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汉代画像砖石中有两起实物资料反映了古代芋业栽种的场面。其一为四川省彭县出土的长方形画像砖,画面的上方,鱼儿浮游,左上角挺立着几枝莲蓬,这象征着远处是一片陂塘。画面正中,鹅鸭成群,田地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芋子,四个健壮的农夫束衣挽裤,正弯腰于陂田中,伸手采拾芋头。整个画面十分生动而又形象。(图一)对此图像尽管有过几种说法,但目前学者们一般定此为“采芋”画像砖。另一起实物系成都曾家包出土的画像石(参见《四川成都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文物》1981年10期,图五),其墓1东后室后壁画像的上半部  相似文献   

2.
高文先生编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汉代画像砖》和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四川汉代画像石》两书,汇集了四川境内出土的汉画像砖(含纪年、文字砖)、画像石拓片(照片)606幅,与目前我国发现的汉画像砖、画像石较多的几个省区和已出版的汉画专著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地方特点:画像石,以众多汉阙画像和崖墓画像为全国罕见;画像砖,则以内容丰富而数量众多居全国之首。这六百余幅汉画作品,再现了四川境内1700多年以前的政治、军事、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的不同侧面,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大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3.
在汉代,“百戏”是音乐、舞蹈、杂耍、说唱、角抵等表演艺术形式的总称。汉代百戏表演兴盛,《汉书》及张衡的《西京赋》等古文献均有详细而生动的记载。在中原地区,有大量百戏表演的砖刻、画像石、墓葬壁画和大批奏乐、舞蹈、杂耍陶俑等考古资料出土,形象逼真,再现了当时的百戏艺术。贵州地处边远,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较中原落后,迄今为止,除出土数件百戏陶涌和在赫章可乐采集到一块有“舞乐”表演的画像砖外”,还未发现有汉代的百戏表演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考古材料。因而,贵州汉墓中出土的这几件百戏陶源就成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陕北汉代画像石神话题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陕北汉代画像石自发现至今,共计约八百余石。根据墓葬中出土的纪年文字来看,最早的是和帝永元二年即公元90年1,最晚的是顺帝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2,其盛行时间短促集中。但画像风格迥异,图形刻工别具章法,内容丰富新颖,神话气息浓郁,其面貌明显不同于全国其它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陕北汉代画像石的内容涉及农业、畜牧业、社会生活、神话宗教、历史掌故等诸多方面。我们根据画像内容及其性质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社会生活类画面:包括车马出行、狩猎、迎宾拜谒、舞乐宴饮、百戏杂技、建筑、家畜等。二、神话题材类画面:包括伏羲、女娲、西王…  相似文献   

5.
绚丽多彩的画像石——四川解放后出土的五个汉代石棺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石棺椁为汉画像石之一种。抗日战争时期,四川芦山县出土了王晖石棺,郭沫若先生写了专门文章,后来重庆也出土了石棺。解放后也先后出土了几个石棺。本文介绍的是未曾报道过的五个石棺椁,即:彭山县高家沟崖墓石棺、彭山县双河崖墓石棺、荥经县石棺、泸州市石棺和灌县石椁。四川出土的石棺不但数量多,而且画像题材广泛,画面生动,为画像石中之精品。四川汉代画像石与四川汉代画像砖同为汉代封建贵族墓室之艺术珍品。它们同源异流,斗彩争艳,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四川汉代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是汉代封建地主经济的反映,亦是厚葬  相似文献   

6.
四川西部青衣江上游的宝兴,近年出土了一些汉代画像砖。砖有长方形、梯形和楔形,画像在砖的一侧棱面或两侧棱面,均呈长条形画幅。表现形式有浅浮雕画和线条画两种,都是模印而成。目前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一般都是在汉代砖室墓葬中所发现。而从石棺墓葬中出土画像砖则还鲜为人知,宝兴画像砖就是出在汉代石棺墓葬中。汉代青衣江上游曾属青衣羌人的世居之地,有过著名的“青衣内附”事件。石棺墓葬是青衣羌人传统丧葬形式,至今还留存许多墓葬和遗迹。陇东乡老场石棺墓葬群,是东汉晚期青衣羌人的公共基地之一,在工982年和1985年两次发掘清理中,都相继出土了画像砖。就它们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所表现的文化特征,与出土画像砖的石棺墓葬所代表的文化属性相一致。这些从石棺墓葬而出土的画像砖,为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宝贵资料。古典现实主义色彩浓厚和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宝兴汉代画像砖,它包含了主题画和装饰画两个部分。这些作品的题材内容中,没有神奇的传说故事,也没有奢侈的生活场面,而是以描绘山地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为主题,以表现日常的自然风物和情趣作素材,运用措置欲如的绘画技巧、朴质无华的艺术表现,是一幅幅很有特色的民族民间风情画。其中属主题画的作品有两幅。  相似文献   

