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乃至许多青铜时代的遗址或墓葬中,常见出土一种中间带穿但又多为不同形制的石制工具——环状物(本文暂从环状石器),但人们对它的用途感到茫然不解。过去有不少中外学者曾对它进行过专题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启发性的见解:有人认为它是古代人们使用的“一种砍砸用具,或是一种原始武器”;有人主张“实是最早的  相似文献   

2.
蔡明 《华夏考古》2014,(1):38-50
微痕是石器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细微使用痕迹,包括线状痕、光泽等,可以说明石器的加工对象和作用方式,为石器功能研究提供较为直观的证据。本文通过对自制石器加工不同对象的模拟实验结果的认识,再对陶寺遗址石器的微痕进行观察,进而判断石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微痕分析作为研究石器使用方式及其功能的方法,为考古学家所关注。微痕分析始于对石器上使用痕迹的观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该方法目前存在研究对象有限、实验方式单一、实验选用石料偏少、实验者性别偏差、实验标本使用方式的对比研究简单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更多开展磨制石器的微痕分析、石器多种使用方式的微痕实验,以及不同材质石器的微痕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乐文化是下辽河流域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新乐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玛瑙、煤精制品等遗物,其中石器出土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本文对新乐遗址出土的石网坠、石磨盘、磨棒、石镞等各类石器,从石材选用、制作工艺技术、用途及其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谢莉  吴雁  谢光茂 《南方文物》2015,(2):121-123
革新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遗址。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发掘,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制品,还发现两座墓葬。年代为距今6000-5500年前。本文对该遗址中出土的一件石拍进行观察,并就其制作工艺及功能和用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昙石山文化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新石器晚期文化代表,昙石山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等物质文化。石锛是石器中的重要品种,也是昙石山人日常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实用工具。昙石山文化的石锛形制多样,作为一种复合工具,也会有着不同的装柄方式及用途。本文以昙石山文化相关资料入手,力图对昙石山文化石锛及其装柄模式等进行梳理与还原。  相似文献   

7.
新石器时代多数石器需要安柄使用,但木柄之类的有机质遗存极难保存。由于南湖等地具备特殊的埋藏环境,良渚文化带柄石器的实物竟有成批出土。本文首次公布这些珍贵的装柄石器实物资料,并系统介绍了良渚文化带柄石器出土的历史和现状,对带柄石器的安装和使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相信对良渚文化石器的研究能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岳石文化方孔石器发现之后,对它的用途一直认识不太清楚.经对新出土的仰韶文化方孔石器的观察和研究,可初步推断,其应为远古时代的乐器--方孔石磬.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上山遗址上山文化时期的部分石片石器进行了微痕和残留物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打制石器的功能包括收割水稻、芦苇、莎草等植物,也有用于竹木加工等多功能用途。水稻从野生到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数千年。收割行为是是人类对植物干预并促使其进化产生的方式之一。本文结论与之前的关于水稻植硅体和小穗轴形态学的研究相符,说明在上山文化时期人类已经利用工具对水稻进行收割及利用。同时,本文也对中国南方更新世晚期出现的典型小型石片石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凹窝石器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分布范围较广、延续时间较长的一类石质工具,学界对其使用功能的判断不尽相同,多停留于主观推测的层面,缺乏深入细致的论证过程。通过与国外人类学材料对比分析可知,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凹窝石器至少有一部分是作为钻木取火工具——钻帽而制作和使用的。这一认识可以为研究史前时期的取火技术提供一个新的着眼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张之恒 《华夏考古》2001,15(4):84-87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相继出土“环砥石”,有的发掘者将其命名为“石钻”、“钻头” 等。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8年11月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发掘出土1件“环砥石”,称为“石钻”①。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 1979年11 月至 1980年1月在桐乡县罗家角遗址第1层和第2层各出土1件“环砥石”(图一),发掘报告称其为“钻头”,并认为“这类钻头,可能与石器钻孔技术有关”②。这种石器的命名之所以会产生错误,是由于对“环砥石”的用途不明所致。 一、环砥石的用途 环砥石作为一种制作玉石器的工具,在我…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在世界各个区域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石器时代,但由于各地区石器原料的不同。其他矿物资源使用的不同,经济、社会和艺术文化的不同等原因,造成各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石器的种类、石器的加工技法、石器的功用、石器的贸易、石器的产业规模、以及石器在社会和经济中的地位等多方面的不同。比较而言。  相似文献   

