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书运用了大量的华文报刊和英国殖民部档案,论述了1945—1959年时期新马华人社会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与海峡华人这两大群体对政治变革的反应,从而说明了新马华人对国家认同的转变,为了解当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的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历史线索。作者把这一时期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1949年)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东南亚研究所范若兰教授所著的《性别与移民社会:新马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增订版)一书,于2018年12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之二《移民、性别与华人社会: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年)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在保持原书基本框架和观点的基础上,作者补充了新马华人妇女的资料,改正谬误,修改了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5月,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燕鹏博士的新著《马来西亚华人史——权威、社群与信仰》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关于马来西亚华人史研究的学术论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陆续发表在中国大陆和新马的专业期刊论文、报刊杂文和评论。论集主要聚焦于马六甲、吉隆坡和槟榔屿三个华人聚居地,选取华人社会权威、华人社群和华人信仰三个领域来做专题研究。其中,华人社会权威选取马六甲华人甲必丹和青云亭主为研究对象,华人社群选取吉隆坡福建人为研究对象,华人信仰则  相似文献   

4.
(一) 1989年7月初,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博士候选人黄建淳来新加坡,为他的溥士论文《清朝捐纳制度与新马华侨社会之研究(1877—1912)》搜集资料。我带他参观新加坡华人的古迹庙宇,单就双林寺一处,我们前后去了三次,同时也访问了双林寺的创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人社会的阶级研究——以个人访谈为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美国华人研究领域里阶级或阶级关系这个概念几乎被忽略的现象,阐述了阶级观念在华人社会中的发展及表现形式;分析了移民社会中美国华人的阶级和阶级观念的特点、阶级在华人社会中的重要性与华人社会本身的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华人社会中非法移民的生存状态和阶级地位。得出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华裔社会的逐步多元化,华人的阶级观念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有增强的趋势,他们对于阶级的认识也表现得更为复杂化。除财富之外,美国华人对于阶级的认同还取决于家庭出身、移民背景、同化程度以及法律身份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人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书收集的11篇论文是著名侨史学者颜清湟先生20余年来研究海外华人史的部分成果。该书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海外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新马华人社会组织和社会流动、海外华人民族主义、秘密会社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研究》2004,(2):117-117
20 0 4年3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张连红主编、孙建成调查、柯冰蓉策划的《日侵时期新马华人受害调查》,47 5万字。该书通过孙建成调查、搜集的560余份新马华人在日本侵略亚洲战争期间受害的资料,揭露和控诉了日军侵略新加坡和马来亚半岛的野蛮罪行。其中屠杀受害调查2 1 0余份,建筑“死亡铁路”受害调查1 2 0余份,军票受害调查2 2 0余份。《日侵时期新马华人受害调查》  相似文献   

8.
中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地位之演变刘文荣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台北,1988。新马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19刁5—1959崔贵强著,新加坡南洋学会出版,1989。总会三年柯木林编,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1989。陈鑫庚—华侨传奇人物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丛书,杨进发著,李发沉译,八方文化企业公司出版, 1990。大英图书馆所藏战前新华报报刊新马华社研究丛书之三,杨松年,新加坡同安会馆,1 988.南洋商报副刊狮声研究新马华社研究丛书之四,杨松年著,新加坡同安会馆199。。奉国华人经济的演变与前瞻李国卿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台北,1988.菲律宾生活中的华人]86。…  相似文献   

9.
由顾问林子勤、会长陈田启率领的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一行五人于4月25日至5月4日到京访问。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假北京华侨大厦举行学术演讲会,陈田启、柯木林、杨松年、林孝胜应邀在会上介绍了新马华人社会史、华文教育及华人文艺研究情况。中国华侨历史  相似文献   

10.
新马华侨华人妇女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国内外对新马华侨华人妇女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评述 ,指出这些研究在华人女性人口、妓女问题和劳工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在华人妇女在婚姻与家庭中的作用、妇女的社会参与和社团组织、妇女对经济的贡献、移出地和移入地妇女关系的互动、妇女史料的挖掘等方面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1.
正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游俊豪博士编著的《移民轨迹和离散论述:新马华人族群的重层脉络》一书,于2014年3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二战以来,所在地的国家论述和社会架构深刻地影响着华人的位置与处境,中国历经的变动更为悠长,断断续续地形塑了华人的认知与想象,从家乡到祖籍地的过渡牵涉华人的政治、社  相似文献   

