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由华侨大学华侨华人文献中心主办,是以华侨华人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国际化、学术性专题学刊,旨在为国际华侨华人研究学界提供有关华侨华人文献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学术成果、华侨华人文献机构工作动态的发布平台,推动国际学界的学术交流与资源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6月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了由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高伟浓带领其博士研究生石沧金撰写的新作 :《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 ( 1 979-2 0 0 0 )———对若干华侨华人研究期刊载文的摘评》。该书采用“题目 +作者 +发表期刊 (刊名、期数、页码 ) +文摘 +关键词”的体例 ,从 2 0余年来散见于国内各级报纸、学报、侨刊上的华侨华人研究论文中 ,引录了 742篇中国大陆学者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的文章 ;并归纳为 2 5个章节 :“华侨华人研究基础”、“华侨出国史”、“华人族谱”、“华侨华人对居留国 (地 )的贡献”、“华侨华人与居住国(地 )…  相似文献   

3.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赵和曼的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已由中国华侨出版社于2004年8月在北京出版。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欣喜的事。它的出版可说是有填补空白之功。正如周南京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言,“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是一块尚待开垦、拓荒和耕耘的处女地”,该书“应当归入填补空白著作之列”(周序第2页)。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是华侨华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也应成为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就华侨华人研究的现状而言,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却显得落后、薄弱和冷清”(周序第1页…  相似文献   

4.
《新西兰华侨华人史》于2020年3月1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杜继东博士主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项目的成果。本书共三卷,第1卷《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详细论述了从1866年第一批淘金华工到达新西兰至今150余年来华侨华人的历史。第2卷《新西兰华侨华人口述访谈录》记录了17位新西兰华侨华人的口述访谈,直观、真实地再现了新西兰华侨华人社会的历史变迁进程。第3卷《新西兰华工历史图片集》包括158组珍贵图片,并附文字说明,经过精心构思与体例编排,意在形成一部“图像的新西兰华工史”。相较于东南亚和欧美华侨华人史研究,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基础薄弱、资料分散且中文资料较少、研究难度大,本书的出版是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由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首倡并主办的首届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联席会议暨世界华人研究联合中心筹备会议于1998年11月10日—11日在暨南大学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内代表有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国立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和浙...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年华侨华人研究评述(1997~200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至今,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向。1990年代的华侨华人经济研究热逐渐降温,对日本华侨华人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大为加强,有关华侨华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论文简述了心理文化学的发展脉络、核心工具与方法论特点;阐述了华侨华人研究中的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了世界“强联结”时代心理文化学用于华侨华人研究的可行性。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文化人类学视角的研究占有重要份量,故把作为文化人类学一个分支的心理文化学引入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世界进入“强联结”时代后,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心理文化学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应用有可能在提供比较文明背景、认识华人的文化认同、人际关系、行为模式以及心理调适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由杨学r为主编、庄国土等为副主编的《改革开放与福建华侨华人》一书,已于1999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东南亚与华人华侨研究丛书、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研究专辑之一。福建省是华侨华人最重要的祖籍地之一,也是最主要的侨乡之一,福建籍华侨华人是华侨华人研究不可或...  相似文献   

9.
2013年5月22日,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2013年度"华侨华人系列"讲座之二在北京大学历史系108会议室举行。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曹云华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下南洋: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主持,出席的嘉宾有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赵红英所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英明教授、印红标教授和外语学院  相似文献   

