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列辉  朱艳 《人文地理》2018,33(4):121-129
基于1995、2005、2015年的中国国际航运数据,运用枢纽度模型与复杂网络方法重点分析了上海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港口地位变化,结果表明:上海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最重要的港口,联系航线比重上升,范围扩大,强度增强,与东南亚的港口联系最为紧密;中国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航运网络由香港、上海(一主一副)的双中心向上海、宁波、深圳、香港的四中心发展,上海港成为四中心港口之首,上海港和宁波港同质竞争激烈;最后,从港口层面、区域层面、国家层面的角度提出上海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发展建议,包括东南亚发展战略、港口协同发展战略、金字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中国史学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科,在中国学术宝库中具有独特、重要的历史地位。认真清理这100年的史学遗产,科学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21世纪中国史学研究、史学理论的创新注入活力,应是新世纪史学理论工作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骆晓玉 《神州》2012,(15):350-351
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是21世纪中华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关键。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体系中一个分支学科,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自然而然地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关键在于老师。  相似文献   

4.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理解上,由于对继承与创新的不同侧重,学界形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创造的"还是21世纪"理解的"之间的分野;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学界形成了二者是本质同一,还是整体与部分、整体与主体等三种不同关系的论争;在中国应如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学界提出了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逻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逻辑和综合运用各种逻辑等五种不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辛亥革命至今,中国一直面临着"有宪法而无宪政"的困境。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中,中国历届政府制定了一部又一部宪法;除了1975年的"文革宪法"和1978年受"文革"影响的宪法之外,每一部宪法都罗列了许多公民权利,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到实处。如何实现从宪法到宪政的根本转变,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与地理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峰华  刘杰 《人文地理》1999,14(3):51-55
本文阐述了知识经济的由来、内涵、特点、发展趋势和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论述了地理学在知识经济研究中的作用,并指出地理学只有积极参加知识经济研究,才能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里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否则,将进入危机时代。  相似文献   

7.
钟闽 《神州》2011,(5S):58-58
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正>王辉耀、张学军主编的《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状况蓝皮书》一书,于2017年3月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全书计10篇约34万字。进入21世纪以来,新生代留学人员在快速形成,从数量规模到年龄构成,从留学方式到学科、职业选择,从留学理念到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2015年,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委托零点研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作为"时空解释的新手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后GIS技术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而运用于各个领域。尽管GIS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已不是新鲜事物,但总体来讲"这类研究的数量较少,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实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邓小平主张将"睦邻友好"作为中国的周边政策,因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对外关系的方针原则,其核心是"不结盟、不干涉内政、不当头"。尽管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面临的国际矛盾日益复杂与深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拥有五千年历史与文明  相似文献   

11.
内容扎实视野宏阔——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百年》周溯源人类不平凡的20世纪已近尾声,值此新旧世纪交替的重要时刻,各门学科都在回顾、总结20世纪的成就、得失,展望、部署下个世纪的发展,那么马克思主义这一居于指导地位的综合性学科,100年来在我国的发展情...  相似文献   

12.
历史尽管有着古老起源,可作为一门有组织的学科则起始于近代。而社会史正式成为历史学的分支,只不过1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下半叶布克哈特发起的"文化史运动"开始。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中,社会史迅速发展,并催生了诸如"微观史学"、日常生活史等一大批新的史学领域。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敏锐地提出20世纪50年代历史学有一次"重新定向",即"大约从1955年起,历史研究进入了迅速转变和反思的时期"。①而社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中国唯一沿海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亚热带农林土特产品、水电、铝锰锡建材为主的矿产、旅游资源丰富;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地缘政治经济地位突出。迈向21世纪,将进一步完善大通道为主的交通、能源、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结构,建成七大系列支柱产业基地,形成五大经济区的区域开发战略格局,由此而成为中国沿海新兴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正一、西夏学学科的特殊性20世纪初,考古发现催生了几个举世瞩目的全新学科,它们分别是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西夏学。前三个新生学科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号称"显学"。虽然西夏文献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丝毫不逊色于敦煌文献,但由于西夏文字的阻隔,这门学科发展较为滞后,与其在学术研究中应有的地位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15.
曹红婷 《神州》2012,(12):241-241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巳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更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循循善诱,想法设法强化学生实验,增强学生动手机会,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学科的民俗学,其形成基础就是通过"田野"获得文本。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做田野"成为民俗学和相关的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但是,中国民俗学是建立在所引介的西方概念之上的。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反思这些学术概念的历史背景,从意识形态范式转换角度,将其与学科的方法论范式转换共同审视,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为此,提出在观念上以"实地"取代"田野",以"走在民间"取代"走向民间",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同仁的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17.
在晚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史研究和史艺理论的批判作用下,一直在欧洲历史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修辞式的历史观念"逐步让位于作为严格知识和方法的历史观念。在此变革过程中,历史的内涵变得日益广泛和复杂,历史与真理之间的关联也变得更为紧要。而与此相关的是,历史本身逐渐成为一种方法并被广泛应用到其他学科之中,从而使历史在当时的知识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尽管在17世纪中后期,历史和历史学遭受了"历史怀疑论"的攻击并失去了作为知识之范型的地位,但是近代早期的历史变革所引发之结果却并未失效。相反,它们通过与诸多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相结合而开启了欧洲史学的新旅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历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岩画研究发展到21世纪,已俨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了,然而来自国内学术界质疑的声音和疑惑的目光仍绊羁着这门学科的发展,情况一如一个世纪前的欧美。这不能怪国内其他相关学术界,虽然我们可以将其习惯地解释为任何学科的独立都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的发展与积累。不过究其具体原因,应该是我国岩画研究发展的自身动力不足所致。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恐怕与我们研究范式的阙如有关。一纵观中国学术史,贯穿两千年此起彼伏的是汉宋之争。所谓汉学,其发轫可以上溯到西汉末年刘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呈现出新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认为,中国考古学随着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各项阶段性成果的推进与影响下,形成了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正朝着科学化、国际化、社会化、大众化的趋势和方向发展;中国考古学需要与国际考古界加强交流,博采众长,走向世界;作为一级学科的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应是从文物管理机构到文物考古研究机构所共同担负的责任,需要形成一整套既符合中国实际,又顺应中国考古学发展的二级学科的设置,同时培养能够满足考古学发展需要的人才;公众考古是目前考古学新的发展走向,考古界需要转换意识和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坚持考古的纯洁性和道德规范,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与遗产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20.
<正>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号召,落实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促进广东省中国史学科的发展,2014年11月23—24日,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托暨南大学举办了"2014年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国史分论坛"。论坛邀请了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内的两岸四地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多人,收到论文90多篇,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葛剑雄教授、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国强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中国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