12.
近代新马华人妇女概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18世纪下半叶起,新加坡和马来亚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其地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海峡殖民地,包括新加坡、按榔屿和马六甲;二是马来联邦,包括霹雳、雪兰茨等;三是马来属邦,包括柔佛、吉兰丹、吉打、丁加效和玻璃市等土邦。出于谋生的需要,中国东南沿海人民大量移入新马,其中也包括成千上万的华人妇女,使新马成为华人妇女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她们对所在国发展贡献良多,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华人妇女的研究亦鲜有人论及。造成这种缺憾的原因,一是史料缺乏,绝大部分统计数字和文字记载都是男子活动的记录;二是认…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林文庆博士的事迹,已有专文专传介绍,如洪炜堂的《林文庆博士》、陈育崧的《林文庆降》、凛然的《清季新马华人的民族主义运动》、凌云的《清季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尊孔运动》、凌云的《十九世纪新加坡华人杜会改良运动》、凌云的《鲁迅与厦大校长林文庆的冲突》、麦冬的《从香港脚  相似文献   

14.
(中文)东南亚华人的种族同化问题(施ly F somers He记hues著,李恩涵译)海外华人研究1989。1爪哇与加州华族的比较(廖建裕)亚洲文化1990.州家族主义与企业:陈六使的企业世界(林孝胜)亚洲文化1990 IJ宗乡会馆与战前新加坡华族的礼俗改革运动(林源福)亚洲文化1 989‘招新加坡华人会馆功能改变的反思(钟临杰)源1 990.12陈名庚办南洋华侨水产航海学校始末(叶钟铃)亚洲文化1990.树<越南游记>—现存最早的新加坡华文文学创作单行本(庄钦水)亚洲文化1 090.1‘戴隐郎与新马华文文学(杨松年)亚洲文化]9朋.1刁战前新马剧团研究之一:马华巡回歌剧团(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新马华人社会兴起举办华校联合会考的热潮。论文对二战前新马华校会考的历史演变与制度建设进行了考察梳理,分析了新马华校会考的影响力。新马华校会考从"民间肇始"到"中英官方主导",其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在当时殖民地社会华校帮派化、各自为政的大背景下,新马华校会考成为促进各华校之间合作与交流的创新教育机制,同时亦是一种"分"中求"合"的教育措施,激励彼此间的竞争,促进了新马华文教育的统一化、规范化。华校会考制度作为华侨教育整合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华文教育自身的发展,亦为侨务工作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学在新马流播极早,它们主要是通过早期劳工口头传播、私塾授受传播、文人沙龙传播、华人社团传播、峇峇群落马来文翻译传播等渠道,使中国传统文学在当地被广泛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中国文学由此对当地的华人与华文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关缅甸华侨华人族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华侨华人是一个重要的族群。然而 ,长期以来却受到了忽视 ,成为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从缅甸华侨华人的人数、籍贯构成、经济状况的发展演变和文化等几方面 ,勾勒了缅甸华侨华人社会的大致轮廊 ,并分析了二战后缅甸华侨华人社会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华人政策的特点廖小健一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华印三大民族为主体的多元种族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的华侨比当地土著马来人还多。战后新马分离,华族人口仍自始至终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在马来西亚二千万人总人口中,马来...  相似文献   

19.
正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陈景熙著的《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一书,于2016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系何亚飞主编的"华侨华人·中外关系书系"之一。全书41万余字,共分四编,十章。本书通过对海外华人宗教文书个案的系统深入解读,探讨海外华人文化传承的具体机制问题。陈教授选取1947年至1966年二十年间形成的以乩文集与特刊为主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以下简称"新马")德教紫系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各类相关资料,运用华南研究领域所采取的历史人类学方法,在深入潮汕侨乡、东南亚华人社会展开田野调查,系统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际社会的不平衡发展,世界人口发生了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南方(发展中国家)到北方(发达国家)的大规模移动,中国以及亚非拉的华人也纷纷移居欧美澳发达国家,形成了华人移民史上的新浪潮。现代华人移民对当代华人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它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华人社会未来的走向。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却缺乏深入探讨的新课题,笔者不揣浅陋拟成此文,敬请大方之家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