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占彪 《攀登》2009,28(1):73-78
农民市民化就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是减少农民,降低农村人口比重,增加城市人口的过程。因而,农民市民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也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目标的过程。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一样将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本文结合西宁市城市化建设的实践,就农民市民化进程中若干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利敏 《沧桑》2013,(6):179-18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大面积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加剧,鸿沟越来越深。要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非常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存在缺陷和不完善,如何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证明,农民市民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均有着重要作用,至于我国农民的市民化在新形势下更是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当然,真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有关方面采取若干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要构建"城乡互助"的新型城乡关系,城市性质和中心任务的根本变化以及农村和农民的基础地位都要求城市工商业必须"面向农村"发展。为使城市工商业"面向农村"发展,党和政府主要采取了城市工业"面向农村"生产、组织城市工业品下乡、收购推销农民剩余农副产品、加强工农对话交流等措施。这些措施对恢复和发展城乡经济、巩固新生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78年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大量农民转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寻找就业机会;城乡分割体制逐渐被打破,国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放宽了城镇对农民的户籍限制,自由流动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犯罪机会对城市犯罪的影响机理出发,构建了犯罪机会的三角模型,并借此对城乡结合部犯罪机会的来源、构成及其组合状态的展开理性分析。进一步地,文章提出要建立"控制犯罪机会"的理念,梳理城乡结合部犯罪机会控制与犯罪防控的基本思路,强调把防控策略的构建与城乡结合部的空间综合治理措施相结合,通过"可防御空间"的营造,促进城乡结合部摆脱"城市犯罪高发区"阴霾笼罩,使其进入到全面建设、和谐发展的有序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7.
崔天伦 《旅游纵览》2023,(3):101-10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推进,城镇化率也在逐步提高,这导致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发展愈发失衡。而特色小镇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能够充分发挥其节点调节功能,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培育、打造特色小镇,不仅能盘活这个区域的经济,还能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通过研究河南省郑州市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梳理郑州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归纳出相应的建设发展策略,促进特色小镇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推进,城镇化率也在逐步提高,这导致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发展愈发失衡。而特色小镇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能够充分发挥其节点调节功能,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培育、打造特色小镇,不仅能盘活这个区域的经济,还能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通过研究河南省郑州市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梳理郑州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归纳出相应的建设发展策略,促进特色小镇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沈孔忠 《人文地理》1999,14(4):38-41
本文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的特点及其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村镇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农村村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发挥状况影响甚至决定着农民当前以及未来的生产、生活,决定着农村村镇的发展方向。使农村村镇建设与农村社会化服务建设结合,对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黄金英 《神州》2012,(27):28-28
文化站不仅是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而且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在城市,它以"都市文化"为背景;在农村,它以"乡土文化"为特色。但作为处在城乡结合部的郊区农村,由于同时受两种文化的影响,情况要复杂的多,不仅仅文化形态表现出较多的两面性,而且使得远郊区域内的群众文化工作呈现出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2.
桑才让 《攀登》2007,26(2):12-14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消除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过去36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传统城镇化的理念和路径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关系严重失衡,出现了六大困境:一是"三农问题"和农村贫困化有固化趋势;二是城乡二元结构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三是社会排斥导致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造成城镇内部新二元结构;四是城乡资本和土地要素配置不合理,城市反哺农村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五是城镇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城市犯罪中的边际空间盲区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04,19(1):9-12,91
边际空间在城市的发展、变化中总是处于前沿位置,是城市地域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社会内聚力不强,空间控制能力弱,公共防控系统漏洞多,产生犯罪空间盲区的因素也多,从而形成了滋生犯罪的集中地带和城市犯罪防控的最薄弱地带。本文在分析了一般边际空间盲区普遍存在的空间特征及其综合治理的共性要求之后,重点讨论了"城乡结合部"这种特殊的边际空间的空间特征及其综合治理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段文洋 《沧桑》2010,(3):48-48,8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农民是最有潜力的资源,也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必须大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动性,才能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欧洲城乡关系是对立关系,这是一种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从经济生活层面看,中世纪西欧城乡是共生和互动的:农村向城市供应资源,城市为农村提供工商服务。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共存与互动的静态表象下,城市实际上导引着城乡关系向近代方向的转变。城市最初以极具渗透力的商品货币关系,侵蚀着乡村的农本经济,解构了乡村的封建关系。而当城市因其一定的封建属性而束缚了自身发展时,城市要素又向农村转移,促使乡村工业兴旺,客观上强化了城市和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支配力,并使乡村逐渐变成城市的依附者和从属物。在乡村工业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城市,成为这些乡村工业区的控制中心,近代的乡村城市化模式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7.
《民俗研究》2021,(2):115-121
城市民俗学作为韩国民俗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经历了一个逐渐被认可的演进过程。学界从最初对城乡二元论的认知,到后来形成的城乡一元论观念,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空间格局的出现而逐渐转变的,从而为韩国城市民俗学的茁壮成长提供了更为宽阔的视野。京仁地区作为首都圈,其城乡变迁态势成为韩国城市民俗学研究的重要现场。韩国城市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城市民俗学的探索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楠 《文史月刊》2012,(Z3):277-278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带动第一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然而农民工在转化成市民之前要经历相当长的一个过渡期,这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融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大多处于一种边缘状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如果不能科学解决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的社会养老问题,社会发展将不可持续。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农村社会养老问题较城市更加突出、更加复杂。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的一项法定义务。在我国多数农民参与保险支付能力有限而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主导作用,妥善处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关系,依法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费投入,依法保障农民与城镇居民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全体农民“老有所养”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运行促使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这使得传统的乡规民约在民间的作用逐渐削减。而农村法律与乡规民约的目的均是促进社会秩序的形成并维护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这种目的的同一性也决定了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是完全有可能通过整合的方式达到双赢的效果。在分析了乡规民约与农村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整合须具备的要素并探讨了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