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至宋元时期最为鼎盛。但“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则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本文试图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产生与流变做一梳理,厘清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封建地主制”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引言:问题的提出本文所要讨论的“封建地主制”(或称“地主经济封建制”)是指封建社会形态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既区别于中国战国以前的封建领主制(或把战国以前定性为奴隶制) ,也区别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理论是与对战国秦汉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性质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战国秦汉至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代,把它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中看,它显得很有特色,似乎与众不同。对这段历史如何认识,如何定性,颇费历史学家踌躇。早在2 0世纪2 0—3 0年代,就有人称之为“中国社会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3.
“伊”和“卓”是玉树藏区两种不同风格的民间歌舞。发表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一期上慈仁桑姆的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介绍。文章说,在歌舞时“伊”几乎都是男女各半围成圈,由左向右顺时外舞动,又称“国伊”,即圆圈舞。“伊”的动律特点是以颤屈、动律为主,双膝在胯部下发力,上下自如流畅地颤动。在舞蹈情绪上,男子动作夸张粗扩、热情奔放、起伏跌荡,显露出高原男子的阳刚之气。女子则低头弯腰,起伏适度自然,含秀隽逸,隐露藏族女子的阴柔之美,两者配合默契,有一种与大自然融洽和谐的气氛。“卓”有两种,一种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堆谐?     
如果把“堆谐”直译过来的话,它的意思是“堆地方的歌舞”;还有一种名叫“堆巴谐”的,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堆地方人们的歌舞”。如果单从字面上看,似乎两者的意思并无太大差异,但实际上堆谐与堆巴谐是指流行于西藏不同地区的、源流上相同而又存在音乐风格与曲目差异的民间歌舞。堆,是古代西  相似文献   

5.
秦汉“甬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代,是交通事业取得突出进步且为后世交通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的重要阶段。秦汉帝国对于交通道路的经营为交通运输的空前发展提供了条件良好的运输线路。当时除著名的宽广通达的驰道和由关中直达北边的直道而外,又有“阁道”、“复道”、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学术界对秦汉至隋唐之际告诉程序的认识一直存在很大分歧。近年来,随着秦汉法律竹简和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发现,可以对古代诉讼制度产生新的认识。通过对秦汉时期的“三环”、汉代“三日复问”和唐代三审制度的探讨可知,秦汉之际的“三环”程序与唐代三审制度没有渊源关系。秦汉“三环”程序所适用的对象仅为年七十岁以上父母控告子孙不孝的犯罪,如果是“免老”以下者控告子孙不孝,则不适用“三环”的司法程序。中国古代的司法鉴定技术十分落后,为了防止诬告,避免发生冤假错案,两汉时期实行满三日复问的告诉程序,即首次对原告讯问后,三日后再次对原告讯问,并向控告人告知诬告反坐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由此可知,唐代的三审制度源于汉代的满三日复问程序。  相似文献   

7.
“弓藏狗烹”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功成身不退,自古多衍尤”。“太平本是将军致,不使将军见太平”。这些话在我国民间流传之广,可以说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实际上,从秦汉到明清,天下一统之后,功臣遭忌的现象代代有,大杀功臣的王朝并不多。而杀得最凶的,恰恰是两个来自农村经过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人。功臣被杀被迫害是功臣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封建专制时代,是一个不能不产生这种悲剧的时代。杀戮功臣并非封建王朝的普遍现象秦始皇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个暴君。汉高祖刘邦则一向是许多人心目中“豁达大度”、“从善如流…  相似文献   

8.
侯苏洋 《文博》2024,(1):78-82
历史类主题展览的叙事设计,要建立在明确的叙事主题和完整的叙事结构上。“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改变以往以时间为序的内容叙事逻辑,在充分解读秦汉文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性的采用平行式逻辑架构和多线索并行的叙事方式,配以原创多媒体装置和多媒体交互触摸屏,为观众立体呈现了秦汉文明的突出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广州“造船工场”实为建筑遗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市中山四路原市文化局操场地下的建筑遗存,自七十年代末被发掘和有关部门定性为“广州秦汉造船工场”以来,国内外的有关学者无一不以惊愕和喜悦的心情注视着。这里有三条板道,板上镶嵌有木柱(原简报称木墩),被称为“第一号船台板道”上,保留有柱十三对,与此经定称作“船台”后,按结构估计,已可以造出长20余米,载重达二、三十吨,或是数十吨的船只,这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秦汉时代,于世界航运史上,都已是史无前例、无与伦比的划时代的光辉成就,这是一件能激发后人爱国、爱族感情的事情,它历经岁月沧桑,时至今天犹能完好…  相似文献   

