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献上的丰富:首先,《孔子诗论》充分证明了先秦的用诗风气之盛;其次,在《孔子诗论》中,孔子基本是从诗的本义出发来评价诗篇的风格,与后儒定义“风雅正变’说有很大差距;第三,传统诗论中的“美刺”说可以说完全是对《诗经》的误解。对封建时代的一些错误的诗说,《孔子诗论》为我们作了全新的辨正,为我们认识《诗》的本来面目提供了极大的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曹建国  张玖青 《江汉考古》2004,(2):83-88,47
上博《孔子诗论》简以“智”论诗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它与孔子“智”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本文写作所关注的焦点。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上博《孔子诗论》简以“智”论诗反映了孔子“智”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楚竹书《孔子诗论》“类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分析,结合对《诗经》版本形成过程的探讨,得出《诗经》之部类序为《风》、《小雅》、《大雅》、《颂》的结论,同时厘清孔于、《孔子诗论》和《毛诗》在版本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曹建国 《江汉考古》2007,(1):95-99,59
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论《邦风》中的“大敛材”,诸家解释各异。其实,“敛材”就是选举贤才,是孔子“任贤举能”思想在《诗》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字的训诂,历来众说纷纭。但近年来不少有关“冓”字字形的古文字资料和上孔子诗论》的出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线索。从《诗经·墙有茨》形成时代“冓”字字形构造出发,结合上博简《孔子诗论》关于诗义的论述,可以判断“冓”字确应为“室”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后,该书《诗论》部分第二简至第七简引起了学们的注意,因为这些简的上下两端有“留白”的现象。所谓“留白”现象,也就是指简的第一道编线之上和第三道编线之下都空着,字写在第一道编线和第三道编线中间。《诗论》其它完整的简上下端都写满,这种上下端留白的简也就显得相当特别。  相似文献   

7.
《诗经·节南山》中的“节”字,毛传解释为“高峻貌”,此说被后世各家接受。近出上博楚竹书诗论第八简该诗名为“即南山”,但从字形、字义、语法和韩诗旁证等方面加以考证,该诗为“即南山”较妥,“即”为临近之意。  相似文献   

8.
《关雎》在《诗经》中的地位无可比拟,对它的解说也迷雾重重。我们应当充分利用马王堆帛书《五行》、上博简《孔子诗论》以及一些周代墓葬考古乃至田野调查的资料,结合中西学界所取得的有益成果,重新审视这一特别之作。可以说,无论婚礼诗、王室诗、祭神诗还是爱情诗之说,都与对"钟鼓乐之"一语的理解密切相关。就现有文献资料而言,《关雎》确实讲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同时也蕴含着礼重于色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内容十分重要,其中《邦风》部分的竹简编次和注释都有不当之处。本文是在订补的基础上对孔子论诗的体例及部分内容作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上博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一经公布,便在学术研究领域引起了强烈的震撼。鉴于《诗论》对解决《诗经》相关问题所具有的重大价值,学们纷纷进行探讨。特别是关于《诗论》作的研究,更成为竹书整理和研究过程中的热点话题。而由探讨《诗论》作所引发的对于出土献的研究方法的思考,则更应引起学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诗》、史互证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途径,上博简为此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上博简《诗论》“人之怨子”是对于《人之》一诗的评论。《左传》相关记载表明,此诗应当是为春秋后期人们比较熟知的齐国子尾、高强父子之事而作。在流传的过程中,此诗的大部分混入《瞻Mao》篇,小部分混入《小宛》篇。我们将这些内容析出整理后,可以基本看出《人之》一诗的原貌。《诗》中所佚篇章有些是其内容误入他诗因而失名的结果,上博简《诗论》所提到的《仲氏》、《人之》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由出土竹简《文子》看今本《文子》的成书祖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本《文子》的成书问题历来说法不一,199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简整理小组在《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文子〉的整理和意义》一文中,提出了“残本”一说,但由于文中缺乏深入论证,学术界对此并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通过比较《文子》今本与简本之间的差异以及对今本中不见于简本文字来源的考索,从三个方面论定今本《文子》确是据一种残本《文子》增补而成。  相似文献   

