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发生于民国时期婺源返皖运动(1934—1947年)是由于婺源行政改隶江西引发的请愿运动,由于本次事件引发的政治抗议运动折射出多种面相: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社会精英普通民众之间的政治博弈,由于文化、治安、风俗习惯、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婺源民众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使婺源重回安徽。这个事件中,婺源民众以徽州文化及其代言人朱熹为号召,发起四次政治抗议运动,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婺源改隶江西损害了婺源民众特别是婺源茶商的切身利益,婺源茶商与茶农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引发了新疆社会的政治变迁,这种政治变迁对新疆民众的内在观念的冲击是巨大的,并在当时民众的社会心态的转变上得以彰显和印证。民国初期新疆民众传统社会心态的近代化主要体现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伦理道德这三位一体的文化结构的解体。  相似文献   

3.
赵巧艳 《人文地理》2011,26(6):67-71
在剖析现有研究忽视民族旅游与社会性别互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在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框架内可以实现二者统一的观点。然后以龙胜金坑梯田旅游与红瑶女性角色变迁为调查对象,借助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四个关键概念--场域、惯习、资本和策略,很好地解释了金坑旅游与红瑶女性角色变迁的互动机制。研究表明:场域的变化提供了社会性别功能发挥的空间,不同的社会性别在不同的场域内依靠自身所拥有的资本形式,通过相应的内在策略实践与外在偏好选择实现了不同资本功能的转换,资本功能的实现又生成并强化了惯习的形成,并最终表现为场域结构的优化与功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地名研究的批判主义转向,注重地方命名时地方意义的生产、再生产以及争夺。文章以黄岩岛地名的演变为例,研究其地名变迁背后的政治博弈。研究表明:①黄岩岛的地名演变是中、西方话语体系下国际行为主体政治角力的过程。②中国的黄岩岛地名演变彰显的是中国对其无可争辩的主权;西方殖民者的黄岩岛地名演变展示近代以来对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殖民统治;菲律宾当局对黄岩岛的更名,谋求建构国家认同、侵占更多海洋岛礁资源。③地名是集体记忆解构与重构的纽带和国家权力博弈的指示物。中国对内应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唤起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对外提升国际话语权,通过国际舞台阐释对南海主权维护的法理依据和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甘青地区地名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学术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与学术转向。学者继承了古代沿革地理注重对古地名考证的研究传统,并将蒙、藏等少数民族语地名作为研究特色,同时注意挖掘地名蕴含的区域文化内涵,丰富地名研究的面相。但当前的研究仍存在理论方法单一,学术视野有限,对地名变迁与区域社会关系探讨不足等问题。今后甘青地区地名研究首先应当建立甘青地名信息系统服务于学术与社会,同时将地名置于甘青地区整体史脉络中进行考察,注意挖掘地名及地名变迁所反映的区域社会人群关系,进一步推进甘青地名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6.
正如众所知,传统民间信仰和祭祀习俗攸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世界,并作为社会文化史研究之一重要现象日益引起中外学界的关注。明清时期,徽州传统民间信仰具有多元性。近年来,随着徽州地方文献和民间文书新资料的不断发掘和整理,有关徽州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与信仰习俗的研究逐渐成为可能,亦日趋受到相关学者的  相似文献   

7.
民国徽州家谱的族规家训所见职业观的变迁是革新与保守并存,保守多于革新.从职业观变化的内容看,主要是废除了以士为先和走科举取士的条文,主张让子弟接受新式教育和适者生存的职业观,传统职业观中有关农工商等职业的内容变化不大.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民国时期徽州的近现代工商业发展缓慢,传统职业观的革新缺乏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基础,传统的农工商业仍是多数人谋生的主要手段.而徽州是明清时期和中国近现代时期发展具有典型性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民国徽州族规家训所见职业观变迁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推见民国时期基层社会职业观变迁的实态.  相似文献   

8.
当代民间文化在国际化、现代化和地方文化复兴的趋势下,受到外部多方力量的影响,进行资源和价值重构,逐渐形成了资源化和遗产化的两大趋势,并呈现为多种可能性,深刻影响着其自身的变迁与发展。从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动态场域与权力话语、民间文化的价值重构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研究民间文化是如何进入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公共层面而发挥作用,可以揭示其当代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王贵生 《民俗研究》2011,(4):199-209
花儿会是花儿民众主体共同拥有和相互适应的主位语义场,与行政、商业、学术等外层话语体系构成的客位语义场相对而言,是由歌声、歌者、歌场三大元素即时组成的一种文化生态结构。花儿会所营构的文化空间,滋养和保持了生命的野性,调适了文化心理的健康平衡,使人找寻到终极精神归依,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块不可或缺的精神牧园。  相似文献   

