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稚隆是明代万历时贡生,嗜好<史记>,他汇集万历四年以前历代研究<史记>的优秀成果,撰成<史记评林>.此书并非明代的一些摘抄、评点本可比,它不仅收录了历代研究<史记>的精华,且其间亦渗透着凌氏的真知灼见.此书为后世研究<史记>在内容、体例和版本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不能因其名为<评林>,就否定凌稚隆研究<史记>的成就以及<史记评林>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史记》、《汉书》中都有“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一语,如淳与师古对其解释各不相同,而且两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之句读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史记》在我国的历史叙事文学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本文就对这部著作以文学的角度对其历史的叙事特点进行一番分析,主要从其故事性、抒情性、通俗性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对这部作品的文学性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楠楠 《神州》2011,(11):8-8
《史记》在我国的历史叙事文学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本文就对这部著作以文学的角度对其历史的叙事特点进行一番分析,主要从其故事性、抒情性、通俗性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对这部作品的文学性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文元 《文史天地》2003,(10):26-27
司马迁《史记》本纪以炎黄开篇。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文革”时什么都不祭祀了,还是要偶尔提及炎黄,因为炎黄算是中国文化的底线,把炎黄掀翻了,“中国人”也就不存在了。显然,“炎黄子孙”之称谓反映了中国人对权力的服膺。炎帝黄帝彪炳史册,都是因为他们握有权力。正因为他们权重,后人才把一切光环都投射到他们身上,把一切发明创造也都附会到他们身上——炎帝(有炎帝即神农氏之说)尝百草,几乎发明了一切当时最需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清明 《文史天地》2007,(7):58-59
本文提出了个如何读史的问题。亦望读者各抒己见翻开旧报,发现《大家文摘》有篇转载的短文,说“《史记》算不上严谨的史书,充斥了神话、  相似文献   

7.
《史记》因其开创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形式,从而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了划时代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史记》记述与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与方法,揭示司马迁如何依据人的特性,理解并说明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史记》的史学价值不仅在于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历史编纂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说明,体现了我国史学中关于嵢说淖晕乙馐兜木跣选K裕韭砬ㄋ吹牟唤鍪且恢掷繁嘧胄问剑且恢终嬲庖迳蠉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8.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影响至巨,但经过漫长的流传与辗转抄刻,难免错讹.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史记>一书的校勘研究一直非常重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9.
李鑫 《沧桑》2008,(6):170-171
《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的倾心巨作。司马迁创建的纪传体写作模式更为后世的史家所采纳,成为传统官修史书的写作体例。纵观《史记》全书,贯穿着司马迁的许多写作理念,如,批判地继承了先秦诸家思想、注重"人"的色彩、在写作人物时保持客观性、力求真实地反映历史原貌。分析《史记》的写作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历史写作亦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建国后《史记》研究书目内容方面的主要成果,指出《史记》具有系统的史学理论和述史方法,它所蕴藏的能量和价值很大一部分没有释放出来,需要深入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荀子和司马迁都是儒学发展的代表人物,两者都融合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史记·孟荀列传》对荀子记载的事迹颇为简略,所以关于《荀子》与《史记》的关系很难说清楚,本文试图从天人关系方面入手,展示司马迁与荀子思想的异同,从分析其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这对于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依据历代《史志》及官、私所修《书目》所载《史记》的录情况,在手检目验国内外现存《史记》诸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献的记载,详尽考察了《史记》诸本的承继和流传轨迹,为《史记》版本系统的确立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13.
朱晓玲 《神州》2013,(1):15-15
"中庸"作为儒家最高道德标准,为司马迁继承并将其应用于《史记》,使这部史学巨著散发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之魅力。本文试从思想内涵、人物评定、史学思想等方面入手,辨析《史记》中所蕴含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4.
对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中的6条标点和3条校勘提出讨论并加以辨明。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是在顾颉刚先生主持下,博采诸本所长整理而成的,故而校点精当,是《史记》研习者的首选版本.但《太史公书》本身博大精深,且年代久远,在传抄过程中又难免讹误,这都使得中华本《史记》在断句与文字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欠妥之处.断句失当的原因,主要有因不明地理而误、兼承误为单承、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点断错误以致张冠李戴、“而”字之前断否不当、因信任“三家注”而误、因不谙文体而误、因错解词义而误、时间副词归属不当、当属前而属后、人物语言未用引号、专名号与书名号使用不当、官职间当用顿号而不用、因失校而误等.文字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有夺文、异文处理不当、校勘不精等.  相似文献   

16.
南宋学者洪迈纂有《史记法语》一书,专辑《史记》中的嘉言美句成编,而其所著《容斋随笔》中有数十则关于《史记》的评论,涉及对《史记》所述史事的评论和对于《史记》本身的批评,其中亦多关于文字表述者。而《容斋随笔》的有关评论正是有《史记法语》作为基础。洪迈在研究《史记》文字表述上,所论深刻,并具有鲜明的审美色彩,对后世《史记》研究领域的拓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中华书局整理本《史记》中存在的校点问题,参照《史记》的其它传本,结合有关资料,撰成札记20则,进行讨论辨正。  相似文献   

18.
《史记》与兵书、兵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与兵法关系密切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 )创设《兵书》体例 ,总结兵法思想 ;(二 )以兵法为史料 ,为兵家立传 ;(三 )以兵法理论为指导描写战争 ;(四 )依据兵法原则评论战争得失和将领才能。  相似文献   

19.
中外现存《史记》古写本数量可观,近百年来《史记》写本研究分为写本的著录、校勘以及传播研究三个阶段。即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是著录、影印新材料而不及细考。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上世纪末为第二阶段,学者开始比勘写本文字,研究文本特征,并试图构建传本谱系。本世纪初以降为第三阶段,研究者尝试新的研究思路,较为注意写本本身的文献特征。检视《史记》古写本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我们反思传统文本研究的不足,继续推进写本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冰 《沧桑》2013,(2):41-42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述往事,思来者"中,冷静刻画人世间的真相;以人为本著史,成就一个个人物传奇。在他的笔下,不仅记述人物做什么、怎么做,还始终关注他们的精神品格,彰显了太史公伟大的人本主义精神,让我们透过历史,借一次次"抉择",还原人生的本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