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常其邑、屡迁其都是商人的一大特点,它成为探讨商人活动地域的依据。屡迁之邑,是指商先公、先王的居邑或都城(以下概称为都邑)。各都邑由何王(公)所迁,迁在何处,前人有过不少论述。 有关商人屡迁的最早记载见于《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后人多认为这是指成汤以后至盘庚时,商人共迁过五次都。这五迁之都的地名,在西晋《古本竹书纪年》出土之前还不完全清楚。《史记.殷本纪》与《书序》都列出四迁之地:仲丁所迁之隞(嚣),河亶甲所迁之相,祖乙所迁之邢(耿)以及盘庚所迁之殷(亳)。而在《古本竹书纪年》中,五迁之都齐备,即除有司马迁等所言之四地(邢作庇)外,还有南庚迁奄的记载,“于今五邦”得到了证明。同时可知,这五迁之地不包括成汤之亳都。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此似无异议。 至于成汤以前商先公之所迁,部分地点在先秦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但在两汉时期的文献中却  相似文献   

2.
“隞都”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1年《文物》第四、五期合刊"试论郑州商代城址——隞都"一文,以较多的篇幅描述了郑州商代遗址,断定:它就是仲了迁隞的都城(隞、敖、嚣均同)。1961年第8期《考古》刊载了安志敏同志"关于郑州‘商城’的几个问题",对原文中的有些问题,特别是地层叠压打破关系,前后发表的文章中有不相符合之处、提出了质询。我们除了同意安志敏同志所提的儿个问题外,还有几个问题也想提出来,进行商榷、探讨。  相似文献   

3.
商代王都考古研究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也是灿烂的古代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的历史时期。据《史记·殷本纪》、《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从商汤建国到殷纣灭亡,共经历十七世三十王。相当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商代王都曾先后换过六个地方,即汤居亳、帝仲丁迁于隞(一说嚣)、河亶甲居相、祖乙迁于邢(一说为耿,又一说为庇)、南庚迁奄、盘庚迁殷。早年发现的安阳殷墟,被认为是盘庚迁殷以后二百七十三年的商代晚期都城。但对盘庚迁殷前的商代王都情况,在解放前几乎是一无所知。建国后,郑州商城和偃师尸乡沟商城的发现,使人们对盘庚迁殷前商代王都的认识,为之耳目一新。商代考古在中国考古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对商代王都的研究,又是商代考古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论南亳与西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汤的都城亳究竟在哪里?我们认为,汤先居南亳、后徙都西亳。《书·立政》日: "三亳阪尹",《帝王世纪》云: "殷有三亳。……南亳偃师,即汤都也。"又云: "殷汤都亳,在梁,又都偃师。"《史记·殷本纪》正义曰:"汤即位,都南亳,又徙西亳也。"尽管"三亳"  相似文献   

5.
祝容  曹汉刚 《收藏家》2008,(6):51-54
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并以郑州为都城,称为亳都。至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城于殷(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地区),至帝辛(纣)止,因此后人把商也称“殷商”。以盘庚迁殷为标志,商王朝可分为前后两期。  相似文献   

6.
小双桥遗址是近年发掘的商代大型遗址,遗迹有宫城、宫殿建筑、大量祭祀坑,出土遗物有金箔、青铜器、原始瓷器、玉器和表面有朱书文字的陶缸等,这些都说明它不是普通的聚落遗址。小双桥遗址的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的仲丁都隞基本一致,存在的时间与文献中仲丁自亳迁隞的时间吻合,因此推断该遗址为商代之隞都。  相似文献   

