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苏州依水而缘,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此,苏州的老弄堂,也无不例外地成为了苏州流水生活中的一个依附或停顿。同时,这也注定了苏州的老弄堂,要比江南其他城市的老弄堂多了一份如水一样的轻柔与舒缓。所谓性格决定生活方式,正是苏州老弄堂那份与生俱来的舒缓,才孕育出了姑苏城的悠闲、恬静的生活节奏及苏州人精细、柔和、淡雅的处世之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苏绣之精致、园林之幽雅、评弹之细腻、昆曲之柔美、檀扇之轻盈;才有了花乌风月、倜傥细腻,柔情与蜜意相融的"天堂",才有了亭、园、塔、桥所相映而成的那份画意诗情以及寒山寺久久回荡的钟声。如果说姑苏城的慢调性格是由流水萦绕而成的话,那么一条条掩映在小桥流水中的姑苏老弄堂,便是慢调苏州的一个被浓缩了的城市表情。  相似文献   

2.
旧史以"淫"、"杀"、"战"三字概括完颜亮的一生有失公允.本书指出完颜亮之"淫",实与女真的接续婚有关,不能用汉族礼教来看待女真人婚俗.完颜亮所杀之人主要是宗室贵族,目的是加强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至于讨伐南宋,意欲统一中国,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本书作者排除历史偏见,客观公正评价完颜亮的一生,是一本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3.
西塘 《风景名胜》2008,(8):84-85
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著称。这一显著的江南水乡古镇特色,注定了西塘的老弄堂与桥、廊棚之间的密切关系。弄中有桥,桥连着弄,弄连着廊棚,而廊棚内又有着许多隐秘的老弄堂,这就是西塘古镇老弄堂与众不同之处。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一样,虽然西塘的老弄堂,也分宅弄、连街弄及水弄三类。但由于镇内河道纵横交错,家家临水影,户户枕溪纱。因此,在许多时候,老弄堂的分类是非常模糊的。有时候,明明是一条连街弄,但行之尽头,却是一个石埠头。连街弄与水弄的概念,顿时被小河里的波光所迷离。最让人感到迷惑的是一条老弄堂内,连街弄、宅弄、水弄三元素齐全:一头是宅弄、一头是水弄,中间是连街弄。因此,在古镇西塘要分清楚每一弄堂的特性类别,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幸的是,不管是曲折的,还是坦荡的,每一条老弄堂都能"通幽",且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4.
"即"、"既"是殷墟甲骨文中一对常见的字。一般情况下,"即"从"皀"从"卩",像跽坐之人就食之状。"既"从"皀"从"旡",像人食毕口转向身后之形,二者区别明显,很早就被考释出来。但甲骨文又有其复杂性的一面,同一个字有多种异构存在。过去或因对文字构形认识不准确,或甲骨图版模糊不清等原因,常有把"即"误释作"既",也有把"既"误释作"即"的情况。本文从"即"、"既"最常见的形体出发,结合相关甲骨卜辞辞例,对"即"、"既"二字的构形加以辨析,并对与"即"、"既"相关的文字做出新的考释。  相似文献   

5.
雨蔚 《风景名胜》2008,(8):82-83
六十多年前,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浮华、阴柔、颓废,充满物质欲望的"十里洋场"。在这"十里洋场"中,上海人的生存空间,大都被定格在石库门老弄堂里。虽然他们的行为意识与生活方式,都非常时尚、摩登,然而,在这份时尚、摩登的背后,隐约着的却是一个个被物欲折磨得嘘唏不已的身影。上海人喜欢用"海派"这个词来褒扬他们的生活。从狭义上来看,这所谓的"海派"其实就是一种非常自我的小资意识和物质欲望。正是这种有些另类的"海派"意识与行为,才造就了上海老弄堂的"洋径帮"意识及形态。高大或雕花或堆塑的西洋式石库门,连接的是一条条弥漫着浓郁的市井生活的老弄堂。把最欧化最精致的石库门与最普通最市井的小巷融为一体,这就是上海老弄堂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秋子 《风景名胜》2008,(8):80-81
在苏州,有雨的日子总能营造出一份别样的恋情。一把油纸伞,一条湿淋淋的青石老弄,我的梦便沉浸在苏州老弄堂里了。在苏州诸多的老弄堂中,太监弄是一条充满诱惑的美食之弄。所谓"天堂是苏州,吃煞太监弄",说的就是太监弄的美食。  相似文献   

7.
眼下,历史学科凋零,各大学的历史系,如果不改成旅游学院,基本上就招不到生。即使个别顶尖大学,如北大和北师大,有全国最好的历史教授、丰富的藏书,优秀的学生也日渐减少。在某些有权势者看来,做历史的,如果不能给大佬做传,也不能为地方政绩修史,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用处。在一般老百姓眼里,历史既不能当饭吃,历史学者也没有手艺换饭吃,当然就是无用。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一听说历史两字,则避之唯恐不及。费尽了牛劲,顶多也就是找个文秘之类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雨蔚 《风景名胜》2008,(8):64-73
说起江南的老弄堂,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于是,一条条原本默默无闻、或曲或直的灰白小弄,便有了一份扑朔迷离的情感。与此同时,江南也因此而多了一份悠长而又浪漫的表情。江南弄堂一般都很狭窄、幽长,再加上弄堂两侧高墙的遮挡,因此弄堂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只深锁在江南烟雨中的洞箫。冬去春来,寂寞芬芳,忧愁彷徨以及旧梦与往事,似乎是它恒久不变的主旋律。所谓"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新洞天。"说的其实只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对生活在弄堂内的人来说就是他们最普通的生存空间,但对整个江南文化来讲,却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这么说,弄堂就是江南的命脉。从高空俯瞰这些间隔交错在现代建筑与老宅之间的弄堂,它就像是一条条纵横交织的记忆线条,把江南的昨天、今天都编织在经纬之间。这其中既有最普通的市井生活、故事和传说,也有昔日名人的轶闻趣事,更多的是属于江南的历史文化,以及江南人家的那份难以割舍的精神依托。于是穿行在江南的弄堂之间,便成了一种解读江南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9.
提起袁世凯,人们除了想到银元"袁大头"外,还会想到"窃国大盗"四个字。但时下有人也不以为然,认为"‘窃国’的帽子老袁戴了一百多年足够了",而今应该给他评功摆好摘帽平反  相似文献   