7.
徐州汉画像石室祠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建筑遗存,有地面上的石阙、画像石室祠和埋于地下的画像石室墓等。它们都模拟了汉代真实的建筑。画像石室墓毕竟是墓葬,石阙是起装饰作用的构筑物,只有画像石室祠能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房屋建筑。一、对汉画像石室祠的认识现代最早的古建筑研究者,诸如梁思成先生、刘敦桢先生和美国人费慰梅、日本人关野贞等把这些墓上建筑称为“石室”或“山东诸石室”。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全新的角度释读汉画像砖石,指出正确认识汉画像砖石的四原则:一是三维空间的角度,即从空间场景或“透视”的角度,来解读汉画像砖石;二是“自下而上,自右而左”的顺序,甚或是自下而上、自右而左的“连环画式”(或称“过程式”)的解读顺序;三是整体思维的观念,包括画面局部、各块画像砖石、画像砖石与墓葬建筑之间,以及墓葬、祠堂、汉阙等墓葬建筑组合等;四是综合考察法,应联系汉代人们的生活习俗、哲学观念、思想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等,结合古代文献,尤其应密切联系当前的考古学成果等加以综合考察.文章结合古代典籍、考古发掘实物资料和现代论著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建国三十周年以来,在配合工农业建设工程中,河南各地发掘了大批的汉代墓葬,出土的带有画像和装饰图案的空心砖、实心大条砖,方砖和小砖,数以千万计。这些画像砖,不仅题材丰富,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而且造型、构图有较高的艺术性,为工艺美术工作者所喜爱。这些画像砖的制作,我们观察其画像上的痕迹,看来大部分是用雕刻好的木质或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汉代墓室、祠堂、石阙上的画像石,是绘画与雕刻艺术的综合,它又是汉代特有的一种艺术。所谓“画”是刻划的意思,即刻在石头上的装饰画。1973年,在日本举办了《河南省画像石、碑刻拓片展览》,展出五○件画像石拓片。1979年,我国第一个专门陈列画像石的《南阳汉画馆》正式开放。汉代的画像石艺术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在考古学上所谓“画像石墓”,是因为这种墓室都是用石料砌筑的,而壁上又雕刻画像,故称“画像石墓”,以区别壁画墓、画像砖墓。画像石墓起源于西汉晚年,东汉中期开始兴盛,到了东汉末年便趋于衰落。其分布区域主要有山东、河南、安  相似文献   

11.
王子今 《四川文物》2002,(1):30-33,41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中的“担负”画面,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社会情形。结合文献记载,从中可知文景之治时社会繁荣的盛况,也可知汉朝政府徭役导致百姓的担负之苦。文中对此作了深入探讨,通过画像内容分析,提出了独到的看法,认为这些画像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丰富信息,值得特别珍视。  相似文献   