7.
正商代按照传统的划分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商早期和商晚期。"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从开朝国君汤开始,直到盘庚,一共延续了20位商王,最早定都于亳地(今河南省商丘),后多次迁都,这一段历史我们称之为"商汤";盘庚时期又迁都到了殷地(今河南省安阳小屯),史称"盘庚迁殷",在这里延续了12位商王,我们把这段历史称之为"殷商"。商早期出土的玉器非常少见,鉴定特征不明显。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商代玉器,基本上都是商晚期也就是殷商时期的制品。殷商是传统高古玉收藏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一、殷商玉器的玉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盘庚迁都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民 《史学月刊》2001,(2):16-21
盘庚迁殷,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自奄迁于今之安阳洹南之殷墟,即今之小屯村一带.然而在今之洹南的考古发掘中,很难找到盘庚、小辛、小乙三王时期的文化遗存和遗物.随着考古发掘的扩大和发展,我们认为,盘庚始迁为漳南洹北的殷墟,历经小辛、小乙时期,至武丁时,都城稍稍南移,遂移至今洹南殷墟.盘庚始迁之漳南洹北,文献上称之为漳南之商丘,又可称亳、称殷.它与洹南之殷墟合则称之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墟),析则分别称亳与殷.由于盘庚、小辛、小乙居洹北仅二十多年,析称的史实遂被“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记载所湮没,致使人们忽略了盘庚始迁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殷商都北蒙(也称殷、殷中、殷墟),据近代考古发掘知道,自盘庚迁殷至殷亡,未再迁都。殷都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及其周围地区,今日通称为殷墟,意为殷都的废墟,或殷代旧都。古籍所称殷墟,则多指殷人所居之地,范围较大。殷亡之前,殷都自不存在成为废墟的问题。殷亡之后,什么时候成为废墟呢?史无明载,方志也未提到。一般认为周武王灭殷后渐渐成为废墟,但却难确切指其年代。由  相似文献   

10.
论成汤都亳及其以前商人之八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汤都亳,史有明载。而亳之所在,则众说不一;并由此而又有自南亳迁西亳之说①,实于史无据。今河南偃师尸乡沟已发现有商城,并被确认为成汤都亳之所在②,在此一问题上的混乱似亦不应该再继续下去。本人认为,成汤之时,只此一亳;而成汤以前之八迁则为契居蕃,一迁至砥石,二迁至商,三迁、四迁至东都、商丘,五迁至邺,六迁至都,七迁至赞茅,八迁至亳。试予论之。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上,商代历史和今河北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盘庚迁殷以后,商的王都在殷,即今河南安阳殷墟。《史记·殷本记》载:“纣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置其中”。正义:“《括地志》云:‘沙丘台在今邢州平乡东北20里’。《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沙丘,皆为离官别馆。’”沙丘在河北平乡东北。至于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所谓王畿,  相似文献   

12.
《中原文物》2011年第2期刊发《郑州商城相关问题研究——纪念郑州商代遗址发现60周年》一文,作出郑州商城不是(商初)亳都,商丘一带为汤灭夏前的亳邑之地,偃师商城是汤都西亳,郑州商城后为仲丁之隞都等判断,其论据与论证方法多存可商.  相似文献   

13.
微子封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子启助周武王伐纣,被封于孟渚之滨(今山东曹县),筑庙曰薄(亳)邑,奉祀其父帝乙,不久老死其地,曹县因有微子墓以及亳邑之设。周公成王东征后,迁微子之侄、微仲之子稽于宋(今河南商丘),立为宋公亦即商公,奉殷先祀,另建宗庙于其国都,即南亳,以备日常之祀。后世附会汤之“景亳”或“景亳之会”在曹县,即北亳,以及成王封微子国于宋等,都非事实,而且造成商汤之亳与微子封邑的长期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14.
盘庚自何地迁殷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硕 《中原文物》2003,8(4):46-52
有关盘庚从奄都或邢都迁殷的观点,疑窦颇多。盘庚曾以奄、毫、殷三地为其政治中心。盘庚并非直接从奄或邢迁往殷地,而是经历了从奄迁“河南” 之毫、又从“河南” 之毫直接迁殷等两次迁都。“河南” 之毫可能在郑州商城,而非偃师商城。其中第一次迁都的原因与盘庚意欲振兴商王朝有关,长期洪水泛滥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可能是盘庚第二次迁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在1986年曾发表《偃师西亳说的困境》一文,西亳说的困境主要是郑亳的兴起造成的。由于偃师尸乡沟发现了早期商城,西亳说又找到了起死回生的考古学根据。虽然郑亳说的攻势仍然很强,但是并没有真正打乱西亳说的阵脚。当时的形势是:偃师商城上空飘荡着西亳说和桐宫说两面大旗,郑州商城上空飘荡着郑亳说和隞都说两面大旗,旗鼓相当各不相让,直到今日,两军对峙仍未取得共识。五十年代在郑州发现了25平方公里的商代遗址,在遗址中发现一座商代城,城垣周长约7公里,城内发现大面积的宫殿基址。通  相似文献   

