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对景德镇窑变釉瓷器的高度总结及赞美。景德镇窑变釉瓷器始烧于清雍正时期,由此之后的各朝官窑、民窑,以及民国直至建国,各个时期都有大量烧制,一直延续、发展至今,经久不衰。景德镇的窑变红釉是在郎窑红釉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更多的窑位,能够使釉水在不同温区内都能发出不同的颜色,从而降低烧窑成本以  相似文献   

2.
正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需求量的激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仿古和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康熙的创新品种有郎窑红、豇豆红、珐琅彩、粉彩、"青花五彩"等釉彩装饰品种,风格别开生面;雍正时期的官窑则以各种仿古高低温颜色釉见长,特别是仿宋代五大名窑釉色古朴典雅,朴素清逸;乾隆的制  相似文献   

3.
青花、釉里红均为元代景德镇瓷器的创新品种。釉里红,是以铜红为原料,在瓷胎上进行彩绘,罩釉后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是与青花相类似的釉下彩之一。青花釉里红瓷器,是指用钴和铜红两种原料绘制而成的产品,亦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是元代景德镇窑的重要发明。其色彩青得翠蓝,红得娇艳,二者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取得了极佳的装饰效果。它的出现,丰富了我国瓷器的装饰手法,使我国瓷器艺术千姿百态的  相似文献   

4.
繁昌窑是目前已发掘的最早的专烧青白瓷的窑口,也是青白瓷早期的生产中心;景德镇窑青白瓷应是在宋初随着南唐国衰亡逐渐崛起,至宋中期景德镇窑取代繁昌窑成为南方青白瓷的生产中心,进而形成以景德镇窑场为核心的青白瓷窑系。繁昌窑和景德镇窑青白瓷生产之间存在技术传承关系;在景德镇窑青白瓷的崛起过程中,南唐国和繁昌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冯冕 《东南文化》2021,(6):105-114
葫芦窑是景德镇窑炉技术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梳理葫芦窑的技术源流对厘清景德镇窑炉技术发展的过程有重要意义.以往学界认为景德镇葫芦窑是龙窑与马蹄窑技术结合的产物,但通过分析葫芦窑的结构特征,并将其与龙窑、马蹄窑比较分析,可知景德镇葫芦窑是对景德镇宋元龙窑及其改良技术的继承,并未吸收马蹄窑半倒焰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元至清六百余年间,景德镇制瓷业一直有官、民窑之分。官窑拥有制瓷最好的原料、工匠、设备、技艺,不计工本的生产及严格的筛选以供皇宫贵族专用及外销。官窑的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最终以国家形式的制度得以确定。官窑的制作生产一直以来都有严格的把关,清代"臧窑""郎窑""年窑""唐窑"均是在皇帝的直接授意  相似文献   

7.
<正>清康熙一朝,平三藩收台湾,全国各行各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尤其是景德镇的制瓷业,在明代末期官窑名存实亡的情况下重整窑务,再次建立起专为皇家烧造的瓷厂,并正式命名为"御窑厂"。历经明代及清初近300年的时间所总结的制瓷经验,以及新式窑型的问世,都为康熙时期的瓷器发展打下了雄厚基础,优质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呈现:以氧化钴为原料的洒蓝釉、天蓝釉等瓷器;青花器物中典型的翠毛蓝;以及五彩、斗彩、中西合璧的琺瑯彩,由其是对铜红釉的继承、发展、创新,可谓是登峰造极。此时期不但再次烧造出明末已经失传(停烧)的霁红釉器物,还创新出了豇豆红、郎窑红瓷器,为雍正、乾  相似文献   

