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一个马年(2002年)的秋天,《人物》杂志发表了我的一篇题为《阎宗临:品端学粹之士》的文章,重点介绍了史学家阎宗临的生平。1904年,阎宗临生于山西五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先就读于阎锡山任校长的私立至川中学,后半生的遭遇泰半由此而来。1924年考入重华书院,得以结识梁漱溟,师生之间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同年加  相似文献   

2.
阎宗临先生是我国史学界有成就有影响的著名史学家、著名教授。1947年,山西大学编印的《国立山西大学一览》中,又另辟《现任教员一览》。其中,阎宗临先生列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有识者告诉我,这是校方有意将各方面权威,征得同意后,聘在我校我系任职,山西的学界风云蔚起。阎宗临先生是历史学界权威。山西五台县人。这样的聘任是希望今后返回太原,回山西大学执教。我当时是文学院教育系一年级学生,未谙学界各方面卓有成就的人物。对阎宗临先生也是素昧平生。1950年,大学毕业后,我留在新建的文学院中文系任助教。1952年,阎宗临先生,确如学界所…  相似文献   

3.
史学家阎宗临早年留学瑞士,攻读世界史,回国后在多所高校从事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罗马史》、《欧洲文化史论》、《希腊罗马史稿》、《欧洲史要义》等。阎宗临的世界古代史研究主要集中于西亚、中亚古史和古希腊罗马史,其对西亚中亚古史所作的专题研究,涉及以往很少有人注意到的国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他撰著的古希腊史和罗马史论著至今读来仍有特色和新意。阎宗临毕生致力于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著名历史学家阎宗临(1904—1978),山西省五台县人。年轻时爱好文学,曾加入狂飙社,并有幸亲聆鲁迅的教诲。1925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毕业于瑞士伏利堡大学,曾获瑞士国家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夫人梁佩云(1909—1989),其父为晚清进士,长于绘画书法。梁佩云早年也随夫留学瑞士,专攻学前教育。1937年抗战爆发,阎宗临夫妇爱国心切,从瑞士返回苦难深重的祖国,参加抗战。回国后,阎宗临在广西大学、桂林师院、无锡国专、中山大学等高校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阎宗临又从广东回到山西,把后半生贡献给了故乡的建设。1943年,阎宗临的专著《欧洲文化史论…  相似文献   

5.
本期寄语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2010,(3):F0002-F0002
<正>本期"理论与思想"栏刊登的陈德正、郭小凌合作的《阎宗临的世界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一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史学家阎宗临先生的学术生平、研究成果,以及他对于中国世界历史学人才培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对于希望了解中国世界  相似文献   

6.
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阎宗临先生学术研讨会”2007年12月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单位的数十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追忆我国世界史学科的知名学者阎宗临先生。  相似文献   

7.
阎宗临先生字琼琳,又名已然.晚年自号铁牛老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6月18日(夏历五月十五日)出生于山西五  相似文献   

8.
在阎宗临颇为广泛的治学范围中,尤以在中西交通史领域取得的成就最大,这主要得益于其与法国汉学之间深厚的渊源关系。阎宗临早岁在法语学术界的受教育经历,为其接受法国汉学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环境。他的相关著述不但触及了法国汉学的主流,而且其研究对象、资料来源,亦或研究主题和思路,都与20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界存在着紧密联系。其开拓的研究领域及学术观点和方法,也在20世纪下半叶的法国汉学界得到了回响。阎宗临在充分把握法国汉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开辟新说的做法,凸显出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做出独特贡献的一种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9月13-14日,由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欧洲文化史研讨会暨纪念阎宗临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太原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聊城大学、贵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廊坊师范学院等近20所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的议题有两个:一是欧洲文化史专题研究,二是阎宗临先生生平及学术贡献。围绕上述议题,与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试评18世纪末以前来华的欧洲耶稣会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大批欧洲耶稣会士来华,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历来为国外学者所重视,研究成果颇多。我国解放前,陈垣、陈受颐、阎宗临等学界名流也多有论著。1957年,朱谦之先生任教北大时,着手修改他于1940年出版的旧作《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的影响》,将此书的“前论”作为讲义印发,文中有关耶稣会士的论述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在此后的两三年间,《新建设》、《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一批文章,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针对朱先生认为耶稣会士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文化作出了贡献的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来华耶稣会士被定性为“西方殖民者配合其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的一支先遣队。”①除了朱  相似文献   

