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山 《中华遗产》2007,(5):48-53
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的文化。佛教寺院不只是烧香的地方,不能只单单把佛教看作一种宗教,还应该知道它也是一种文化。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信仰传统,一个民族的根是不能动摇的。——心澄法师语录  相似文献   

2.
汲春锋 《神州》2014,(17):166-166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传统文化热”的社会现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离不开传统,传统是不能割断的。毛泽东曾经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同样也不应与传统割断,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有利于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江泽民在2001年建党80周年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后人将来研究我们今天之时,不能只看到一堆打打闹闹的东西,总得筛选下来一些有文化内涵有艺术追求之作品。通过艺术作品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升华,他觉得是一个知识分子理所应当之事  相似文献   

4.
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都需要国家文化精神。国家文化精神需要的是一大批经典的文化作品作为支撑,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尤其要珍视。在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中,我们首先应该厘清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的关系。从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文化保护的角度出发,文化遗产是不能产业化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民众的支持和参与,民间文化应该还给人民。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在近代中国文化的讨论和探索“热”中,不同观点迭现,各种意见分歧。有的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五体投地,有的把传统文化看成是近代化道路上的障碍。其实,任何事情都不能离开它的历史环境,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情况,去进行片面的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否则,永远探索不出真理。本文拟就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交融、特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进行论述,旨在为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供某些思考与  相似文献   

6.
古代语言文化中的阉割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语言文化中的阉割世界叶舒宪文化的特点不能是自封的,只能从比较中去确认。从跨文化比较的通观立场上看,中国文化传统中称得上“此有彼无”的东西究竟有哪些呢?解答此一疑问的便捷方法是参照外部的观点。我们只熟悉自己有什么,至于别人无什么,当然别人比我们要清...  相似文献   

7.
《大众考古》2020,(3):18-18
中国传统文化所理解的器非止为器,而是知识与思想的载体。显然,如果人们仅满足于对器物形制特点的描述,不能通过器见人睹事,那么我们就会与己身文明的精蕴失之交臂。目见以器,心怀以道,这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时所必须抱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文化,日益受到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当今的热门议题。这个势头的出现,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改革,使传统文化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开放,使中国文化面临外来文化的挑战。冲击和挑战,提出了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文化如何面向世界?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文化进行科学的研讨,不能只是  相似文献   

9.
正30多年的飞速发展让中国物质财富有了巨大增长,不过我们也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最重要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落差。在这样的前提下,特别需要寻求我们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必须既能够包含大家公认的价值,又能够承接我们自己的悠久传统。  相似文献   

10.
张春博 《风景名胜》2020,(2):0258-0258,0260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的魂灵、发展的根脉、强盛的标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代民族后人的应尽责任和义务。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同气连根、荣辱与共、福祉同享的大家庭,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即传承和发展五十六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个也不能少。在民族文化中,音乐文化是一个重要成分,基于音乐教育者的本职,文章以传承满族音乐为视角,置于繁荣文化产业的大社会背景下进行探讨,提出“三强化”对策,即:强化遗产挖掘、强化学校教学、强化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今天进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败的大问题.对于这方面的看法如何,不能等闲视之.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枷锁比较沉重,这是事实.这里有传统文化中消极面落后面的影响,也是事实.但是,中国目前一部分人的思想状态,包括文艺创作中出现危机的征兆,决不是象有人所说是传统文化的罪过.所谓传统文化,首先是指一个民族的思想精华、精神支柱.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文化艺术界的人,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素养,不懂得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在思想文化方面长期积累凝聚起来的精华和进步成分,所以出现了全面否定的偏激言论,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但在目前的改革潮流中,这种现象既可笑也可悲.有的人一提起改革和观念更新,非常热心地从西方文化中去寻找武器,而不会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武器.其实,并不是有的人已经认识了传统文化,而恰恰是一点也不懂得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王华 《史学月刊》2007,3(9):72-79
传统上,库克之死被归咎于夏威夷人的"野蛮",然而该观点却不能解释相关的另一现象:为什么在死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库克仍被岛民当做神灵祭拜?从18世纪的夏威夷社会文化本身去解读这一问题,会带给我们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在库克与夏威夷人接触的时候,"土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还相对平等,夏威夷文化并且还起到更主体化的作用,库克为首的殖民者是被纳入到夏威夷本地文化中理解的。库克的死,可以启发我们去进一步探究异质文化初次碰撞的方式和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哲 《神州》2012,(33):37-37
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负担着一个国家民族各种传统文化传播的使命。地方媒体有责任把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然而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一些传统文化消亡的速度。如何拯救传统成为媒体人新的课题。淮海晚报不满足于常规的文化报道,自己组织群众搞传统文化活动,起到非常好的社会效果。要在活动中找到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规律,积累更多经验,是研究新时期下如果经营运作传统民俗、弘扬发展地方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科目。  相似文献   

14.
##正##慧心沉沦的现代人,总是步履匆匆。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无去来处”,既是佛教偈语,更是难倒众生的哲学命题。人区别于动物,是因为肉身之外还有文化。躯体来自父母,灵魂却是千年文化的积淀。我们不能一味向前,需要回顾;我们不能一味追寻,需要慰藉;我们不能一味遗忘,需要重拾,需要回望起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三字经》《论语》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青睐,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传统节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幼儿生活每年都有许多传统节庆穿插在其中,每到过节幼儿就显得特别愉快、特别兴奋、特别喜欢。课堂上的讲述不能给孩子以美的感受,只有与孩子一起迈出课堂,走进自然、步入社会,通过参观与众不同的周围节日环境,欣赏富有特色的节日街景,才能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许筱言 《神州》2011,(3):89-92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而出的《三字经》开头。一千余字的《三字经》哪些内容去留存废,成了舆论热点。传统文化经过百年衰微,随着民族崛起和经济发展,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和重视。我们今天希望从传统文化上找到自尊自信。这样,我们更应该珍视我们的文化。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宽容,才能把自己的文化继承发展下来。透过《三字经》删节之争,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是该严苛些,还是该宽容些?此次《三字经》的删节之争,透露出的问题是如今的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传承。  相似文献   

17.
青海东部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诸考古学文化并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文化传统,其史前文明的基本面貌与陇上地区和关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和传承关系,实质上是关陇文化的西部边缘,它们之间有一条传统的文明通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主体。中国地方志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21世纪东方文化的灿烂前景,对中国地方志事业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期望,方志工作者应该自觉把继承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崇高职责,具体落实到方志事业上,落实到提高志书的质量上。曾有人担忧,在当代层出不穷、蓬勃发展的种种载体面前,地方志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被取而代之而消亡。倘若确实出现这种局面,那末其根本原因决不在于志书这种载体本身,不在于时代,不在于他人,而在于志书的质量,在于不能随时代前进,在于我们  相似文献   

19.
周浩 《神州》2013,(18):43-44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明,经过几千年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它支持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世界上存活了几千年,并将继续推动我们伟大的祖国向前迈进,蓬勃发展。在传统文化观念深入人心的年代,人民过着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其乐融融的生活。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对于他们的生活已经无关紧要。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中国传统文化却一再遭到国人忽视,频频发生冲破道德底线的恶性事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日益突显。与此同时,信息流通系统越来越发达,文化发展和创新日益加快的社会大环境造就了多元文化。它严重影响、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如何传承,又是怎样体现的,更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倡导创造性诠释丁怀超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了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建立百余年的蜕变之后,其基本形态和内在结构都已不同于前。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走向新世纪的传统文化,更是又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更新的传统文化。有学者说,我们所谈论的传统实际上是一种音调未定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