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两条鱼     
小猫提着小桶,扛着鱼竿去钓鱼。路过小熊门口,小熊说:“我好久没喝鱼汤了,要晒玉米,走不开,要不真想和你一起去钓鱼。”“没事,我钓了鱼送你一条。”小猫说。经边小猪门口,小猪说:“我要给我种的小树浇水,要不真想和你一起去钓鱼,我好久没喝鱼汤了。”“没事,我钓了鱼送你一条。”小猫说。小猫来到了河边,开始钓鱼。  相似文献   

2.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那位桥梁专家有过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深,大意是说“桥一旦造好之后,造桥人便不再回头看他造过的桥了”。我深信,那位桥梁专家并非不珍爱他所造过的桥,也不是真的不想再回头看看他所造过的桥,而是他觉得,桥既然已经  相似文献   

3.
宝宝会吃饭     
“宝宝都这么大了,还要妈妈喂饭!”小猫笑话他,小狗笑话他。宝宝生气地说:“不要你们管!”一天,森林里的小熊过生日,请宝宝带着小猫、小狗去作客。小熊端来好多好吃的招待朋友。小猫一边吃鱼,一边说:“真香!真香!”小狗一边啃骨头,一边说:“真香!真香!”小熊一边吃甜饼,  相似文献   

4.
桥啊桥     
我是走黄土路长大的. 后来,告别乡村,来到城市,开始在柏油马路上混生活了.这是1996年考上大学的事,从家乡杨家岘来到省城兰州,负笈求学,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大的转折.后来,回天水工作,家乡杨家岘渐渐成了我偶尔探亲、扫墓、踏访土塬民俗的地方.世事流转,谁也不知道你明天会去哪里,就像我当年穿行在天水的街巷时根本不知道自己会迁居南方,走过一座又一座桥. 前几年在萧山,走得最多的桥,是城河上的六座桥.无事可干的时候,心情郁闷的时候,就会一座座地去走,顺着城河看两岸的市井生活,还特意写过一篇《城河;六座桥》的散文,收录到《客居萧山》的集子里.2015年初夏,我迁居吴中,我的生活还是离不开桥.  相似文献   

5.
一张躺椅     
搬进了新居,一张老式的躺椅与家里的装潢格调格格不入,无处可置,暂时被搬家工放进了厨房。晚上我到厨房做晚饭时,发现四岁的儿子抱着他的玩具熊蜷曲在躺椅里面。“儿子,在这儿干嘛?”我问道。“小熊感到害怕。”儿子解释道。“害怕?”我轻轻地问,“是因为他不熟悉新房子?”儿子重重地点点头,眼圈红了。我把他抱在怀里。平时,我上班忙工作下班干家务,很少有机会与儿子交流,父子之间的关系总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我突然预感到:这张躺椅,会成为联系我和儿子的一条纽带。果然,第二天中午,我在厨房里忙中午饭,儿子又爬上了躺椅。他告诉我昨天夜里他…  相似文献   

6.
在他的相机前,李光耀、基辛格、拉宾等许多世界名人留下了永恒的瞬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样评价他:“他用自己的作品和行动为历史写下了精彩的一页,为中美友好又搭起一座桥……”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为他的作品题词:“充实而有光辉谓之美。”他就是邓伟,一个和被他拍摄过的世界名人一样有名的中国摄影家。  相似文献   

7.
从拉萨沿青藏公路往西40公里处,有一座横跨堆龙河的桥,名叫隆巴桑巴(家乡桥)。过了这座桥,顺着山涧往里走,就进入了古荣山区。再往里,越走,山越高; 越走,河越窄,一直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你会发现一座殿宇辉煌的古寺,赫赫耸立在路边山坡绿树间,它就是闻名整个雪域的楚布寺。  相似文献   

8.
过独木桥(汉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天中午,李二赶集归来,刚跨上家门附近的一座独木桥时,突然看见家中失火了。迎面来了一位叫葛老大的人,手指对岸大声喊道:“我家孩子掉到水里了,快让我过去!”李说:“你没瞧见我家失火吗?快让我先过去!”葛说:“我救孩子要紧!”李说:“我救火更要紧!”二人争吵不休,互不让相,结果订了两不吃亏的条约:李让葛三步,葛进三步;葛让李三步,李进三步。  相似文献   

9.
有两个朋友打算出去漫游,他们把所挣的钱均分了,决心去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他俩走了几天,到达了一个岔路口,看见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条路有尽头,另一条没有。他们站下来想:“怎么办?我们选择哪一条路呢?”末了他们决定各走一条路,年终在同一地点重逢,平分好处。他们靠拈阄来决定,第一个人拈着走有尽头的路,第二个人走另外一条。走在有尽头的路上的那个人,晚上来到一个城市,便留在了那里。另一个人踏上没有尽头的路,走了整整一天,晚上来到一座高山前。他爬上山,看到一个老妇人坐在那里,她手里拿着一个线球,正转动着它。她问他:“喂!先生,你干什么?是对生活厌倦了吗?为什么来到这儿?你注定要被杀死在这儿。”他问:“那么你在这儿干什么?”老妇人回答说:“他们对我施了魔法,我被  相似文献   

10.
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把翻译工作称为“金子做的桥”,一道道金灿灿的桥梁把不同的文化联系起来。这真是个美丽而又贴切的比喻,可是造桥者的辛劳局外人是很难知晓的。文博领域中的  相似文献   

