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汤志彪 《江汉考古》2005,(3):88-90,76
上博简(三)《彭祖》一篇在释文和注释方面多有可商榷者,本文参照历史文献,对该篇的部分字句加以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根据出土和传世文献材料,笔者对上博三《彭祖》简中的一些文字进行了新的阐释:"老"应为"长寿者、贤者";"句是执心不忘"句中的"句"应通作"苟",作"若、如果"解,"是"通作"时",作"有常、常常"解;"余朕孳"中"孳"应通作"兹",作"我"解,属第一人称代词,与"余朕"同义连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上博三《彭祖》篇原有的简序进行了重新排列,新的简序是1→4→3→2→5→6→7→8。1号简是彭祖谈"天之道",3号简是耈老对谈"天之道"的回应,3号简应排在1号简之后。2、5、6号简是彭祖谈"人之道",似是对3号简耇老提问"敢问为人"的具体解答,3号简似应排在2、5、6号简之前。4号简中彭祖称耇老为"夫子"、"君",而3、2、5、6号简中都称为"汝",4号简排在3号简前似更合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彭祖》部份字词提出新的释读,如释简二"大匡之衍"为"泰匡之愆"、释简七"伓者不以"为"倍者不以"。对于简二至简五中间的缺文,也参照文例及韵脚拟补。  相似文献   

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以来.学术界对其中《诗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考释、编联和复原等方面。接下来的研究.当是对其内容的深入考察.以明其精神实质及学术价值,同时以检验和印证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各家说之基础上,结合原诗,对其第十一、十二章各句进行完整解读.拟有助于有关诸问题之解决。  相似文献   

6.
《君人者何必安哉》一篇,为先秦标准的语录体文献,藉由范戊与楚昭王的对话,将所要表达的意思透露出来。范戊以王之白玉有三玷,受命为君王考察,考察完毕之后,再行禀告见视日(楚王)。王出而见之,并云,我则有白玉三玷而没有察觉到吗?本文考察此出土文献性质,可知这白玉有三玷,并非白玉真的有三玷,乃是范戊以玉之有三玷来暗喻王有三缺失,则知本篇所载内容,为春秋时代楚国的四朝老臣范戊对楚昭王的谲谏。  相似文献   

7.
上博简《容成氏》所记九州极有可能是战国时期发生于今黄河下游鲁地一带自成一系的古老传说。由于传说受地域的影响,其所记州名、州域与传世文献同中有异。不加分析地以传世文献州名、州域相比附,显然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史杰鹏 《江汉考古》2007,(1):92-94,72
本文讨论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里的“酋清”的“酋”和“夹州”的“夹”两个字,认为它们古音分别和“淑”和“冀”字相近,“酋清”应当读为“淑清”,“夹州”就是文献中的“冀州”。  相似文献   

9.
杨怀源 《江汉考古》2008,3(2):118-121
文章利用语言学知识对上博简《中弓》的考释部分提出了三条商榷意见,并考释了一未释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以来,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考释、编联和复原方面。接下来的研究,应是对其内容的深入考察,以明其精神实质及学术价值,同时以检验和印证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诗经》原文及《诗序》对上博简《诗论》第二章进行详细解读,拟有助于有关问题之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本考证了上博简《孔子诗论》中的“旁德”.“业(蘖)”.并对几处篇名提出新解。  相似文献   

12.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不断有讨论上博简《民之父母》的文章出现,学者们从字词释读、文献对勘、思想内涵、研究价值等方面对《民之父母》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总结这些成果,按照其研究方向大体上分为:文字隶定与考释、简本与传世文献异文研究、“五至”的政治哲学意义研究、思想内涵及学术价值四类.本文尝试对学界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评论和归纳整理,以期有助于对该篇的思想内涵和在孔门思想传承中的地位及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上博简《性情论》补释一则@徐在国$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39李零:《上博楚简校读记(之三):性情论》。该文由程燕同学提供,见于简帛网。 这里例举的晋国文字中的“”字和齐国文字第一个“”字,参见裘锡圭《战国货币考(十二篇)》,《北京大学学报》1978年第2期、《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第429页;楚国文字中的“”字见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722页;秦国文字中的“”字见陈振裕、刘信芳《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1页。~~…  相似文献   

14.
《诗经·节南山》中的“节”字,毛传解释为“高峻貌”,此说被后世各家接受。近出上博楚竹书诗论第八简该诗名为“即南山”,但从字形、字义、语法和韩诗旁证等方面加以考证,该诗为“即南山”较妥,“即”为临近之意。  相似文献   

15.
在马承源先生主编、2005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中,有5支简的文字、篇章相对独立并基本完整,经曹锦炎先生缀合、释读,兹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人二 《考古学报》2008,(4):461-474
《昭王毁室》与《昭王与龚之雎》共存于竹简十枚之中,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四册所公布出土竹简之两篇,与春秋战国之楚国史事相关(亦可能为通性之真实耳,详下),极为珍贵。因第五简有墨钉,故离析之。先就前者试解,《昭王毁室》存196字,原整理者已有校读,后来之研究者亦多,但疑义仍存,我认为不明于先秦宫室制度与丧葬礼俗,便无法明了此篇。释文一般采用宽式,计算机无法显示之处,依偏旁分析,以《说文》从某、某声法,实述字形  相似文献   

17.
《诗》、史互证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途径,上博简为此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上博简《诗论》“人之怨子”是对于《人之》一诗的评论。《左传》相关记载表明,此诗应当是为春秋后期人们比较熟知的齐国子尾、高强父子之事而作。在流传的过程中,此诗的大部分混入《瞻Mao》篇,小部分混入《小宛》篇。我们将这些内容析出整理后,可以基本看出《人之》一诗的原貌。《诗》中所佚篇章有些是其内容误入他诗因而失名的结果,上博简《诗论》所提到的《仲氏》、《人之》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上博简<诗论>第24简应当系联于第16简之后,简文的这段话,从语意上看,孔子是在解释"葛"何以被歌颂的原因.第24简开首的略有残缺的三个字应当读为"以蒙棘"."蒙棘"之语见于<唐风·葛生>篇.此篇意蕴,曾长期被误解,独王夫之发千古之襵 ,指出它是歌颂晋君关爱民众以成就霸业的诗篇.今得<诗论>相关简文印证,不仅使<葛生>诗意大白,而且对于认识孔子的仁学理论,也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9.
<正>《昭王毁室》是上博简(四)中的一篇,现存五简,共计一百九十余字,言及楚昭王事迹,内容基本完整。经整理者与学界专家的共同努力,大意基本明了。~①除《昭王毁室》外,其他先秦儒家文献也有类似记载,然学界对这些文本的比较及其反映出的早期儒家思想观念等问题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笔者不揣鄙陋,愿就其中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祈请专家斧正。一《昭王毁室》简文大意基本清楚,唯少数简文仍存在较大争议,其中最为突出的即"訋寇"  相似文献   

20.
郭店科《缁衣》篇与上博简《缁衣》篇内容基本相同,但在用字方面却有不小的差异。对两简本《缁衣》在用字方面的差别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相关简的构形特点,而且可从中窥见这两批简所各自具有的地域特征。本选取三组字例进行考察,带有举例的性质,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