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省“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条例指南》规定,我们大体可以将“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非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的民俗和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等;一类是以造型艺术为表现形式的民间工艺,如刺绣、剪纸、雕刻等。江苏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有特色。如民间文学,包括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全省搜集了2亿多字的资料;民间音乐中,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歌,全省发现有12800多首,收入《江苏民歌集成》(上、下卷)的就有1399首;民间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具有文才,素负诗名。1862年石达开转战川、黔、滇时,曾在贵州留下三首“遗诗”,它们是《留题所居民舍》(两首)和《驻军大定与苗胞欢聚即席赋诗》。这三首诗既非镌刻于石碑之上,也未见诸史籍记载,而是口头流传于民间的。  相似文献   

3.
正粤讴是清代中叶流传于珠江三角洲的一种民间音乐曲艺。是由招子庸等人在木鱼、南音的基础上创制的。1904年,香港总督金文泰把它翻译成英文,题名为《广州情歌》;葡萄牙人庇山曾把它译成葡文,介绍到欧美,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注意。后省港各报纷纷开辟专栏,聘定专人写作,使之风行一时。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中称他是"把民歌作为自己新型创作"的人,是"最早的大胆的从事把民歌输入文坛的工作者"。他所创作的《粤讴》是最早的粤讴专集。其  相似文献   

4.
苗族古歌辨     
苗族古歌同时包括文本与唱本:除了学者搜集、翻译、整理的文字文本之外,苗族古歌至今还以唱本的形式流传于民间,且后者是源,前者是流,故而其称谓应引入主位与客位的二元互补.  相似文献   

5.
我出生的时间是公元1984年3月24日上午6点,地点是中国南京妇幼保健医院,所以今天过的是我16岁的生日。我至今不能肯定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出生。我从小到大常听大人们说“他上辈子准积德了”或“她上辈子准没干好事”之类的话。有一句话叫存在即合理,人类的语言八成也不会空穴来风。但是如果真有上辈子,我对上辈子的事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印象。因此我权且将本次生命暂定为我的第一次出生。倘若日后科学发达到能真实准确地测出每个人的“上辈子”,那时再平反也不迟。  相似文献   

6.
殷之俊 《世纪》2023,(5):47-48
<正>我与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世纪》杂志结缘,始于1999年7月,是年《世纪》第4期刊登我《毛泽东王芸生关于“另起炉灶”的对话》一文。这些年来,我在《世纪》发表30余篇文章,自2008年4月退休至今又担任《世纪》特约编审。若问我为什么钟爱《世纪》?我的回答是:《世纪》留下了信史。限于篇幅,暂且记述以下几件事吧。  相似文献   

7.
散韵结合体的“嘎百福”歌,是黔东南苗族民间文学艺术中的艳丽奇葩。它主要流传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雷山、台江、剑河、三穗、镇远、麻江、丹寨等县市的千村万户苗寨,深为广大苗族人民所喜爱。“嘎百福”歌自成一种文学形式传播开后,不但经久不衰,而且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对于“嘎百福”歌的起源、断代以及广泛流传原因等的探讨,对于苗族文学史的丰富发展和理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但是,在探讨与论述过程中,必须持慎重态度,特别是做结论不宜过早。否则,将会以讹传讹,贻误后代。一关于“嘎百福”歌的起源问题,李子和同志在《论苗族嘎百福歌广泛流传的原因》(载《贵州文史丛刊》86年第2期。下简称《原因》)一文中说:“最初在剑河县翁福南、纠洼  相似文献   

8.
陈嘉琪 《民俗研究》2006,19(4):63-85
一、《黑暗传》的价值与定位《黑暗传》是一部保存着汉族的神话与历史,传唱于丧葬仪式的民间叙事长诗,大致流传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附近,也就是古鄂西一带。这一部叙事长诗的流传,是在1980年代大陆田野采录风气盛行的时期,由地方文化工作者采录下来的。最先辑录于《神农架民间歌谣集》1之中,而后受到学界的关注,采录者胡崇峻先生通过陆续搜集,整理了其它的流传唱本,集结为《神农架〈黑暗传〉多种版本汇编》。  相似文献   

9.
正说起来真有趣,第一次知道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名字,是到了大二。那年《城南旧事》热映,我欣赏电影的散文化、诗化风格,还非常喜欢它的主题曲《送别》里的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那境界的开阔、韵味的悠长、微微的感伤格调,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后来我才清楚,这首主题曲的歌词用的是过去的一首诗,作者是民国时代的大才子李叔同。  相似文献   

10.
《开亲歌》,是我省苗族的一部婚姻史诗。它长达万余行,内容丰富,既有苗族原始社会前期的婚姻形态的反映,又系统地唱述了苗族进入氏族社会后婚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不仅对研究苗族古今婚姻形态有价值,且对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一《开亲歌》,流传于黔东南的黄平、凯里、施秉、镇远等县,及福泉、瓮安、镇宁、贞丰、安龙、兴仁、兴义等部分苗族地区。在它流传的中心地带黄平、凯里、施秉、镇远四县,几乎家喻户晓,不少人都会唱。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十年浩劫,现在能背诵整部长诗的,只有少数著名歌手。  相似文献   