10.
王京 《民俗研究》2020,(4):44-52
日本民俗学研究重镇神奈川大学的学科建制中,并没有"民俗学",而是名为"历史民俗资料学"的研究生课程及学位设置。这一略显奇特的名称背后,既反映了民俗学研究与资料的关系、民俗学与史学的关系在日本的历史发展,也有着从资料角度奠定文化研究之基础的构想与期待。对此加以梳理,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日本在此方面的经验,同时对于思考中国民俗学乃至人文社会研究今后的发展路径,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的编钟主人曾侯(月與文)(與),也就是曾侯乙墓出土铜器铭文中的曾侯(尸月與)(■),是曾侯乙的祖父。一号钟背面右鼓铭文"燮"字之后的第一个字,应释为"(言就)",可能读为"就","就"有归依、俯就之义。铭文"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意思大概是说:周王室已经衰微了,我因此和顺楚国。这说明,曾侯之时,曾国已经与楚国交好。  相似文献   

12.
章清 《近代史研究》2019,(6):102-122
20世纪初年以来,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的成长,不但影响近代中国史学观念的变化,还改变了"存史"的方式。因此,治中国近代史的学者面对的既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也是史学观念与史学方法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其带来的影响是,历史书写所揭示的"有",往往是基于"普遍历史"所昭示的"目的论"立说;而过于关注这样的"有",舍弃的很可能是更为重要的"无",况且"无"所呈现的实际是另外的"有"。关注历史中"无"的一面,既可以突破"有"的樊笼,也有裨于呈现"无"所包含的"有",重建近代中国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史学中的诸种"社会史",多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探究其演变特点,这反映了中国史学的政治史书写传统的社会化、世俗化转向。"社会史"书写的演变,既反映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在近代中国史学界从进化论一家独大到日趋多元的演变特点;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史家的历史书写理念,从以中国历史为西方理论作注脚,到回归历史学本位的趋向。与之相关的史学社会科学化,同样经历了从辅助"史料考订"到进行"历史解释"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卜桂林 《世纪》2020,(1):84-87
浙江嘉兴老市区中心的勤俭路上有一条椿树弄,弄的东面是嘉兴妇婴保健院的大院。就在这条一百多米长只有几十户住民的小弄堂里,几十年前并肩走出了三位大师——王蘧常(1900-1989)、唐兰(1901-1979)、谭其骧(1911-1992)。勤俭路与椿树弄拐弯角上的二层高、三间宽、前后院的街面房是谭其骧的家。  相似文献   

15.
傅张红 《神州》2013,(10):203
美国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历史教育是进行公民教育的途径之一,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国民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教育,并且历史教育也是公民教育必不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华泉 《文物》1975,(12)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在中国历代史籍中是有大量明确记载的。但是,为老沙皇鲸吞中国领土辩护、为新沙皇扩张主义鸣锣开道的苏修御用"学者"们,却采用了一种纯属诡辩的手法。他们说,"远东地区绝大多数民族根本没有他们自己以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的史书是"被人歪曲过的",经过了"后来的改动",常常是"带有后期抄录者和编纂者加工痕迹的"。他们以为,这样一来便可以由他们随心所欲地歪曲历史,编造"黑龙江的土地几千年来就属于我们"之类荒唐无稽的神话了。诚然,这一地区的许多土著民族,过去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也没有自己的史书。  相似文献   

17.
正说到老兵迟暮,许多人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而说到老将首先想到的是"廉颇年七十",其次是"黄忠年六十"。那么,廉颇真是大器晚成吗?他年轻时就没有出色的作为吗?一廉颇之所以在人们印象中是老年的形象,缘于"长平之战"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两个历史典故。这两个典故预先给廉颇贴上了年老的标签,但仔细梳理廉颇的生平却发现一个有趣的情况:在廉颇与蔺相如上演"将相和"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史学月刊》2015,(3):137
<正>内容简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中,哪些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历代帝王们钟情的定都之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她们展现出来怎样的文化特质?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程遂营教授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一座城市的特点,书中将一一为我们讲述:"金"之西安——这座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究竟是什么样的?又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西安?"中"之洛阳——历史上,洛阳为何会成为十四朝都城?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又给这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问我为什么热爱曼谷,这个问题就如同"我为什么去过那么多次曼谷"一样既难以回答又显而易见。泰国旅业局内人pim对我说曼谷变了,庞大、拥堵、人多,"已经不是我以前熟悉的那个曼谷了";海外置业地产商王先生发给我的消息里只有两个字"售罄",那栋位于湄南河左岸的楼盘里没有一个人会说泰语;在落地签  相似文献   

20.
崔志伟 《沧桑》2008,(1):209-210
南齐永明诗人谢朓诗作清新流丽,婉约秀美,无论其咏物诗、山水诗还是为数不多的闺怨诗都有婉而不露,含不尽之意于象外之美。其许多优秀诗作汲取了其同时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所提出的"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及"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