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小虎 《沧桑》2014,(6):141-14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国学经典中更是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居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的精神与灵魂之柱,其价值历久弥新。阳煤集团长沟煤矿积极更新观念,延伸党建管理文化的内涵,把"国学经典"融入煤矿党建文化,成为了公司党建文化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正国学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古诗作为国学中的经典,行文流畅,朗朗上口,内容丰富。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我们应重视幼儿国学学习,从纷繁的文化杂烩中传承给孩子们最精纯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读者     
《神州》2005,(10)
“邓小平同志说过,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西学东进,古为今用。我们在追逐西方文化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不能再让其沉寂下去了。”北京读者  相似文献   

4.
于丹 《中华遗产》2007,(1):26-31
近些年来,从频频见诸报端的大学国学班,到层出不穷的幼儿经典诵读,传统文化大有复兴之势。可是,质疑的声音也不绝于耳:适用于农业社会的传统经典,真的能解决二十一世纪全球化时代中国人所面临的各种心灵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经典、解读经典?最近热销的《于丹〈论语〉心得》似乎让人们找到了一些答案。该书作者就是从四岁起就开始读《论语》、浸淫经典至今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她对于经典自有一番体味。看于丹如何解读经典,或许能给浮躁的现代人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何永麟 《神州》2020,(5):34-34
易文化图腾金易宝传承了数千年中国易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从悠久的文化传承与精湛的制作工艺剖析金易宝的本质上的精髓,为行业的发展与传承竭尽所能。  相似文献   

6.
蒋灵娟 《神州》2012,(24):36-37
《列子》是道家学派重要典籍,对后世哲学、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寓言作为著作精髓蕴涵丰富的文化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崇尚自然、看淡生死,顺应天命、注重和谐,尊重真善、修身养性,重视科学、轻视经验。《列子》寓言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西学东渐以来,相对于源自欧美的"西学",中国固有之学术逐渐被概括地称为"国学"。从《史记》等国学经典,可以管窥"国学"中"商道"及商业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国诗词,便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周浩 《神州》2013,(18):43-44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明,经过几千年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它支持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世界上存活了几千年,并将继续推动我们伟大的祖国向前迈进,蓬勃发展。在传统文化观念深入人心的年代,人民过着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其乐融融的生活。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对于他们的生活已经无关紧要。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中国传统文化却一再遭到国人忽视,频频发生冲破道德底线的恶性事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日益突显。与此同时,信息流通系统越来越发达,文化发展和创新日益加快的社会大环境造就了多元文化。它严重影响、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如何传承,又是怎样体现的,更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丁希勤 《丝绸之路》2009,(22):99-100
西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思想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呈现国际化趋势,如何正确对待国外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设计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设计师在设计中忽视或照搬传统文化元素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探讨、挖掘传统文化,不断地更新和创造本土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使之成为国际性设计语言,为国际艺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中国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从而使我们的设计在国际上拥有独特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李依娜 《神州》2014,(17):35-35
国学热作为时下的热门话题,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更彰显了国学热普及的情况。大众对于国学的渴望,是国学热发生及发展的基础。然而市场上文化产品的需求与提供,却透过国学热的现象,透露出了些许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优秀的通俗国学作品、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打造健康、完备的传播平台。针对当前国学热中的一些弊端,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待。通过客观分析国学热的现象,正确引导国学的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2.
清末,我们祖国国势趋弱,而列强猖狂,担当兴亡之责的学者苦寻兴国之途,在学术上或倡西化,或主张国学。有些时期,以外来学术为主之势力独领风骚,国学因而沉于民间;有些时期,国学得趁春风,古树枝叶茂盛。1950年至于现在,中国大陆国学有兴有衰,甚至曾有过被“大革命”的一段时期。可喜者,国学多年来已于坦途中发展,当前正处于文化兴盛期。国学或沉或浮,传统文化或兴或衰,道路坎坷,令人唏嘘。虽然历史不堪回首,但是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却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随即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热,如西学热、国学热等,尤其是对国学的追捧,大有趋之若鹜之态。本文着重以国学典籍《论语》中孔子在做人与为学两方面的言行为依据,阐述阅读国学典籍能给我们带来的为人与为学的价值与作用。以启发世人应以一颗踏实之心态对待经典,对待学问,对待浮躁,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素质,而不要盲目追风,因为学问是通过踏实的学习和研究获得的。通过国学典籍的学习和研究,学会如何为学与为人,这是当代学习和研究国学经典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元美艳 《神州》2014,(17):163-164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几千年,以至于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都透漏着中国化气息。这些气息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传承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极一面,摒弃消极方向,促使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使之与我国现代政治文化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15.
国学的兴起,是20世纪的中国,时处复杂的历史背景条件下的大事件,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光返照,熠熠生辉却也明灭一瞬。所幸,世界文明主流重新唤醒了它。20世纪的国学家,将以他们的辉光,引领人类新的文明之旅。  相似文献   

16.
受生存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吴地早期玉文化之内涵实质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易经》为我国最古老的经典,几千年来,固定着华夏民族的思维程式。然令人皆知《周易》而不知《连山》,不知易之真正泉源乃吴地玉文化也。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城市,一个民间创办的的国学讲堂两年坚守,坚持面向公众免费普及国学经典,登上讲堂的都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中国文化书院贵阳国学大讲堂因此让学界赞誉有加。8月20日,"爽爽的贵阳学术交流黄金周"专家座谈会在贵阳国学大讲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座谈会并进行主题发言,阐述大力倡导国学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出科学家应具备更广阔的人文精神,国学应该多一点科学,科学要发掘国学里的科学精神,并对贵阳国学大讲堂传播经典、资政育人、走向大众的做法表示赞赏。  相似文献   

18.
王星 《神州》2012,(9):49
我国现阶段的美术基础教育脱胎于上世纪在借鉴西方绘画与教学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体系,其特点是西方绘画对其影响深重,尤其体现在美术课堂教学环节。这种教学中偏重于西式绘画写生、写实能力的培养,忽视对中国传统美术教学精髓的传承,不利于现代社会对全方位美术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学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正>朱玉麒(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研究分会副会长)国史、方志和谱牒,对应于国家、地方和家族三个由大到小的社会单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文献类型,江苏籍的国学大师顾颉刚先生甚至以方志和谱牒为“我国史学领域尚待开发的两座金矿”。其中数以万计的地方志,就是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的区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历史贡献于世界的独一无二的文献体裁。江苏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注重乡邦文献的保存、方志谱牒之编纂,传统延续,文脉千年,现存本地各级历代方志,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堪称方志重镇。今兹《江苏历代方志全书》的印行,也走在全国方志文献整理出版的前沿,是新时代重要的文化盛事,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0.
胡静 《沧桑》2014,(4):77-7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传统。"和谐、公正、诚信、友善"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