13.
森和 《江汉考古》2006,59(2):73-79
本文对“楚帛书”(包含第二帛书和残帛书)上有关月名与历法问题的文字和图像进行了基础性研究,认为子弹库楚帛书群中可以看到边文月、十三行月和楚月名三种月名,并尝试就其对应关系与历法作了再验证。我们还以五行说为指标,通过对“日书”以及“卜筮祭祷简”进行比较,指出楚帛书群的年代可能接近九店楚简“日书”。同时就子弹库楚帛书群的史料性质以及定位及今后的课题研究简单地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一生治学处于"知难"的挑战下,而不被时人理解。在此心理事实基础上,针对考据学派、义理学派和辞章学派的解《诗》理论,他建构出以兴象和诗教解《诗》思想。包括重视《诗》的情感性和形象性;以《礼》约《诗》,设身处地的理解《诗》产生的时代语境。最终实现合考据、义理、辞章为一家的学术理想。章学诚的这种解《诗》思想以明道的角度,揭示了《诗》的本质特征和源流意义,贯彻了与之相始终的"六经皆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诗、乐同源,合而不同;诗与乐府,并存不悖。汉乐府曲辞分为二途,一者采诗被乐,率多闾巷风谣;一者文人之辞,其中郊庙之辞,大半《诗》颂四言,故称诗而已矣。而文人五言虽杂乐府之中,然与民谣殊类,又异郊庙之辞,后世遂称古诗,姑且以为分别;魏晋以下文士所拟,大率其辞之流,于是概称古诗,且与乐府对举,以专后者之名,竟以汉世为宗。究之古诗、乐府,初则其义相即,并无截然分界,唯以后人所见,方有判然之别,而其对举互异,要归民间采诗与文人所作,二者分途,卒成两体。  相似文献   

16.
周波 《江汉考古》2006,(3):85-89,73
本文借助于最新的红外线照片,对九店楚简中几个字的释读提出了新的认识;同时通过对藏简的重新整理,新发现了为《九店楚简》一书漏收的两枚竹简。  相似文献   

17.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这一句子在《诗经》中出现了三次,从《毛传》开始,历代主要著述基本上都把"田畯"看作管田的官员,并在此基础上把"喜"理解为高兴、或者享用馔肴,这些理解不够全面。本文结合原诗上下文,在通过对相当数量的相关书籍资料考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田畯至喜"是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田畯"是农神或者或者兼有传授农技职责的主祭人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以禅喻诗”是一种经验性的类比思维,“禅”与“诗”都是复杂的范畴,难以笼统论之。前者涉及禅语、禅法、禅理、禅趣、禅宗有关宗派、参禅的活动(态度、方法等)、禅家之妙谛和禅宗公案故事等;而后者则涉及诗人、诗派、作品、读者四大方面,进而包容构思、写作、赏析和评论等活动。”所谓“喻”则取譬喻之意,表现为一种通过将“禅”与“诗”进行类比,最后诉诸于“诗”的思维方式。本文主要分“何以以禅论诗”、“何为以禅喻诗”、“如何以禅喻诗”和“从《沧浪诗话》看以禅喻诗”四个部分,分析了“以禅喻诗”的存在原因、意义内涵、思维方法和在严羽《沧浪诗话》中的具体表象,以实现对其较为全面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9.
《诗·木瓜》篇出自民歌 ,其主旨原为馈赠以结好 ,采编者对于其主旨加以变化 ,成为一篇讽刺和揭露佞人之作。汉儒将其作为“美齐桓公”之作 ,宋儒则以为是“男女相赠答之辞” ,当代专家则多将其视为爱情诗。上博简《诗论》表明 ,它的主旨应当是对于工于心计的谗佞小人的揭露。由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士大夫在采诗、编诗过程中变化民歌主旨的情况。《诗经》中所保存的一些民歌往往就是这种变化后的结果 ,而不是它的原创状态。《木瓜》之篇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20.
自明代嘉靖朝中后期,明人编辑汇刻女子诗歌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不惟数量不菲,抑亦质量上乘,形成明前文学史上罕见的编纂女子诗歌的热潮,中国古代女性诗歌长期以来受冷落、处边缘化的状况得到消解与改观。明人所纂女子诗集在中国传统文献学与文艺学上具有多方面的创辟,具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特质,它们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