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以后的“五溪蛮”,分布在今湖南的湘西州、黔阳地区大部、邵阳地区西南部和贵州的黔东南州东部、铜仁地区东部以至四川的酉阳、秀山一带,即沅江流域的一大片地区。魏晋以降,中原大姓纷纷流入五溪,在唐宋时期,形成五溪大姓统治。关于五溪蛮的民族构成与五溪大姓的来源,笔者已有专文论述。本文主要探讨五溪蛮地区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2.
汉代地方社会广泛地分布着豪族大姓,无论在中原核心地区,抑或在边陲地区,只是正史不一定以大姓、豪人、豪族称之而已。笔者认为地方豪族大姓早已融入官僚系统,成为郡县掾吏,乡里亭长,甚至已是百石以上的地方长吏,其家族成员散布在官僚结构之中,有广大的关系网络。本文尝试从亭长及其部下切入,认为负责逐捕盗贼的亭长,以及其部下求盗、亭候、亭父等人,其出身颇有来自地方大姓者,当中谨守法规的亭长也有些像循吏的爱民,惟具体的事例说明,有部分大姓合谋犯法,仿如群盗。笔者考察边陲地区的盗贼作恶为乱的情况,当中盗贼、群盗,也颇以地方大姓为首,因此笔者认为盗贼、群盗与地方大姓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间有很多是重迭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北朝封氏诸墓志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北朝封氏家族成员诸墓志颇勾引人注意,对了解北朝时期有关历史与大族门阀状况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封氏家族是在冀州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豪族,大量成员在北朝各国任职。这些墓志详细记录了其成员的历任职务、主要功绩.同时补充了封氏世系,为深入了解北方大姓之间的婚姻关系、政治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有的还包含其它历史资料,如封魔奴墓志中对祈雨活动的记载便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战国至西汉时期“夜郎”的地理方位,是在关于夜郎的讨论中,争论得最热烈的问题之一。论者多以《史记》中“夜郎者,临牂牁江”,“浮船牂牁江”的记载为主要依据,从夜郎与牂牁江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推断夜郎的地理方位。由于除《史记》而外,如《汉书·地理志》(《汉书·西南夷传》系抄《史记·西南  相似文献   

5.
一、夜郎文化源于牂牁文化 《管子·小匡》曰:“(齐恒公)九全诸侯、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群舸、不庚、雕题、黑齿、荆夷之国。”“注曰皆南夷国号。”说明春秋时期已有牂牁,且它是南方一个较大的古国,其名号才能与吴、越等春秋大国并立。春秋之后,牂牁国衰,其国中夜郎部落兴起,至郡国并存之时,仍是以牂牁而不以夜郎作为郡名。  相似文献   

6.
提起高秉坊这个名字,现在知道的人并不多。但他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极为重要的痕迹。这是因为,高秉坊不但与中国“四大家族”的孔祥熙关系密切,而且还是中国直接税的开创人。每年的7月1日为台湾的“税务节”,以此纪念1936年直接税的开征。直接税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国民党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7.
浔阳翟氏是北朝时期才移居敦煌的.作为敦煌当地的新门,翟氏家族经历了兴起和发展阶段,而促进翟氏族势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翟氏与敦煌士族间的相互通婚.至归义军时期,翟氏通过与张氏、曹氏、慕容氏、阴氏、马氏等豪宗大姓的联姻,最终确立了世家大族之地位.  相似文献   

8.
一牂牁是贵州古代史研究中,继鬼方之后,争论较多的又一个重大问题。“牂牁”一词,最早于《管子·小匡》,与吴、越、巴、荆、(瓜长)、不庾、雕题、黑齿等词并列,谓为齐桓公首霸时,南方闻风拱向之国。但因《管子》一书,每多后人依托,《小匡》上举各词,是否后人附会,且上举各词或为国名,或为族称,或为地望,本无统一含义。故“牂牁”是否为一南方古国,历来并无人提及。及至清道光前后,我省学人独山莫与俦、遵义郑子尹,及宦黔之邹汉勋氏,分别负责编纂都匀、遵义、安顺三府志时,才引据《小匡》条文,认定“牂牁”为  相似文献   

9.
贵州及其附近地区,在夏代以前称赤水。为《夏书·禹贡》荆州西南裔(贵州东部地区)和梁州东南裔(贵州中部及西北部)的荒服地区。殷商时称鬼方。春秋战国时为牂牁、夜郎、且兰、漏卧、句町、靡莫等国地。并为楚黔中郡,秦黔中郡(秦占楚地),同时也有百越、百濮人所占地区。秦朝时为黔中郡、象郡地,并有且兰、夜郎等国在郡中。汉时,为武陵郡、犍为郡、牂牁郡地,并有夜郎、句町等小国在郡中(对上称县)。后为牂牁、兴古、夜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简介     
从中华民族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之后,汉文献上不断地然而却是零星地记述着布依民先民的片断历史。布依族历史堪称悠久,考诸史籍,布依族先民是古代“百越”族群系统中的“骆越”支系的居民。汉以后,史称“蛮”、“俚”、“僚”、“蕃”、“夷”“仲家”等。本族多自称布依。解放后,人民政府尊重民族意愿,于1953年统一定名为布依族。春秋时期,辖及黔境布依族地区的古牂牁国,是一个正处在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  相似文献   