8.
康熙朝时 ,景德镇制瓷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官窑和民窑相互促进 ,技术迅速提高 ,瓷器生产的数量居明清两代之冠。康熙朝恢复和继承了明代的所有品种 ,还新创郎窑红、豇豆红、釉里三色、乌金釉、琅彩等彩瓷和单色釉 ,新的器型更是层出不穷 ,如凤尾尊、棒槌瓶 ,苹果尊等 ,大器物丰满浑厚 ,气魄雄伟 ;小器物玲珑细巧 ,薄如卵壳。康熙朝制瓷业的成就为雍正、乾隆时期瓷器生产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史料中关于唐代景德镇早期制瓷业的记载和近年来新发现的唐代景德镇窑业遗址的综合分析,可以丰富和完善对景德镇早期窑业的认识,并就此得出相对明晰的唐代景德镇窑业发展脉络:唐代以前的景德镇主要以生产陶器为主,入唐以后景德镇制瓷业方进入肇始期,并因善于学习南北诸窑、博采众长而又别有创新的特点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碗类瓷器碗是常见日用品,“南海I号”出土瓷器中,也以碗最多。目前发现,以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碗、浙江龙泉窑系青瓷碗、福建闽清义窑青瓷青白瓷碗和磁灶窑酱釉绿釉碗为主。1.景德镇窑青白瓷碗南宋时期,景德镇窑业吸收了定窑特色,又被称为“南定”,最为明显的就是覆烧芒口器物和薄胎印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9,(6):F0003-F0003
景德镇窑黄地红彩百蝠图盘 这件器物是景德镇誉门为同治皇帝大婚时使用而烧制的。它内里以明黄釉为底色,上用红彩绘制出翩翩飞舞的蝙蝠,象征着“洪福齐天”。盘外壁施以白釉,上绘三组粉彩花卉,红花绿叶,分外夺目。器物内外色泽巧妙搭配,透露着一股喜气洋洋的欢庆气氛。这种色彩纷呈的纹饰和吉祥图案的大量使用,是清晚期瓷器绘画的一大特征。器底署“同治年制”红彩楷书款。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12年景德镇蓝田窑的发现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釉瓷器。通过对窑址及出土陶瓷文物的整理与研究,专家提出蓝田窑是目前为止景德镇发现的早期烧制青瓷的窑址之一,其中出土的部分青瓷应为唐代时期烧造。因此,研究蓝田窑唐代和五代时期青瓷对探索景德镇早期青瓷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以唐代和五代景德镇蓝田窑青瓷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热膨胀仪等对24件唐、五代蓝田窑青瓷样品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了唐代和五代景德镇蓝田窑青瓷的组成和工艺特征,为研究景德镇早期青瓷及其初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1997年5月26日,安吉县郎里村出土了4件青白瓷,器型有盏托、碟、注子,根据形制、胎质、釉色以及装烧工艺等,推断这几件青白瓷均属北宋晚期景德镇窑的产品,对研究安吉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等很有价值,同时为浙江出土青白瓷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宋东林 《南方文物》2013,(2):85-93,71
宋元时期是景德镇制瓷工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正是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生产传统和产品面貌,并在窑业技术上多有创新,表现在窑炉的改进、窑具的创新和装烧方法的变革三个方面。本文从考古发现的景德镇窑宋元时期的窑炉与窑具入手,通过系统梳理其发展演变的脉络,以点带面,管窥景德镇制瓷工艺在10~14世纪的探索与进步,并尝试分析其他窑业生产传统对景德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红绿彩瓷是晚明漳州窑生产的重要外销品种之一,其工艺风格主要传承自景德镇,装饰纹样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日本的陶瓷生产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厘清漳州窑红绿彩瓷与景德镇窑红绿彩瓷的关系、日本仿烧漳州窑红绿彩瓷等问题,对于存世漳州窑红绿彩瓷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古代的龙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古代的瓷窑,可分为圆窑和龙窑两大类。圆窑形似馒头,所以又称馒头窑,有的窑床平面呈马蹄形,故又叫马蹄形窑。景德镇等地所用的蛋壳窑,是圆窑的一种发展。龙窑窑身狭长,前后倾斜,窑头低尾  相似文献   

17.
<正>祭红釉瓷器,其表面通体为红色。因为釉质的原因烧成后的色调有所不同,便有了鲜红、醉红、宝石红、积红及霁红等名称。明末著名收藏家项元汴在《历代名瓷图谱》中感叹到:"积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乃历代名瓷之首冠也,今虽悬千金购求亦不可得矣。"(图1)祭红釉属于氧化铜釉类的一种,釉中氧化铜的比例低于釉里红、豇豆红,而高于郎窑红、窑变红,调配成的釉料呈灰白色。相传古代为了使釉色便加美丽动人,最终能够达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景德镇浮梁县兰田窑窑址考古发掘资料,探讨了9~10世纪景德镇窑业的生产状况。首先介绍了兰田窑的基本情况和发掘的概况,并根据兰田窑大金坞窑址的发掘简报和万窑坞窑址初步整理的成果,探讨了景德镇早期窑业的三个问题。第一,根据万窑坞窑址发掘清理的五代早期窑炉遗迹,结合乐平南窑清理的晚唐时期龙窑,浮梁盈田凤凰山窑址清理的北宋早期窑炉,初步总结了景德镇地区早期龙窑从长变短,坡度从缓到陡,建筑方式从土筑到砖砌的变化趋势。第二,根据兰田窑发掘的地层,将景德镇地区9~10世纪的窑业分为5个发展阶段,并根据初步的整理结果对5个发展阶段的时代进行推断,总结了各期的基本面貌和特点。第三,万窑坞窑址地层出土资料显示,9~10世纪景德镇生产的主要瓷器品种青绿釉、青灰釉、白釉等各类器物,在所有地层中均同时出土,表明这三类器物的生产不存在早晚相继的关系,而是同时生产的不同质量和特点的器物。同时,从这三类产物的胎釉特征制作工艺、器物造型及装烧方法等观察,其分别受到了江西洪州窑、浙江越窑和北方地区白瓷生产技术的影响,也有少量长沙窑的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19.
林思雨 《文物天地》2023,(12):115-118
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流行的器形之一,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景德镇窑高足杯以青花瓷、青白瓷和卵白瓷为主,择其精品者略作品鉴,以小观大,从中可以窥见元代景德镇窑的制瓷工艺、社会生活及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唐代至宋元时期花口瓶发展源流的梳理,确认青白釉花口瓶是由景德镇窑在北宋中后期开始烧制,并逐渐传播到南方各省区烧制青白瓷的窑口,其中包括潮州笔架山窑和福建德化窑。通过与景德镇湖田窑和福建德化窑考古发掘报告中青白釉花口瓶对比分析,初步推断广东潮州笔架山窑址新出土的青白釉花口瓶产地是潮州笔架山窑址的可能性最大,其时代初步判断为北宋晚期或南宋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