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在清代,满族社会的急剧变革和进步,使统治者看到了教育的重大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倡导,曾经出现了满族封建教育的高潮。它迅速使满族摆脱了落后状态而在中原站住了脚跟,从而也把中国的封建社会推上了顶峰。以后,满族的教育虽然不断适应清王朝的衰败而改变形式,但终究同中国的封建制度及科举制度、教育制度而同归于尽。回顾清代对满族教育制度及其过程,对于了解满族知识分子产生和发展,清政府的教育政策及其沿革以及发展今天民族教育的大好形势,可能不无裨益。笔者把清代的满族教育粗浅地叙述如下,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满族,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而满族食俗,则是构成这些风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满族的民族生活和思想的一种反映,并与民族的历史紧密相关,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民族的特性。本文仅就清代满族在民间和清宫中的有关食俗,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3.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汉族人民的伟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雕版印刷产生于唐朝中期,宋朝又发明了活字印刷。到了明末清初,印刷技术已经日臻完善而且相当普及。因此,随着满汉人民相互交往的日益增多,印刷技术传人满族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条件和可能。而促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直接动力,则是满族人民译书活动的兴盛。随着满族社会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满族统治者清楚地认识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道理,因此,在崇武的同时,大力加强文治,积极吸收汉族的优秀文化。在入关之前,皇太极就在盛京设立了文馆,集中了一批兼通满汉文的人,…  相似文献   

4.
满族古文化遗存问题,一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长期以来,持“满族巳同化,满族古文化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之论者不乏其人,认为满族历史文化悠久,固有文化遗存似应存在者亦有之。近年来,随着北方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翻译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满族古文化遗存情况,文化内涵及历史地位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即在此基础上,试对满族古文化遗存作一粗浅探讨,以就教于诸位同道。 一 满族古文化是指满族共同体形成前,满族先世世代创造、积累并传承下来的丰姿多彩的文化遗产,旧谓迹古斯文化的一支,我们称之为古女真文化。  相似文献   

5.
朱可伦 《满族研究》2016,(3):101-103
满族及其先民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自然的、原始的多神教.其原始文化综合体的特质,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研究满族萨满教对于了解这种古老的原始信仰,了解满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文化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1,(1)
正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大少数民族政权,满族的先祖为肃慎族,起源于白山黑水之地,发展到辽金元时期的女真人就是其中的一支。1125年,由于女真人建立了金朝,因此大量女真人进入中原,并长期与汉人杂居融合,仅有少部分女真人还生活在北方偏远地区,而明末清初的女真人(即后来的满族)就是这些部族的后裔。骑马狩猎是满洲先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因此为适应骑射的需要,清代的满族服饰在继承汉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之外,也加入了大量本民族的元素,设计出了方便、实用又自成一体的服装。  相似文献   

7.
8.
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发掘和整理少数民族在科技上的贡献,旨在提高各族人民的自信心,为人类作出更大的成绩。关于满族早期的数学发展情况,缺乏文献的记载,但《满文老档》中已有数和量,可以推测满族的数学来源于社会的实践如马市的交易等。至于汉文化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批有文化的汉人降附;二是汉文书籍的传播和翻译。满族数学的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则是在清朝统治全国以后的事,下面就入关后满族的数学发展史进行论述,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清初,为了反击沙俄的入侵及加强东北北部边疆的开发和防御,清政府任命萨布素为首任黑龙江将军。率邻吉林、宁古等地的满汉八旗官兵驻防瑗珲等地,并派部分满族进驻齐齐哈尔等地。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腐迁入齐齐哈尔,这里便成为黑龙江满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满族及其先人一直信仰萨满教.从先秦的肃慎人到清代的满族一直保留着萨满教的信仰.由于历史的原因,满族的萨满文化逐渐淡化与消失.本文以多年的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呈现满族萨满文化的兴衰过程,探讨消失与遗存的原因与特点,为萨满教传统的转换与创新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十七世纪中叶,满族自东北一隅的建州进入辽沈,继而入关南下统一全国,随着其政治地位的改变,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起了重大的变化,礼仪风俗也有许多演变,主要是被汉族的儒家礼法所同化。特别是在丧葬习俗方面尤为明显,“自疾革以至成服,大约  相似文献   

12.
满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1635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后被逐步演化成满族,从此满族历史进入了新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满族无论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则反映了满汉民族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东北满族烟俗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紧密相关.在长期吸食烟草的过程中,满族民众不但采用多种吸烟方式,而且把吸烟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礼俗.  相似文献   

14.
李程  王俭 《满族研究》2016,(1):115-118
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又有相当一部分保留在民间,尤其是满族聚居地区.为了更好的挖掘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在辽宁省民委及各市县民族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从2012年开始,在省内满族聚居地区陆续开展了"辽宁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收录编撰"工作.本文即是在调查收录的基础上,对辽宁省内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做一详细梳理,以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这些珍贵资源,从而推动文化抢救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东北满族文化教育简论张杰清代东北地区的满族文化教育,发韧于辽东,盛行于吉林、黑龙江,并给东北其他各族人民以重大影响,构成区域文化的突出特色,是研究东北亚文化的基本课题之一。一个民族教育的发展对其文化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努尔哈赤本身就具有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满族诗坛上不但出现了众多的男性诗人,而且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妇女诗人,她们的诗歌为满族诗坛乃至清代诗坛增添了光彩。由于她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个人的经历和文化修养也不尽相同,在诗歌表现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就存在着差别。同时在封建社会妇女与男子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差别,使得她们的诗歌所表现的题材要较男子狭窄,但笔法却要细赋,感情的意味更加浓郁。作为一种文学艺术,诗歌价值的标准并不仅仅用所选用的题材来衡量。有题材极好而诗歌不佳者、有题材虽小而意境深邃者,故不能说妇女诗登不上大雅之堂,也不能说妇女诗均不如男子之诗,各有所长罢了。从这个角度和认识出发,我们才能对妇女诗作出公允地评价。  相似文献   

17.
清代满族人物传说丰富多采,是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学遗产,在我国民间文学园地中独具一格,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满族人物传说是以特定的历史环境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所创作的故事。在满族历史发展中做过一定贡献的,在历史上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或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联的人物,大多都有传说。而那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口碑文学中更成为箭垛式的人物,往往形成故事群或系列传说。  相似文献   

18.
满族世居白山黑水之间。其地山高林密,江河纵横,禽兽麇集,鱼蚌游衍。数千年来,渔猎一直是这一古老民族的重要经济生活。早在先秦时期,满族先世肃慎,即以“楛矢石砮”精于射猎而闻名于中原王朝;汉、晋时期的挹娄,南北朝时期的勿吉,隋、唐时期的靺鞨,承其先世之俗,“人皆善射,以射猎为业”,而金代女真,尤“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以射猎为国俗;清代满州,虽渐以农耕为业,但仍然保持尚骑射、好渔猎之风。其渔猎之法,世代传习,因时制宜,形成了颇具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渔猎风俗。一,狩猎  相似文献   

19.
20.
大清定鼎中原前夕和之后一个半世纪,在满汉文化思想接触、碰撞、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中,清帝出自居安思危、巩固皇权和延缓政权衰落周期的目的,在皇族宗室子孙、八旗子弟及中枢臣僚中开展民族传统教育,强调“力戒汉俗”、“不忘满洲骑射旧俗”,并将其视为“祖宗家法”和与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的基本教育之法。自太宗至仁宗嬗递六代,其间因各朝政治形势和教育针对性的变化,发生诸多修正,由此反映出社会进步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