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格印经院     
李旭  张锦能  朱林 《华夏地理》2002,(8):110-121
德格印经院是一个神圣而又朴素的地方.冬日的阳光从湛蓝的天空中倾撒下来,透过印经院的天井和一扇扇敞开的窗子,一声不响地照在已存在几百年的木刻经版上,它们成排成排肃穆地卧着,如一级级泛着灵光的阶梯,引领着人的灵魂开始了一种飞翔,飞升上蓝天,与那些经版上经文的创造者们晤面,与那些经文里诵念的神灵交流.于是,一切豁然开朗,心灵和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溢满了阳光.  相似文献   

2.
印经院为印造佛经的机构,宋朝和辽朝为了印制《大藏经》,先后设立了印经院。通过对辽塔秘藏中发现的官版印制《大藏经》及其他佛经题记中印经院记录的研究以及与宋朝印经院的比较,可知辽代印经院组织完备,雕刻印刷工艺高超,《辽藏》在书法、刻技、版式、纸质、墨色、刷印、装潢等方面均可与宋朝《开宝藏》相媲美,受到时人和后世的称赞,可以弥补辽代史料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虔诚与世俗     
270年来,位于康巴地区的德格印经院承担着印制和保存藏族文化经典的神圣职责,或许是因为地理与文化的双重阻隔,一直以来我们对德格印经院都知之甚少,特派记者David Wizansky将带领我们穿越现实与历史的长廊,去了解这座伟大的图书馆。德格印经院是个宗教神秘感与世俗精神结合得非常好的地方。据说最初印经院采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鉴定工匠们的工作质量,即报酬用金沙来支付。管理的僧人在雕版上撒一层金沙,填充字与字之间的空隙,雕刻得越深,金沙便装得越多,工匠们得到的金子也越多。  相似文献   

4.
对西藏文化有兴趣的人们都知晓藏域有三大印经院,即前藏布达拉宫印经院,后藏纳当印经院和康区德格印经院。千百年来,做为出版印刷中心的三大印经  相似文献   

5.
<正>青藏高原,一个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朝圣的人们不断地涌向拉萨,可你知道吗,在这块土地上有那么一个院落,始终用最古老的工艺,印刷着藏传佛教的典籍,记录着西藏的文化。它就是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德格县。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侧为1楼1底,正房则为2楼、3楼,参差有致,是典型的藏式风格建筑。  相似文献   

6.
藏族工人正在布达拉宫山脚下维修西印经院的殿堂。从1653年布达拉宫建成之后,难以数计、规模各异的改建和维修活动一直伴随着布达拉宫的历史。这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介入。"现代"并不能解决一切:土石原料的运送方式,仍然和三百年前一样。  相似文献   

7.
卡切和嘉卡切——拉萨的穆斯林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拉萨城到哲蚌寺的大道上,人们惊异地看到一扇藏式大门,令人过目难忘。门上有一个圆顶,两侧有两个与伊斯兰教寺院中的尖塔十分相似的小塔楼,这是伊斯兰教存在的标志。大门直通一个围墙环绕的大花园。河水在成排的白杨绿柳之间蜿蜒流淌。一组建筑物座落在花园中央,其中一个是清真寺,清真寺的附近是一片墓地。  相似文献   

8.
赵阳 《敦煌学辑刊》2017,(3):109-118
讲经文作为佛教讲经之底本,保存有很多讲经活动的珍贵资料,这在敦煌出土的大量讲经文中多有体现。《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四册中有一件被定名为《弥勒上生经讲经文》的文献,在将其与敦煌讲经文比较后可以看出,它于内容和格式上均不符合讲经文的特点,因此将其判定为讲经文似乎欠妥。文末被原书叙录定义为"杂写"的"小石花心动"五字也非为杂写,而应是这件文献实际体裁的标识语。因此,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的定名并不准确,它更像是作者在念佛之余,以经文为歌辞的一首词曲作品。  相似文献   

9.
狄其安 《沧桑》2011,(6):78-80
《心经》是一部佛教经典经文,我国各个朝代有众多的高僧曾经翻译过这部经文,由此形成十几种不同的汉译版本。而唐朝玄奘大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其中流传最为广泛,影响也最大的一部。本文试图通过对玄奘版《心经》的版本选择、文学意义及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探究玄奘版《心经》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西藏文化有兴趣的人们都知晓藏域的三大印经院,即前藏布达拉宫印经院,后藏纳塘印经院和康区德格印经院。千百年来,作为出版印刷中心的三大印经院对西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三大印经院在雪域内外声誉广播,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1.
北凉石塔十二因缘经及有关问题殷光明在北谅石塔中,有十二座塔上均刻有一段经文,虽然各塔经文段落长短不尽相同,但其中都有一段完全相同。①关于这篇经文之出处,经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各塔现存经文文字虽然有差异,但它是一篇经文的前后部分。该佛经系东晋时宾三藏...  相似文献   

