民族特色村庄特有的带动效应发展特色民族旅游,既带动贫困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尽快脱贫,又要加强民族地区乡村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村镇,既有现实意义又具有历史意义。本文以扎尕那村为例,就旅游扶贫视角下民族旅游村镇建设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正贫困与发展是新中国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从扶贫政策的效果与政策模式来看,新中国的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77年)以保障生存为主,扶贫措施主要体现在土地改革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第二个阶段(1978—1985年)以扶持、开发贫困地区经济为主,通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以"三西"地区为代表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第三个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青海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区,农牧民贫困问题尤为突出,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牧民温饱问题,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认真研究探索治穷致富的措施和途径,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策,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是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青海农牧区贫困现状、特征及其成因青海农牧区的贫困有几个突出特点:1、贫困面广量大。截…  相似文献   

10.
扶药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受到日益广泛的国际关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都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和人力,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扶贫,中国在扶贫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目前在老、少、边和山区仍有约6500万人口的生活处于严重贫困状态。如何使这6500万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紧迫的现实课题。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现的角度探讨扶贫机制的转变和扶贫效益的提高,对于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扶贫活动在…  相似文献   

11.
对于贫困落后地区来说,如果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旅游扶贫将是最好的脱贫致富之道。本文通过分析环首都贫困带旅游资源、市场等需求与供给条件,提出了河北省环首都贫困带旅游扶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得出保障旅游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我国重要战略决策,事关国计民生.旅游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战中的强力抓手,对贫困的革命老区进行旅游扶贫,必须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本文分析了龙源口镇旅游扶贫现状,指出其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村民无产业意识、文化挖掘较为薄弱、宣传推广未到位等问题,笔者试以资产收益平衡理论为基础,从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点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资源区域化差异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人均收入差额大,人民生活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在国家2020年全国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下,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扶贫组合措施,尤其是精准扶贫政策效果十分明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区域差异因素的影响,在如何识别贫困和精准扶贫政策退出机制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结合西部地区在脱贫方面存在的困境,提出贫困识别差异化,精准扶贫政策退出机制差异化的对策建议,促进西部地区脱贫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4.
文化扶贫战略的确立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扶贫战略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实现了由“输血”、“造血”到“树人”的战略转变。所谓“输血”式扶贫,即政府以财政补贴或投资的方式将扶贫资金调拨给贫困地区,或直接向贫困地区送粮、送衣物,以缓解贫困。这对于那些特殊的贫困地区和特殊人口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输血”式的扶贫显然是救济式扶贫,并且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由于受援者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况,这种扶贫方式并没有形成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反而助长了一些地方政府和贫困人口的依赖行为。自1985年以后,开始推行帮助贫困地区形…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贫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交错叠加。正确认识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中的问题,且理性实施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既利于推动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的因地制宜和模式的创新,更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国外旅游扶贫理论、实践模式、效果、研究方法、相关国际组织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国外旅游扶贫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框架,为旅游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从研究内容看,自然旅游、遗产旅游、农业旅游、社区旅游是旅游扶贫的主要方式;从扶贫效果看,旅游扶贫对当地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需要合理的规划与操控才能可持续。旅游扶贫研究方法以宏观的定量研究为主,研究案例呈现地理集中性。今后应加强城市贫困问题、精准旅游扶贫及中国旅游扶贫案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兼谈大连地区满族乡镇的经济发展关捷伴随着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已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更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它...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中国扶贫脱贫的新模式、新战略与新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建议》提出未来5年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是:“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它同时规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精准扶贫,成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表现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的贫困、文化的弱势和人格特征的作用。加强贫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并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物质资助与精神扶贫有效结合;建立多元的社会支持网络,科学有效地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旅游扶贫"这一口号在我国首次被提出,距今旅游扶贫有近30年的发展,扶贫成效显著,乡村旅游收入逐年提升,一些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乡村贫困地区被陆续发现,并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带动贫困乡村地区人口实现脱贫致富,这些成功地区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值得被借鉴和学习。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乡村旅游扶贫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五位一体"的旅游扶贫模式,并对旅游扶贫发展的进步经验和启示进行探索总结,给国内外当下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地区提供借鉴,促进国内外乡村旅游扶贫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