11.
陈尚敏 《上海地方志》2023,(3):39-46+94-95
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家族对其生活的地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往往被冠以“望族”。值得注意的是,自隋唐科举制产生之后,“望族”的建构途径逐渐由原来的世袭或军功变为科举。至少在明清时期,“望族”基本是由科举建构起来的。尝试用“科举家族”的概念代替传统的“望族”,其意义在于凸显科举制对传统社会的型塑,赋予“望族”以新的社会学和历史学意涵。清代甘肃修志156种,其中可以考知的由科举家族编纂的有11种,涉及的科举家族有7家。虽说科举家族编纂志书在清代甘肃并不普遍,但这些志书多为上乘之作,其中四种被民国史志学者张维誉为陇上名志。另外,科举家族编纂志书也是其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清宫戏衣不但式样繁多,做工精致,而且戏衣材料质地优良,织造工艺精湛,衣料图案纹样千变万化,色彩艳丽丰富,其中不少是我国明清时期织绣品中的瑰宝,亦是研究我国明清织绣工艺的重要资料。由于这些戏衣的穿着者是宫廷豢养的教坊女优、“内学”和“外学”艺人、习艺太监以及外来供奉承应的民间戏班优伶,他们的社会地位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对于追求世界知识。航海探险的精神自古有之:而且比之西方航海家来毫无逊色。据近代中外考古学家研究。在中南美洲委内瑞拉和墨西哥一带地区,已经发现不少遗迹,足以说明秦始皇时代的探险家徐福,曾经率领过一批海员,以“求仙”为名,横渡太平洋,先后到达日本、檀香山、中南美洲等地。甚至有些人没有回来,成为我国最早的海外“华裔”。日本国的“秦氏”家族,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中华大姓中,陈姓列第五位。陈姓是中华大姓中繁衍和分化能力最强的姓氏。从陈姓中分化出的姓氏有60多个,其中胡、田、孙、姚、袁、夏、陆等也都是前100名的中华大姓,如果把这些姓氏人口加在一起,数量十分惊人。与位列中华第一大姓、源于陈地鹿邑的李姓相比,我们会发现,李姓的特点是外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商家,不但善于商业经营,而且善于宣传自己。明清晋商在他的经营过程中,尤其注重商业的门面包装和宣传。明清晋商的包装首先从为商号起名开始。在明清晋商的队伍中,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家族———乔家。祁县乔家之所以从清朝前期乔贵发时期的一无所有,发展到清朝中后期乔致庸时期的家财万贯,纵然有多种原因,但精于包装,善于从点点滴滴推销自己,无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如,乔家在包头开的第一个铺面叫“广盛公”,———这是乔家发家始祖乔贵发为自己的子孙留下的第一个响当当的、经过经心筹谋而起的名字。其中,广”:范围上大无边,数量上…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近代货币中,白银流通货币——银锭占有极为显著的地位,这些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银锭之内,有一类主要流通于川康地区的椭圆形银锭又是银锭家族中的“大户”,它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税收制度等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未见有系统、深入地论述、  相似文献   

17.
西晋末年李特、李流领导的流民暴动的性质,多数同志认为是农民起义,是阶级斗争,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说:“李特率领的入蜀流民是农民起义”,“(?)人李氏虽然是略阳大姓,领导这次暴动的其他流民领袖,也有不少是秦、雍六郡大姓分子,但是并不改变这次斗争的性质。即阶级斗争的性质。”甚至还有的同志把李特及其继承者所建立的成汉政权说成是农民政权、农民的武装割据。这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从入蜀流民的阶级关系,在宗法封建性土豪劣绅领导下流民运动的非阶级斗争道路,以及流民暴动的性质三方面来论述,提出对这次暴动性质的不同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平越(今福泉)之名始于明洪武初,其地古为牂牁,战国、秦为且兰国邑,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为牂牁郡治且兰县,史称故且兰邑,隋唐置宾化县,是古牂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明代以来,几经沦桑,或卫或府,或州或县,《明一统志》称平越“边方冲要之地,苗蛮丛聚之墟”,平越历近六百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福泉县,本文为便于叙述仍称平越。平越地处黔中,是京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正处在紧急抢救时期。我们抢救的不但是有深厚历史内涵的建筑、建筑群和聚落,而且是我国文物建筑的丰富性、系统性和全面性。要从“古老”、“寺庙塔”、“宏伟壮丽”、“精雕细刻”的片面性中跳出来,放眼去看城市、乡村中貌似平常却蕴含重大价值的平民百姓建筑、各种功能的建筑。它们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多绘有壁画,这些壁画不但反映了我国丧葬文化的内涵,也标志着该时期绘画艺术的转变和发展,透过这些墓室壁画即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可以分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甘肃地区所出土的几座魏晋时期墓葬中的壁画深刻、生动地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全貌,也折射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生产、生活等诸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