12.
崔薇 《旅游》2005,(7):12-24
从非洲回来数月后的一个中午,我走在北京活力四射却有些气喘吁吁的街头,偶尔瞥见头顶上灰蒙蒙的天空和四面逼仄的钢筋水泥,猛然驻足,凝神思念起南部非洲的阳光来,那是照耀着津巴布韦高原上一种毫无遮拦的阳光,纯粹、直烈、彻骨,阳光下非洲的葱笼绿意就这样在富饶得带着些奢侈的空旷大地上热情恣意地生长着,拦都拦不住,更不用说那些自由出没其间的动物了。  相似文献   

13.
刘丹 《风景名胜》2016,(1):113-130
德格县城地处川藏交界处,很小,小到仅有一万多人口.德格印经院,藏语称『德格巴富』,就坐落在德格县城里,看上去还不如中等规模的寺庙大.过去,它曾经是寺院,名叫更庆寺.大约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它已经不再是寺院,而大致成了现在这样子了.它既没有大型的经堂,也没有自己供奉的主尊,然而和拉萨的布达拉富一样,它却是西藏人心目中的圣地. 时光回溯到二百八十多年前,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却吉登巴泽仁时代,关于这个人很有些神圣的色彩,传说他52岁那年(公元1729年),在他统治的鼎盛时期,为弘扬佛法,组织学识渊博精通佛教经典及藏文书法的名人和上千名雕刻工人书写、刻板、印刷经典,同时开建印经院,开始了一个庞大繁复的文化体系的建构.尔后几代土司续增刻经版,扩建印经院,历百余年,始建成这座闻名世界的藏族文化宝库,也使得这个家族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4.
清真东来顺饭店座落在武汉市闹市中心六渡桥,与南洋大楼比肩,深绿色的玻璃幕墙和用回汉两种文字书写的斗大金字招牌,与那一扇扇弧形门窗和屋上三个宝顶一起,在阳光照耀下,更显现出肃穆的清真气息.  相似文献   

15.
刘磊 《收藏家》2014,(8):87-90
一本仅有十余页的小册子,封面上印着“钢版雕刻样本”和“财政部印刷局制”两行文字(图1),将它放在手中轻轻地翻阅,随着那些雕工细致、印刷精美的各种银行纸币图稿、印花税票样张以及民国人物的名帖样本飞快地划过眼前,竞如同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窗,从中可以窥见那段风云岁月中的人和事,往事沧桑中的喜与悲。  相似文献   

16.
先秦 一缕秋日的阳光从这窗棂射入,透过朱红色的帷幔,斜斜地照往玻璃橱柜中悬挂着的古沙河遗址的照片上。荒凉地,稀稀疏疏地长着儿束野草的古人类聚落遗址,被镀上了一层岁月的金红,一切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3000多年前祖先生存的那个河流的边缘……  相似文献   

17.
公元13世纪,藏区雕版印刷技术和藏纸制作技术发展后,藏区印刷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地寺院纷纷建起了印经院。这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播和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藏区七大印经院简单地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6月14日国家文化遗产日,文化部正式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昌都地区江达县波罗古泽刻板制作技艺位列其中。波罗古泽木刻雕版起源于1676年,由当时的德格第12世土司、第6世法王却吉·登巴次仁发起,现今四川德格、白玉、以及西藏江达县的大部分治区都曾隶属德格土司管辖,加之当时盛行佛教,基于信教需求,用于印制佛教经文及图案的木板雕刻工艺得到了空前发展,波罗木刻印刷技术由此崛起。当地土司、宗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较原始的制版刻板方法,兼收并蓄各种学科、历史文献和各教派典籍,在寺庙刻制数以万计的木刻雕版。据悉,现今位于四川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印经院”中80%以上的印经版均为昌都地区江达县波罗乡所制,由一个乡村的民间艺人承担如此重大而神圣的经文雕版任务,不能不惊叹为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9.
韦力 《名人传记》2022,(9):66-71
每次走进藏书家韦力先生的芷兰斋,我都有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书籍,散发着古中国的气息。芷兰斋由相邻的两套近六百平方米的单元房组成,书架均高顶到天花板,书架间留不足一来的过道,过道上散堆着一些没来得及上架的书。靠南的一扇窗户边,放着一张桌案,案上杂乱地堆码着一些古书,韦力平时会在这里做些编目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废墟上的花朵杨献平其实,我所描述的一切,都是那些在一瞬间出现,又在一瞬间消失了的。就像现在,独自一人在漫漫黄沙上行走,松软的沙漠一次又一次地企图将我埋葬。干燥的季风由北向南,逶迤着,带动细微的流沙,卷起我的衣襟和我的长发,卷着我历经沧桑的一颗早已疲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