10.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成立于 1 980年 ,其前身是华侨大学华侨史研究室。 1 986年升格为华侨研究所 ,1 995年改名为华侨华人研究所 ,是直属于学校的科研机构。现任所长为蔡振翔副教授。华侨华人研究所的研究范围颇广 ,涉及到华侨华人的历史、现状、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 ,但是教学与科研的工作重点 ,则一直是华侨华人历史文化与海外华文教育两个方面。多年以来 ,华侨华人研究所先后讲授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专题》、《海外华侨华人史》、《海外华文教育概论》、《侨务政策研究》、《台湾社会研究》等研究生或者本科生课…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9月 1 3日 ,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中心、“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组主办的“华侨华人学 :学科定位与研究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的专家学者 2 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我国著名的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周南京教授致开幕词。周教授在开幕词中简要回顾了国内关于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经历的过程 ,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 ,他认为对华侨华人研究进行学科定位是这项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契机。开幕式之后 ,与会学者就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有关缅甸华侨华人族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华侨华人是一个重要的族群。然而 ,长期以来却受到了忽视 ,成为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从缅甸华侨华人的人数、籍贯构成、经济状况的发展演变和文化等几方面 ,勾勒了缅甸华侨华人社会的大致轮廊 ,并分析了二战后缅甸华侨华人社会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程希 《民族译丛》2006,(5):30-37
在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中,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是基本的出发点和主要的关注点。在考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时,侨乡是考察和理解华侨、华人“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参照坐标。这不仅因为侨乡是华侨、华人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是海外移民影响祖籍地社会、文化的“独特风景线”,还因为侨乡研究是透视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实证性研究。虽然海外移民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但侨乡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外移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是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直属事业单位 ,成立于 1 984年 2月 ,是全国性的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的学术机构 ,下设办公室、研究室、编辑室三个处室 ,另有涉侨藏书具一定规模的资料室。林晓东女士现任本所副所长 ,主持日常工作。近 2 0年来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已在中国侨务政策、中国侨务法律法规、华侨华人历史、华侨华人人物、华侨华人社团、华侨与抗日战争、归侨侨眷、客家人以及留学生与新移民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所人员独立或合作、参与撰写的有关著作共有 2 0多部 ,撰写的论文有近百篇。《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4月10日,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2014年第二场在中国侨联事业楼举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博士应邀做了题为"海外粤侨田野调查札记"的学术讲座。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主持讲座。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20余人参加了讲座。  相似文献   

16.
华侨华人问题研究历来集中于历史学与经济学方面,相对说来,从法学角度研究华侨华人问题,在学术界尚属罕见。然而,基于以下若干问题的认识,我们认为,华侨华人问题的法学角度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一)华侨华人的现实问题涉及法律问题,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法学方面的研究。华侨华人一开始便是个具有法律意义的概念。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华人则是指具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国籍人。对于华侨问题,涉及的法律问题更多。现代国际法认为:基于属人优先权原则,华侨要受到国籍国即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7.
2012年5月2日下午,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北京大学华侨华人讲座系列之二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举行.日本东京外国语学院亚菲语言文化研究所教授三尾裕子应邀作了题为"关于‘华侨·华人’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以日本学者为例"的演讲.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赵红英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顾问梁英明教授、丘立本研究员等出席了讲座.讲座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华侨社会的现状及其未来○朱慧玲东北亚(日本、韩国、朝鲜)与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社会相比,前者有华侨、华人数十万,后者数千万,前者是华侨社会,后者是当地化了的华人社会。简言之,与东南亚相比,东北亚华侨、华人不仅量少,而且“质”异。本文拟根据资料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人有幸参与《华侨华人百科全书·社团政党卷》的编辑工作 ,并撰写了较多的社团辞条。在广泛且大量翻阅华侨华人社团资料 ,并在整理、编纂的过程中 ,对华侨华人社团的发生发展、对其性质、功能、作用、历史轨迹及发展趋势等问题 ,有所体会 ,有所感悟。在《华侨华人百科全书》 1 2卷即将全部完成之际 ,应《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主编之邀 ,对华侨华人社团问题谈点个人的肤浅体会。1 何谓华侨华人社团华侨华人社团 ,是早期移居国外的华侨 ,为了团结互助 ,自救自卫 ,联络感情 ,共谋生存与发展 ,或以血缘宗亲 ,或以地缘同乡 ,或以业缘同行为纽带 …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与学科建设-浅议“华侨华人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从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出发,认为现在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已不再是历史研究一枝独秀的局面,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民族、人口、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其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已广泛地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基础学科和分支学科,华侨华人研究实际上已成为多学科研究者共同参与研究的“边缘交叉学科”,建立起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华侨华人学”势在必行。当前,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应该加强学科意识,在吸收欧、美、日的社会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同时,根据我们本国的国情和社会实际需要,发展自己的研究,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的华侨华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