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刘阐明了我们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既为我们党80年来的基本经验作了精辟总结,又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新时期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胡适去世后,世人给他镌刻的碑文是:"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3.
胡适与蒋廷黻都是20世纪较有影响力的中国留美学者,都曾经十分关心现实的政治,也曾不同程度地参与政治活动,虽然同样受过西方教育,他们的政治主张却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政治价值思想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这一思想,探究其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政治价值思想的核心、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标准三方面论述邓小平政治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5.
6.
解放战争时期,介于国共之间的中间派别对于战后中国的内政外交有一套自己的主张,这就是兼亲美苏、调和国共,所谓用苏联的经济民主来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创造中国自己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他们中的许多人强调中间力量,尤其是自由知识分子在实际政治运作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许多设想,成立民主国际就是其中的重要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过长期曲折道路已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起来的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党在历史上最重视民主政治的时期之一。抗日战争一开始,毛泽东就非常重视民主问题,他说:“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为了实现民主,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主宪政是胡适一以贯之的最大政治追求。《独立评论》时期,胡适的民主宪政思想是其宪政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在"民主与独裁"的讨论中做了充分阐述。而这一切,与胡适自身的学术修养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胡适毕生喜谈政治,而所言所论又多与实际政治格格不入,鼓吹一生的自由主义主张,势必与国民党一党专制发生冲突。于是,无休无止的论战,几乎耗费了他生命的大多时光,他所孜孜以求的西方民主政治理想,也在口诛笔伐声中被无情湮没。《胡适为何挨了四十年的骂》一文,讲述了大名鼎鼎的胡博士如何走过可悲可叹而又传奇的一生,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两个飞跃"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实现第二个飞跃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 势。河南农村共同致富的典型--刘庄、南街、竹林,从发展村镇企业入手,促进农业现代化生 产,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并且在农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集体收入比重占据绝对优势。这种既适应 了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需要、又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了 "两个飞跃"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在令大多数中国人长期困惑的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上,胡适化与看来同自己的固有文化大不相同的现代世界新文化泰然相处,并怎样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的新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相协调和继续发展.胡适指出,各民族的文化本质上是有同一性的,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因此,不存在所谓东方文化是精神的,西方文化是物质的这种大分别.胡适又指出,历来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的常态都是自由选择,各取所需.胡适还强调指出,任何文化都有其自身的"根本保守性",也就是所谓"文化本位".这个"文化本位"实际上就是那无数无数的人民.基于这样的认识,就能够以一种开放的文化观念来处理中国文化与世界新文化的关系,化解种种困惑,较好地解决近代文化转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While Australian political studies often appears to have neglected engagements with Indigenous peoples and politics, we argue this is not a simple question of omission. In fact, the discipline is deeply implicated in imperial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the authorisation of racialised colonial governance. As non-Indigenous scholars working within Australian political studies, in this paper we reflect on our own discipline in light of several decades of critical scholarship, identifying the production of disciplinary innocence through a theoretical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Australian political studies knowledge practices. We explore this production via canonical knowledges, institutional processes that contain Indigenous people and knowledge to subjects of policy, and the operation of disciplinary divisions which neutralise scholarship on policy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在改造"旧国家机器"的运动指向下,各级妇联遭受了组织冲击,妇联组织的存废也作为一个问题而提出;受夺权风暴和全面动乱的影响,至1968年革委会新体制建立前后,全国妇联实行了"军管",地方各级妇联亦陷入解体状态;妇女组织体系的摧毁和革委会体制的缺陷,使妇女工作弱化,同时也彰显了妇联组织的重要性;随着1970年后中央在妇联组织存废问题上的态度由模糊不定转为明确的整顿健全,妇联自下而上地完成了从基层至省级的组织重建,但由于在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上难以澄清是非,全国妇联的组织重建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14.
1946年复刊后的香港《华商报》是中共在香港创办的一份有重大影响的报纸,它不仅是宣传中共的坚强舆论阵地,也是联络统战工作的联络站。它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全面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内外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以其独特的方式积极探索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办社会主义报纸的特点,为今天媒体的换位思考可提供某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胡适与太平洋国际学会——兼论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两难处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1925年成立到1950年解散前后存在了25年.它是太平洋国际学会在中国的分会,同时又有一定的独立性.胡适曾于1931-1938,1946-1950年间两度出任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的灵魂人物.在他的影响下,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加入了学会,使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一个松散的、具有基督教色彩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强烈自由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团体.胡适在太平洋国际学会中的言论、思想和行动典型地反映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面对民族危机时所遭遇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四军把搞好部队的化娱乐活动作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新四军成立之初,大量的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加入了进来。他们参军后,围绕抗战胜利、改造中国的目的,运用自己的特长,宣传抗日,鼓舞反侵略的斗志,激发军民爱国热情,使新四军里有一支强大的化力量,这支化力量与军事力量一起,完成了打倒日本侵略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17.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到1980年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他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总方针、总政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具体方针、政策、要求、办法,为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政治制度在内战之前的半个多世纪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显著标志是废除了选举权和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限制,确立了白人男性成人的选举权和担任官职资格,在制度上确立了白人民主制.然而在美国南部蓄奴州,奴隶制的社会整合作用导致政治权力落入奴隶主利益集团的掌控之中.这样,法制上的白人民主制在实际政治世界中就蜕变成了奴隶主统治.在内战前的南部政治世界中,在总体上奴隶主政治人物担当着领导角色,广大非奴隶主大众是奴隶主在政治活动中的附庸. 相似文献
19.
20.
刘迪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4)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一部著录清代宫廷收藏书画的巨著,对书画鉴藏及艺术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征引史料,对其编纂人员、编纂过程、编纂体例及版本情况详作考述,并讨论了<石渠宝笈>初编版本和内容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