16.
秦九都八迁的路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秦九都八迁的起迄路线 ,一般认为是由甲至乙、由乙至丙式的依次相递迁徙。事实上秦都邑迁徙的路线并不都是如此直线式的 ,而是有部分的迂回。本文着重讨论了秦的首次迁都和文公、献公的迁都路线 ,认为秦的首次迁都并非一般认为的由西犬丘迁至秦邑 ,而恰恰相反 ,是由秦邑迁至西犬丘 ;文公的迁都氵开渭之会 ,非迁自氵开邑而是迁自西犬丘 ;献公的迁都栎阳 ,非迁自泾阳而是迁自雍城  相似文献   

17.
殷墟卜辞所记毫地即‘亳土’所在地,也有单称作亳者,兹分别录之如下:癸丑卜其又亳土…《甲》1640…亳土叀小牢《粹》21戊子卜其又岁于亳土《京》3950…于亳土御《粹》20…亳土又雨《佚》928土即社,王国维释社云:“…土字,卜辞假为社字。《诗·大雅》:‘乃立冢土’,《传》云:‘冢土,大社也;’《商颂》:‘宅殷土茫茫’,《史记·三代世表》引作‘殷社茫茫;’《公羊僖卅一年传》:‘诸土祭土’,何注:‘土谓社也, ’是古固以土为社矣。”是知亳土也就是亳社。在商人的祭社活动中,以对于亳社的祭祀最为隆重,卜辞中记录商人祭社也以祭祀亳社的活动为最多,且祭祀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究  相似文献   

18.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我国奴隶社会形成于夏代前期,发展于夏代后期和商代前期,强盛于商代后期和西周,瓦解于春秋。从公元前十六世纪初商汤灭夏桀,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纣,相传十六代、三十一王,历时六百年左右。商王朝的地域很大,东濒大海,西达陕西西部,南逾湖北、江西,东北至辽宁西部地区。在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创造了驰名世界的商代文化。《史记·殷本纪·集解》说:“自汤至盘庚凡五迁都”,《尚书·盘庚》篇也说:“不常厥邑,于今五邦”,商代前期,从商汤到阳甲(十代、十九王),在四百年左右的时间内有五次迁徒。从地域上来看,在河南中部、东部、山东西部,沿黄河两岸一带地方迁移。商代的后期(公元前十四世纪末至十一世纪),自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  相似文献   

19.
北魏洛阳城和北邙陵墓——鲜卑遗迹辑录之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元五世纪末,拓跋统治集团为了进一步与汉族地主阶级相勾结,以保持其对黄河南北广大领域的继续统治,决定自平城南迁洛阳。洛阳自古以来即是汉文化的中心地区。迁都洛阳,必然引起北方鲜卑各族和中原地区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间的迅速融合;也必然加速北魏政权的彻底封建化。《洛阳伽蓝记》卷二记永安二年(529年),南朝梁人陈庆之自洛阳归来后,"钦重北人,特异于常",并说:"自晋宋以来,号洛阳  相似文献   

20.
1990年初,山西省平陆县商代前庄遗址出土了一批惟商王室祭祀所用的青铜礼器,即青铜大方鼎、大圆鼎、铜罍等重要文物。据《史记》载:"自契至汤八迁。"《荀子·成相篇》云:"契玄王,生昭明,居於砥石迁於商。"实际上,昭明所居之"砥石"就在今平陆县东沿河一带的大祁村、粮宿村、鱼林村约15公里范围之内。粮宿村东部发现的商代前期城址,便是昭明之都。粮宿商城当年的主人就是前庄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