10.
何文珺 《神州》2012,(7):12-13
徽州,曾经是安徽的文化图腾。史海沟沉,古徽州已在地图上消失,只作为古地名留存在尘封的历史里。徽文化,曾与敦煌学、藏学形成掎角之势。一个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一个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的宗教废墟,一个富可敌国人文荟萃的桃源世界……  相似文献   

11.
李鹏  封丹 《人文地理》2015,30(2):58-64
最近三十年出现的地名研究的批判性转向,使地方命名的政治过程成为地名研究的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从化温泉这一著名旅游地的地名变更过程的研究,对我国地名变迁的政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一个地方的命名是一场复杂的政治经济角力过程。"从化温泉"这一地名在历史的演变中拥有了令人瞩目的"符号资本"价值,成为中国政治体制中不同尺度行动者积极争取的对象。处于上层尺度的行动者通过政治事件与营销不断累积"从化温泉"的政治符号意义,使其成为国家尺度的地方范畴。而处于下层的地方政府则通过地名转移使用赋予"从化温泉"以新的地方意义。在这场围绕地名的争夺中,地方社区与地名的历史联系被边缘化甚至消除。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地理学界对传统地名学进行了批判转向,地方命名中的文化政治过程成为研究核心。本文以2017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春市为例,在批判地名学的背景下,借鉴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对1800—1945年间长春街道命名过程进行文化政治分析。研究发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长春街道命名成为不同政权控制下各种力量争夺的战场,形成清政府控制的长春地方力量、俄国殖民者力量和日本殖民者力量分区控制下的街道名称,争夺加深了城市内部分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殖民者为隐藏其妄图永久占领东北并实现霸权统治的野心,在其划定规划的“实在国都事业区域”进行中式命名,却隐喻了明显的归顺色彩。  相似文献   

14.
15.
Although the critical turn in place name study recognizes the central and contested place that toponyms hold in people's lives and identity struggles, little work has explicitly analyzed place naming rights in terms of social justice, citizenship, and belonging. We introduce readers to the naming of streets for slain civil rights leader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use two brief case studi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USA (Statesboro, Georgia and Greenville, North Carolina) to discuss the barriers that hinder the creation of a landscape that truly reflects the teachings of King. Naming opponents, sometimes with the (un)witting cooperation of black activists, impose spatial, scalar limits on the rights of African America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reet naming process and to appropriate the identity of streets outside of their neighborhoods, even though challenging historically entrenched patterns of racial segregation and marginalization is exactly the purpose of many street naming campaigns. The case of King streets prompts us to think about place naming as a mechanism of spatial (in)justice, demonstrating the fundamental role that geography plays in constituting and structuring the processes of discrimination or equality.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宁夏中卫县地名文化景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卫县域内地名的字频、来源、文化景观进行定量分析。借助GIS技术,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接合,进行分析,并建立专题地图,使其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异可视化。研究得出,中卫县地名景观反映了中卫县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两山一漠夹一河的地形地貌的自然环境特征,蕴含了中卫县域内独特的边塞文化、移民文化、方言文化方面的信息。并在空间上表现出,地名密度和人口密度分布的正相关性,山水类地名分布与地形地貌的一致性,军防类地名分布与长城的紧密相关性,方言类地名分布与交通的负相关性,而姓氏类地名在各乡镇都较多,分布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7.
Toponyms are frequently the outcome of a creative process, a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by the local inhabitants at the time of naming. They often survive changes in the local landscape, thus becom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landscape dynamics or changes in land use. In this contribution we provide a systematic synchronic analysis of the toponym brüsáda (burn) in Canton Ticino. In total, 182 instances of place names containing brüsáda were recorded, of which 102 cases (56.0%) were localised. Based on oral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local people or on archival documents, it was possible to group the selected toponyms into different meaning classes such as burnt building, exposed sites, pasture-land and others without any indication (classified here as generic). On the basis of etymological, topographic, documentary, bibliographic, and historic evidence, as well as proxy-archives (such as charcoal in lake sediments), we hypothesise that most of the toponyms associated with pasture-land – and probably also a large portion of the generic toponyms –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abit of using fire to clear brushwood to improve pasture-land or to eliminate tre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practice of pasture-fires appears to have been a very well controlled and targeted activity in medieval times. In contrast, pasture-fires became very frequent and uncontrolled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up until the Second World War. Our study confirms the usefulness and suitability of toponymy,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for eco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s of past environmental and land-use changes.  相似文献   

18.
浅谈区域地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地名研究是从不同角度对一个地区地名的研究。它是地名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并对中国地名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地名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研究一个地域地名的总体特征 ,地名的命名、含义、分类、分布、价值、演变、管理以及不同区域地名的比较等。区域地名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文献考证、数据统计、比较分析、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