12.
近日,我受成都某美术教育家之邀,观赏其收藏的书画碑帖和石雕砖刻珍品。其中四块汉画像砖格外引人注目,为《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卷》、《四川汉代画像砖》、《巴蜀汉代画像集》等权威专业书籍中所未收录作品,对于研究汉代农业生产和市集贸易具有重要价值,故撰短文介绍如下: 收获画像砖 38×48×5厘米 泥质灰陶 模制表面局部剥落 该砖画面阡陌纵横,用线条将田地整齐地分成几块。田间放置食案、盆、罐等食具,一妇女送饭而来。右侧两人挥舞钹镰大刀刈割。其余之人弯腰割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1月至1997年1月,考古工作者对位于四川广汉市新平镇永兴村6社陈家院子的罗家包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墓葬8座,发掘7座,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和钱币等,尤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批画像砖,其中很多画面属于首次发现,丰富了四川汉代画像砖的研究内容。此次发掘为四川汉代画像砖墓和画像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巩县境内有许多汉墓,出土有汉画像石、汉空心画像砖。现分别加以介绍。一、芝田公社稍柴村采集的汉画像石近年米在芝田公社稍柴村发现汉画像石十二块。批说这批画像石刻是解放前出土的,出土地点不详。现介绍如下:1号:门棚长条石。长185、宽29、厚20厘米,正背两面画像,均为减地浅浮雕。正面画面以门楣条石的二分之一处为界线,构  相似文献   

15.
汉代墓葬门阙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阙是汉代墓葬建筑、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常见的内容,门阙的研究除了涉及汉代的建筑外,还涉及到汉代社会等级、思想意识等问题。前者论述较多,后者则研究得较少,本文着重对后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汉代墓葬中门阙的表现形式我们现在所知的汉代墓葬门阙数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墓上实体门阙。一般建于坟丘、祠堂、碑之前,为独立的实体建筑。现存于四川、山东、河南、北京等地的墓阙均属此  相似文献   

16.
汉代弹琴类画像文物,质材有陶俑、画像石、画像砖、铜镜等。俑琴分有弦无弦,姿态有恬然型、微笑型和歌唱型,组合有二人型、三人型、四人型等。画像石砖上有师旷伯牙鼓琴图、聂政刺韩王图,还有乐舞百戏图;在汉代出土的铜镜背面也铸绘有弹琴的图像。汉代弹琴类画像文物,折射出琴不但是汉代儒士修身抒情的载体,汉代正义品德的象征,也是汉人祈求好运的神器及汉人乐舞百戏的乐器。  相似文献   

17.
张德全同志在《四川文物》1988年第4期上发表《新都县发现汉代纪年砖画像砖墓》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就四川省新都县文物管理所于1987年6月间在新都县新民乡梓潼村七星墩调查的汉代墓藏群内一座标为胡家墩的墓坑中出土“永元元年三月三日造此”纪年砖和一批画像砖,提出初步研究的看法。在对这些画像砖内容的考释中,对于三块表现着乘舆情景的画像砖,是分别称名为《轺车》图、《斧车》图和《棚车》图(见封二《新都出土画像砖》图版之图一、三、四)。我今为此三块画像砖的定  相似文献   

18.
“天门”考——兼论四川汉画像砖(石)的组合与主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四川汉代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画像砖(石),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广泛的社会内容、高度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成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璀灿的瑰宝。众多画像砖(石)的出现,除了必要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外,修造者的意图是什么?他们有什么目的企求?换句话说:画像砖(石)的内容是依据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规划布置的?画面是围绕怎样的主题组合构成的?这一问题尚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以求对画像砖(石)的思想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揭示当时的社会面貌,分析其历史意义。目前对有些问题尚难得到恰当的解释,例如画像砖中大量出现的“阙”,  相似文献   

19.
汉画执棒小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上刻的车骑出行、宴乐和守门人等图像中,常见到侍从执一种一头粗一头细的棒形器物。过去对此物的解释,多认为是舞者所执的箭。如孙文青编的《南阳汉画像汇存》第一○四、一○五、一○六、一三三、一四○、一四一、一四三诸图,皆有执此物者,孙氏称之为箭(图一:1)。闻宥编的《四川汉代画像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郑州市区及共所属的荥阳、新郑、中牟、密县、登封、巩县等地,先后出土了一批汉代画像砖墓和散存的汉画像砖,引起了考古界和美术界的重视,先后发表了不少的论述。现择其中画像题材难识者十幅,试作考释。 一、“狗咬赵盾”画像 郑州市新通桥出土。画面有一武士顶天立地,头部鬓发如翼,大眼巨口,面孔凶悍;身着甲衣,两臂裸露,手握一剑,横于胸前;脚穿高管靴,两腿叉开,正面直立。右方有一犬仅露前躯,张口扑向武士(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