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检测保存液pH值对古尸蛋白质保存的影响。本实验于2002年检测了马王堆古尸保存液和对照液的pH值、总氮量、氨基酸含量,以及古尸皮肤和肌的形态结构。然后分两步调整了古尸保存液的pH值,并分别于2004年、2006年对古尸保存液和对照液进行了相同检测。结果发现保存液pH值的适当提高有助于降低保存液中总氮量和氨基酸含量,有利于古尸蛋白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2.
1972年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具女尸,1975年6月在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又出土了一具男尸。这二次考古学上的重要发现曾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注意,对其保存原因也进行过一些讨论。比较倾向的认识是深埋、密封在古尸的保存中起了主要的作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古尸的保存情况从目前已发表的资料来看,二具古尸在年代上大体相近,在保存水平上也大体相近。现简略如下:女尸:外形完整、脏器完整。硬脑膜完好,血管结构清楚。有部分脂肪酸保存。作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江陵楚故都纪南城内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和大批随葬器物。其中一套文字书写工具,是我国考古工作的一项新收获。它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了解当时社会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测保存液pH值和Ca2 浓度对古尸骨组织脱钙的影响,本实验于2002年检测了古尸保存液的pH值和微量元素含量,然后分两步调整了马王堆古尸保存液的pH值和Ca2 浓度,并分别于2004年、2006年进行了相同检测。结果发现适当上调保存液的pH值和Ca2 浓度能明显延缓古尸保存液中Ca2 浓度的增加:而保持适当的pH值、适当降低Ca2 浓度明显加速了古尸保存液中Ca2 浓度的增加。这些表明保存液pH值和Ca2 浓度的适当提高有利于防止古尸骨组织的脱钙。  相似文献   

5.
远在1972年春,当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工作尚处于困难阶段时,就得到湖南中医学院及当地驻军医院的大力支援,对西汉古尸的研究工作,更是牵动了全国的医学界。考古界与医学界的大力协作,不仅顺利完成了考古任务,也有力地扩大了医学研究范围。医学界除了将科研成果编写成《西汉古尸研究》的巨著外,对一号墓出土的中药也极为关注。这一部分中草药放在一号墓西边  相似文献   

6.
1972年上半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座西汉早期墓葬,即马王堆1号汉墓,发现了一具保存基本完好的、距今2100多年前的西汉女尸(车犬侯利苍的妻子)和大批精美的丝织物、漆器、竹简等文物,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掀起了一股“马王堆热”。各地都希望也能像马王堆1号墓一样发现保存完好的西汉古尸,以推动当地的文博事业。湖北自然也不例外,且还有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就是当时正在位于江陵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都纪南城进行“考古大会战”①,只要选好墓地发掘,就说不定会爆出“冷门”。于是,1975年3月30日,我所在的湖北省博物馆根据1974年在江陵…  相似文献   

7.
在墓葬的发掘中,人们常常发现那些地下文物的保存情况不仅与时代、地点、墓室结构的不同而互有差异,甚至同一时代、同一地点,主要结构相近的墓葬其保存情况也往往不同;但在某些场合,一些墓葬的保存情况又十分相近。例如位于现今随州市的擂鼓墩一号墓与二号墓,时代基本上相差不远,两墓也仅相距百余米,地质条件大致相  相似文献   

8.
新疆古尸     
一 古尸概述 古尸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没有腐烂或没有完全腐烂的人体标本。根据古尸的不同特点,科学上一般分为干尸、湿尸、腊尸和鞣尸四大类型。其中,干尸又可分为自然条件下保存下来的干尸和经过人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木乃伊(mummy)两种。新疆出土的古尸,绝大多数都是自然形成的干尸。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远离海洋,幅员广大,总面积达一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它的西部,山峦起伏,高峰如林,是世界上著名的帕米尔高原,许多庞大的山系都发脉于此。它的东部,通过著名的河西走廊与中原保持着密切联系。它的中部,自北而南排列着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天山以北有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南为塔里木盆地,从而形成了三条大山环以两大盆地的独特地貌。由于高大的  相似文献   

9.
大窑遗址第11号、25号洞遗址点位于大窑村南山的南坡,汪宇平先生等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初步的清理发掘,两处洞穴发掘虽然间隔较长,但发掘资料保存基本完好①,基于201 1年开始的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对大窑遗址进行的新一轮发掘研究,有必要对以往的发掘资料进行整理,本文对以上工作简要总结并报道.  相似文献   

10.
永城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位于永城县西北23公里太丘中学(老君堂旧址)院内。该墓与一号墓南北并列,早年被盗。1987年9月,商丘地区文化局组织永城县文管会和商丘博物馆文物干部,联合调查太丘汉画像石墓保存情况后,对M2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清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纯石结构,坐东向西,墓室距地表4.17米。由墓门、前室、中室、南侧室和后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六国和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过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西秦、南凉、吐谷浑、代及北魏等政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过特殊的贡献,"科技考古"让我们去了解这个业已消失了的伟大民族的生计方式……考古发掘出土的古代有机食物遗存,能够为我们提供古代人类食物结构最直接的证据,但是由于掩埋环境和时间的影响,一般很难保存下来。相对而言,人和动物骨骼等硬组织更容易保存下来,它们可以提供更多潜在的考古学信息。食物来源不同会导致骨胶原中的  相似文献   