11.
读了本期的文章,我的一个突出的感觉是:生活,是一座富矿,一座包含着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储量极丰而又不断生成、任何人都可从中采掘的富矿。常常有学生说:“我的生活很单调,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哪有什么可写?”实际上,只要是“生活”,任何一个物件,任何一个瞬间,都与”人”有关,都与“事”相连,都有“情”渗透。不要说家里的一支蜡烛、一杯咖啡。学校里的一场球赛、一次评奖,家人、学生的一次生日聚会等是这样,就是路上的一块“垫脚石”,也折射出无比高尚的人格。试看《垫脚石》一文,“我”两天走在有积水的路上,突然觉得“脚下那一股冰凉之感没有了”,又突然觉得自己变高了,耳朵碰到本不该碰到的树枝了,困惑之际,又突然大吃一惊:“哎哟,天哪!”在一个拐角,“我差点踩到了一只手”!作者的目光由下面的手“缓缓移动到了一位中年妇女的脸上”,作者被一位两  相似文献   

12.
草坪上,有一座漂亮的红房子,里面住着猪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三只小猪。三只小猪,顽皮又淘气,整天蹦高蹦低,满地打滚,弄得浑身脏兮兮的。猪妈妈给他们洗澡,第三只小猪还没洗完,前面已洗完的两只小猪又玩脏了。猪妈妈很生气。三只小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浑浑噩噩的清晨,我搭乘时间的快车,来到那个我向往已久的晋朝。可一切却同我的梦境背道而驰,同样是浑浑噩噩的天,寂静的街道,两边破败的商店,不堪入目。一切的景象,是那么萧条、颓废我沿着街道向前走了许久。顿时,眼前豁然开朗。青山绿水, 一座茅屋依山傍水立在那儿。篱边,一位老人正在采菊。面含微笑,口中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奔跑过去,看着他,问道:“您难道是陶渊明吗?”他和蔼地说:“我正是”一切都那么突如其来。他将我请进屋中,屋子不大,很简陋。满园种了菊花。  相似文献   

14.
何方 《炎黄春秋》2003,(6):50-56
李慎之同志走了,走得仓猝,走得利索,走得完全出乎朋友们意外,走得连他自己也毫无思想准备。今年4月2日,他因咳嗽去医院看病,一检查,说是轻度肺炎,被留下住院。7日,来电话问我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仍然是谈笑风生,一如往常。我问他是否赶时髦得了“非典”。他说,恰巧相反,是典型肺炎。来时只当感冒,由于正好有空床,就让他住下了。现在已有好转,打算最近出院,只是院方还没同意。12日问他病情时,他虽然还是滔滔不绝,但已有点气喘,说是前两天又得了感冒,发高烧,呼吸有点困难。却又不无幽默地说了句:“看来也许大限已到,要去见马克思了。”我也开…  相似文献   

15.
修文蜈蚣桥     
修文县洒坪乡有一个以蜈蚣桥命名的村子。村里至今保存着一座古代古桥——蜈蚣桥,它是明朝奢香夫人辟“龙场九驿”时龙场驿至六广驿的必经之路。汽车从洒坪乡小坝村沿崎岖的山路走三十来分钟,经过几个村舍,便来到了蜈蚣桥,水泥镶边的公路直达桥头。  相似文献   

16.
一天,草地上掉下一辆小飞机,小熊拣走了螺旋桨,小公鼠捡走了轮子,小狐狸捡起了机翼,小青蛙捡走了座椅;小老鼠来的最晚,只剩下一个空空的机舱。夜里,小熊的螺旋桨不见了,小狐狸的机翼不见了。第二天夜里,小松鼠的轮子不见了,小青蛙的座椅不见了。第三天,草地上出现了一架崭新的小飞机,小老鼠说:“瞧,这是我的小飞机。”大家伙看了看,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从此,小老鼠再也没有好朋友了。小老鼠的新飞机$酷酷猫漫画室~~  相似文献   

17.
儿子们     
两个女人在从井里打水。这时候又来了第三个女人。还有一位老头儿,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于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我的儿子又灵活又有力气,谁都制服不了他。”“可我的儿子会唱歌,像夜莺一样唱得好听。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歌喉。”另一个女人说。而第三个女人不说话。  相似文献   

18.
小熊种花生     
小兔种的花生丰收了,请小熊去吃花生。小熊来到小兔家,吃到了甜甜的花生糕和香喷喷的炸花生米。回家的时候,小熊说:“你送我一袋花生种子吧,明年我也种些花生。”小兔高兴地答应了,拿出一袋花生米给小熊:“你隔一些日子要拿到太阳下晒一晒,不要让它受潮了,要不还没到明年春天就发芽了。”“好的,我记住了!”  相似文献   

19.
听信挑唆,两败俱伤。森林里有一只威武的雄狮,它是百兽之王。一天,狮子带着臣仆出游,看见黄牛自由自在,悠闲地吃着草,就走过去,与黄牛攀谈起来:“喂,你是谁?从哪儿来呀?”黄牛说:“我是牛王,从魔王那里来。”两个越谈越投机,成了好朋友。狮子还让出一片森林给黄牛,并派狐狸去给黄牛做侍卫。狐狸见狮子这样敬重黄牛,还让自己去  相似文献   

20.
焗油父亲     
近日,校园中染发者日益增多,红、橙、黄、绿、青、蓝、紫,可谓花样百出。走在大街上也常会撞上几个“彩球”,此谓之“流行”。可就这“流行”被校领导狠批了一顿——这叫“不务正业”。可是前天我却发现,父亲的头发也焗了油,不知是老爸赶“流行”,还是“不务正业”。“唉!?孩子他爸,你的白发怎么又出来了?”晚上洗头时妈妈又惊又疑地指着父亲的头发说。父亲好像是受了电击一般,急用手摸头发,忿忿地说:“真的?明天就去找他!”“找谁?”我一手拿着饼干,一手擎笔从书房跑出来问道。“找焗油的那个人!”父亲依旧忿忿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