11.
著名历史学家阎宗临先生的女儿、上海市金山区侨联委员、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退休高级工程师阎守瑜女士保存着一张珍贵的字条,那是大概半个世纪之前,熊十力先生留给她的。2002年岁末,适逢阎女士(以下简称阎)到京访亲,本刊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记者(以下简称记):阎女士您好!熊十力先生的手迹上,写了些什么呢?阎守瑜(以下简称阎):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留下许多令人追忆的东西。多少年来,我保存了很多东西,其中最珍贵的就数熊老先生留给我的这张便条了。它是这样写的:乙丑余寓番禺新造细墟黄艮庸家,五台阎宗临教于中大,携眷来乡与老人同住,其小女…  相似文献   

12.
1993年,巴金已近九十岁,身体已经不太好,写作比较艰难。《新民晚报》有一个专栏《文革轶事》,约巴老写一篇有关文革的文章,巴老写了一篇三百字短文,题目就叫《没有神》。(《没有神》,原载《新民晚报》1993年7月15日。后收入《再思录》第85页,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新民晚报》开辟这个专栏后,颇有点影响。编者是响应巴老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设这么一个专栏,发表了的有些文章被一些中学老师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是一个甲子的轮回。在国内史学刊物中,拥有六十年历史的刊物大概就是《史学月刊》与《历史教学》两家。《史学月刊》自1951年1月以刊名《新史学通讯》创刊以来,风风雨雨地走过了60年,其间曾受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停刊达17年之久,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史学研究工作者一个很大的遗憾。自1980年复刊以后,《史学月刊》重组编辑队伍,聘请国内著名史学家担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失踪的人和一部失踪的电影,就这样一边被铭记,一边被遗忘;一边名垂史册,一边石沉大海2002年,法国《世界报》影评部负责人、著名影评人米歇尔·傅东在巴黎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时候,冷不丁问了一句"那个拍了《一个和八个》的张军钊现在到哪儿去了?"傅东一直记得当年看到《一个和八个》时的震动。  相似文献   

15.
《安徽史学》1989年第3期刊出《安徽建省考》后,承安徽方志学界同志们的器重,在同年8月10日于合肥市实验饭店就拙文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安徽《修志参考》1989年第6期以《安徽究竟何时建省》为题作了报导。笔者极为赞同这一认识:“一个省从筹备、初步定型到最后完成,有一个过程。究竟以哪一个时间为建省时间,需要看一个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获  相似文献   

17.
从话剧《一个和八个》说起埋头于教学工作的我,在2006年4月里的一天,见到了中国国家话剧院的青年导演韩杰。这位在我父亲郭小川过世以后才出生的年轻人,居然已经用了五年时间雕琢修改郭写于1957年的长诗《一个和八个》,一心要把它搬上话剧舞台。为此他几次辞掉执导外国话剧的机会,使这部话剧成为他的导演处女作。他说,国家话剧院应当是中国的名片,迄今演出的却多是外国剧目,他希望《一个和八个》能够成为国家话剧院的保留剧目,成为中国的一个经典悲剧。长篇叙事诗《一个和八个》恰巧也是我最珍视的父亲作品,相比于他的《甘蔗林—青纱帐》《…  相似文献   

18.
2002年5月,锡山区每年出版《锡山区概览》。2007年起,《锡山区概览》更名为《锡山年鉴》。数年来,《锡山年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和从优到精的过程,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业内同行的充分肯定。《锡山年鉴》(《锡山区概览》)自创刊以来,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办刊宗旨,全面:翔实、系统地记录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充分发挥了年鉴的资政作用、信息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左方 《炎黄春秋》2014,(10):44-49
1993年,《南方周末》曾遭遇过一次停刊风波。那时,我正担任这张报纸的主编,二十年过去了,把这段历史讲出来,也只是限于一段历史而已。《南方周末》躺着中枪《南方周末》被中宣部责令停刊前有个预兆,为了给《南方都市报》申办刊号,《南方日报》的总经理李民英请新闻出版总署的副署长王强华吃饭,王强华出于好意,向李民英透露一个消息,说中宣部一个领导要将《南方周末》停刊,他提醒《南方周末》今后要把好关,不要再闯乱子。  相似文献   

20.
正一1919年9月之前,后来被人誉为一代文豪的郭沫若,在文学实验方面是颇不成功的。他的第一篇小说《骷髅》及其他一些翻译稿件,都惨遭退稿命运。但是,在这一年的9月11日,他的两首新诗《抱和儿在博多湾海浴》《鹭鶿》刊出了。"看见自己的作品第一次成了铅字,真是有说不出的陶醉。这便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刺激。在1919年的下半年和1920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造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