10.
古代西南地区“杖”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杖是出现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种文物,它表明西南地区的一些民族在商周至秦汉时期曾有过用杖习俗。在这种习俗中,杖是权力的象征物,巫师和拥有巫师身份的部落首领是杖的使用者。“西南夷”杖与“蜀”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原因是两者之间曾经存在过某种程度上的同一宗教文化背景,而两者的杖在数量上的多寡则源于古蜀国与西南夷诸族在社会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希罗多德和司马迁是世界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前484—前425年)是古希腊的第一位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奠基人,被誉为西方“史学之父”,其《历史》是西方史学界公认的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司马迁(前135—前93年)是我国西汉时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是中国的“史学之父”,他穷毕生精力完成的《史记》奠定了我国纪传体史学的独立地位,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巨著。他们都是“创立历史研究的模范”犤1犦,无论就他们对东西方史学的贡献,或者就他们各自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两者都是完全可以相互媲美的。生平比较…  相似文献   

12.
《神州》2006,(6)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开通,标志着铁路时代的来临。2001年,世界上第一条高原铁路在中国青藏高原破土动工。一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这是一项注定要制造英雄的历史性工程,它集聚着中国铁路工程建设史上最智慧的头脑,每个头脑都曾在高科技的浪潮中劈风斩浪;它拥有中国劳动者最坚强的分子,每个分子都曾在艰苦环境中千锤百炼。他们不但在建设一流的高原铁路,而且在不断地超越自我。面对困难,广大建设者创立了“不畏艰险,拼搏奉献,依靠科技,以人为本,珍爱自然,争创一流”为主要内容的青藏铁路精神,努力克服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  相似文献   

13.
“府”原指财货、文书储藏之处。约从秦汉开始,“府”之所指又拓展到“官署”等义域。从汉语史、制度史等层面展开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汉代官员的公务活动空间,与生活活动空间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晰的区隔,“府”与“舍”“家”一般不容混淆;二、汉代诸侯王与君主之间确实存在着“等齐”、“同制”的现象,一般诸侯王之治所、宅邸没有称“府”之实;三、汉代“府”之“官署”义在此后逐渐成为其基本义,它对后世及今天的社会政治生活仍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吉达吉姆”歌舞流传西藏后藏部分地区,因为它只能在受灾时演出,所以也被称为“抗灾歌舞”。后藏地区天气变化无常,常有雹灾发生,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在一瞬间化为乌有,为了生存灾民们只好结伴走乡串村,表演“吉达”歌舞,讨得食物,以度灾荒之年。“吉达”歌舞形式不同于西藏民间任何歌舞,完全是出于一种谋生的实用目的。歌舞内容围绕土地与人的关系,赞美土地给人带来的幸福与祥和,种  相似文献   

15.
秦汉之际的传世文献中“贝带”一词多与装饰器物相连,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对胡式带具的称谓。但经过考古研究后发现、贝饰应该是战国、秦汉之际中原盛行的一类装饰方法,而“贝带”即是以胡式带为原型,以中原流行的饰物来装饰的腰带。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10,(4):23-23
世界博览会与现代奥运会是全球范围内的两大盛会,它们有着各自独立的表现主题,以各自的博大与丰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寄托着万众的梦想。而人们可能并不清楚,从历史上看,世博会与奥运会存在着一段亲缘关系,两者在一定历史时期曾相互合作,并且对彼此的发展产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东海太守”、“少君”两个榜题为线索,结合文献对四川合江3号、新津4号石棺(函)中的二人对视相握的画像进行了分析,认为画面中两人分别为东海太守汲黯和郎中李少君,“东海太守”、“郎中”为秦汉时期官职。汲黯、李少君均曾在滨海地区生活过,深受神仙思想影响,二人对视相握是为了表现论道、成仙的场景,符合黄老学和方仙道融合的历史背景。该故事对于探讨滨海地域神仙信仰对蜀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石棺上出现这类画像是为了帮助墓主升仙。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秦汉犯罪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成果。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的贾丽英博士的新作《秦汉家族犯罪研究》,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项成果。该书27万字,分五章对秦汉时期以家族为主体的犯罪和侵害家族关系的犯罪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从犯罪的角度探讨秦汉时期家族的形态、国家与家族的关系以及两者对后世的影响”(杨振红《序》),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的“亭”,是研究秦汉时期地方组织机构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亭”的来源、性质及其作用等,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探讨于后。  相似文献   

20.
欧阳傲雪 《沧桑》2009,(2):17-18
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女”以美艳和善于歌舞而闻名于世,频频受到当时达官贵人的青睐嫁入豪门,有的甚至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于是“赵女”在此时具有了许多特殊含义。本文试从“赵女”的容貌,善于歌舞及婚姻选择的特点着手,对“赵女”广受青睐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赵女”文化的形成是当时特有的民族融合的结果,是独特的赵国文化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