12.
安阳小屯殷墟妇好墓是难得未被盗掘破坏的殷王室墓葬。这座墓不仅保存了大批精美的随葬器物,为殷商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保存有墓上建筑的遗迹,考古发掘报告中编为"一号房基"(F1),引人瞩目。为配合殷墟博物苑的建设,我们对妇好墓上的建筑作了复原。下面对这一建筑的性质、定名谈谈我们的看法,并对复原情况作一介绍。一、"一号房基"即卜辞所谓"母辛宗"的遗迹发掘报告记述:"在五号墓墓圹之上,压着一号房基(图一)。房基中部及五号墓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古代残留物 传统考古学以发掘获得的器物、遗址分布及结构来诠释考古发现,这些都是肉眼所能见到的信息。广义的古代残留物概念一般是指在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实践过程中,残留于人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上甚至是人类所接触的环境中,包括遗址的土壤中,经过长时期埋藏并得以保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14.
福州闽侯县昙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出土人骨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1月中旬,笔者应邀赴闽侯县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协助鉴定已决定保护的该遗址第8次发掘的墓葬出土人骨。第8次发掘是于1996年进行的,决定保护后,已在被保护区建起了用半透明玻璃钢瓦为屋顶的简易房屋。已发掘墓葬的人类遗骸的保存状况较差,目前能见到保存在原墓穴中的人骨仅有7例,只有M126、M137及M140三座相互叠压的墓葬人骨保存较完整,其余的均已残缺不全,只能勉强作性别年龄的观察。鉴于该遗址的加固保护工作的需要,原计划将所有遗骸翻制模型后,  相似文献   

15.
朱学文 《文博》2000,(1):77-80
1999年,秦俑二号坑清理发掘出土几尊彩绘颜色保存较好的跪射俑,引起世人的注目,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明珠。 秦涌二号坑彩绘涌的发掘清理目前主要集中于东北部的驽兵军阵。从发掘现状来看,彩绘陶俑的颜料结构与分布不尽相同。首先,陶俑的彩绘涂层在结构上很不统一,大部分先是在陶俑上涂一层生漆,在生漆上再彩绘一层颜料,也有一小部分彩绘两层颜料,还有的陶俑某些部位只涂一层或两层生漆而不彩绘的。其次,陶涌的彩绘颜色也多姿多彩。发髻及发带上主要为赭石色或朱砂红,面部为粉红色,领部为粉绿色、紫色或粉白色。甲片为…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竹林坑西周原始青瓷窑址是全国100处第三次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之一。2011年,经过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一处保存较好的西周原始青瓷窑炉遗迹。为全面了解竹林坑一号原始青瓷窑址窑业技术遗存状况,2014年,又对作坊区域进行发掘,揭露一处作坊遗迹和一处窑炉遗迹。本文通过2014年考古发掘情况介绍,探讨竹林坑一号原始青瓷窑址作坊遗迹的性质与年代、产品装烧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期,晋侯墓地在山西曲沃县北赵村面世,这是西周考古的空前发现,也是邹衡先生多年来探讨和坚持的晋国早期都城位于曲沃一带的有力佐证。墓地发现后,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在一直进行。经过多次发掘,取得丰硕成果。到目前为止,已发掘19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还有陪葬墓多座,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同等级的墓地中保存最完整,  相似文献   

18.
1981年元月,考古工作者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绝伦的丝织品,其“品种之繁多,工艺之精湛,保存之完整,都是前所未见的,此墓的发掘,对丝织史和刺绣史来说,都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墓中出土的衣物共三十五件,按其织造方法和组织结构,可分为绢、绨、纱、罗、绮、绵、绦、组八类,其中刺绣品有二十一幅,历经二千多年,这些丝织品仍然色泽如新,光彩照人。刺绣品的绣纹图案更是匠心独运,五光十色,令人叹为观止。面对这些鬼斧神工式的艺术绝品,我们不仅  相似文献   

19.
湖北郧县曲远河口发现的猴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郧县曲远河口发现的猴类化石李天元,武仙竹,李文森1989年5月,在湖北省郧县青曲镇由远河口学堂梁子发现第一具人类头骨化石以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郧阳地区博物馆和郧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先后在学堂梁子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获得一具保存更为完...  相似文献   

20.
三峡地区发现原始社会腰坑墓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11月下旬,宜昌博物馆和林归县屈原纪念馆考古工作者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在三峡库区归县旧州河古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两座距今4000多年的原始社会墓葬,其中二号墓为腰坑墓。这两座墓资,均为同一时期的土坑坚穴基,距地表深3米左右。其中一号墓坑长2米,宽0.78米,人骨架保存较好,骨架长1.64米,葬式为侧身屈肢,头向南,不见任何随葬品;二号墓坑长2.12米,宽0.85米,深0.4米,人骨架保存放好,骨架长1.65米,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北,随葬有陶罐、陶钵、陶碗、石铸等6件随葬品。二号墓底中部有一派壁回底的圆形腰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