11.
韦拔群开创新民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拔群同志既是杰出革命领袖,又是壮族新民歌的开创。1932年他壮烈牺牲后,留下的革命民歌流传于壮乡瑶寨,扎根民间,历久不衰。经壮族中国民间艺家覃剑萍、黄相搜集翻译整理和韦以强记录壮出版的80多首《拔哥山歌集》,仅是韦拔群新民歌园地里的一束鲜花,它以新颖夺目的光彩荣获1979年——1983年全国民间学优秀作品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林旭 《丝绸之路》2006,(9):54-55
岩上滴水滴滴清 滴在龙窝万丈深 捡个石头试水深 唱个山歌试姐心 …… 这首流传在四川丹巴的民歌被称为“啦啦调”,与《康定情歌》的“溜溜调”一道,堪称康巴高原民歌艺术里的一对姐妹花。  相似文献   

13.
白族民间长诗《青姑娘》作为白族民间歌舞曾经广泛流传在滇西北地区的白族聚居区。后来由于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查禁,才逐步衰落了下来;一直到1949年前后,只剩下剑川县的甸南镇、羊岑乡的一些村寨还在流传,其它地方都几乎失传。文章从《青姑娘》与内地《请紫姑》流传地区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方面比较入手,深入分析内地《请紫姑》对白族民间长诗《青姑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要素都会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特点。苗族的语言是在苗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苗语词汇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苗族的历史与文化。本文对黔东苗语部分词汇进行推理、分析,探索苗族历史文化的一些迹象。一、历史悠久的有力佐证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除了苗族民间流传的古歌、传说以及汉文献记载证明了这一点之外,苗语部分词汇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黔东苗语里,“窗子”称之为khangdzaid,是“房孔”、“房沿”的意思!“坐…  相似文献   

15.
已经近10年没有推出新专辑的齐秦,终于出了这张全新专辑。 这张翻唱专辑比起他11年前的那张《齐秦的世纪情歌之迷》,情绪上显得要柔和多了。《齐秦的世纪情歌之谜》选歌的时间跨度之大甚至到了白光那个年代.而那张专辑中的齐秦也是各种演唱情绪交错在一起的,其中最受欢迎的无疑要数《月亮代表我的心》,这甚至都成了齐秦后期的一首代表作了。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11,(10):176-177
已经近10年没有推出新专辑的齐秦,终于出了这张全新专辑。 这张翻唱专辑比起他11年前的那张《齐秦的世纪情歌之迷》,情绪上显得要柔和多了。《齐秦的世纪情歌之谜》选歌的时间跨度之大甚至到了白光那个年代.而那张专辑中的齐秦也是各种演唱情绪交错在一起的,其中最受欢迎的无疑要数《月亮代表我的心》,这甚至都成了齐秦后期的一首代表作了。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我在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参加《苗族简史》编写工作,深感我们苗族的古代史资料,不论从纵横方面来说都极为丰富。不但散见于历代史籍的文献有待于搜集研究,还有残存在民间的生活习俗,亦应加以采择。兹就编写工作中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略抒管见,以就正于专家学者。一、苗族的形成和发展考查苗族的来源,首先应从中国史前资料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嘎百福歌》是黔东南苗族的说唱文学,主要流传在台江、雷山、剑河、施秉、凯里、榕江等县苗族居住地区,内容丰富,举凡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爱情,控诉封建包办婚姻罪恶,争取婚姻自由的英勇斗争;表扬社会上的好人好事,抨击人际关系中的歪风邪气;反映家庭中夫妻、婆媳和前娘后母之间的关系;揭露理老贪财图利的丑恶嘴脸;描绘酒席场合中的欢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6,(3)
正参观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书法馆》,人们往往都喜欢先鉴赏一下王羲之的书法珍品——东晋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唐摹本)。这是为什么呢?其一,因为经过一千六百年的沧海桑田,能流传下来的已是寥若晨星,存世的墨迹大多为唐人钩摹之本,因唐距晋代相近,又钩摹逼真,故仍被视为"下真迹一等"的稀世之宝;其二,因为这件国宝级的书法珍品之所以能免遭湮没,重见天日,回到国家怀抱,其中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上海博物馆珍藏、展出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上虞帖》(唐摹本)~①,  相似文献   

20.
(一) 文化大革命中.武汉民间有一首歌很为流传。那是知识青年下乡后,根据《我爱祖国的蓝天》的词曲套改的。这是一首怀念武汉热干面的歌。这也是我听到过的唯一一首歌颂武汉小吃的歌子。因时间久远,这歌的歌词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于是我打电话找我当过六年知青的小哥询问。或许是想起了往事,小哥带有几分激动的语气说:那怎么会忘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