13.
东莞村头遗址基本没有磨制石器的制作生产,属于石器消费型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种类在较短时期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同类石器的不同使用阶段都有发现。村头遗址石器的形态会随着使用及修整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由成品、修整、改制、废弃不同阶段组成的石器生命史。不同类型磨制石器的生命史有所不同,采用动态类型学的方法研究村头遗址的石器,发现这些石器都会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可据此了解华南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殷墟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石器,但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已经进入复杂社会阶段的殷商时期,石器的研究应当先利用多途径的推理方法,结合遗址内部情况确定石器的功能,然后"透石见人",从不同角度对当时社会的生产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殷墟王裕口南地遗址出土石器的研究为我们探究石器在生产技术分析、遗址功能和性质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凹石是华南史前时期常见的石质工具之一。针对其使用方式和功能的推论和研究,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出土了大量凹石,对其类型、颜色、质地、体积和重量,以及器表残留的使用痕迹等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认识凹石的使用方式、功能及其与穿孔石器的关系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敖汉旗榆树山、西梁遗址出土遗物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发掘了敖汉旗孟克河右岸的榆树山和西梁(千斤营子)两个遗址.所出遗物与兴隆洼文化同类器相比,筒形陶罐与之相差较大,石器、骨器中有许多相同的器物,如石锄、石刃骨鱼镖等.西梁遗址所出的钻孔石器和环状器很有特色.艺术品中陶塑人头像和骨笛令人瞩目.根据其碳-14数据测定,两处遗址年代均为距今5000年以前.  相似文献   

17.
穷物理     
<正>破土器、庖厨刀还是铡草刀?三角形石刀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和青铜时代早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状的石器,其功能众说不一,不少考古学家认为它是作为农业工具使用的"破土器"。通过对湖州毘山遗址出土的两件商代三角形石刀进行微痕分析,并与采用复制石器进行实验考古后所得到的微痕进行比较,可知毘山三角形石刀不是"破  相似文献   

18.
三角形石刀是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和青铜时代早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状的石器,其功能众说不一,不少考古学家认为它是作为农业工具使用的"破土器"。通过对浙江湖州毘山遗址出土的两件商代三角形石刀进行微痕分析,并与采用复制石器进行实验考古后所得到的微痕进行比较,可知,毘山三角形石刀不是"破土器",而可能是用来切断植物茎叶的铡刀。  相似文献   

19.
羊子山土台遗址位于成都市北郊,在距成都大约1公里多的川陕公路西侧。1956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考古人员对土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弄清了土台的建造时代、构造、用途,在发掘清理中,还于土台基址以下的地层中发现了五件打制石器(原编号分别为:羊A37、羊A38、羊A39、羊A40、羊A41)。在成都平原史前遗物发现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打制石器的出土,可以说是很珍贵的,它无疑对成都史前时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遗憾的是,由于原报告对这五件打制石器的性质等认识比较含糊,并且也没有再作更深入的探讨,长期以来也还未有人对它  相似文献   

20.
沅水下游旧石器第二次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沅水下游14个旧石器地点的地理环境及石制品概况。这些地点一般位于河流的二~三级阶地上,新出石器属于华南砾石石器传统。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和石器(含使用石片),石器有砍砸、尖状、刮削器及石球等。打制方法以锤击法为主,极个别的由砸击法打制而成。时代为旧石器早期后段至旧石器中期,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